2009/09/27

Pita House, East Setauket

土耳其不像是我在可預見的未來會去拜訪的國家,不過我可以靠著土耳其菜來認識這個國家。partially.

在Setauket的Pita House是長島著名的土耳其餐廳。這是這家餐廳的第二家分店。其實我已經來這家店吃過很多次了,至少超過一年以上。儘管這家店的位置就在我常去的超市後面,不過要不是本店的服務生告訴我他們在這邊有家分店,我應該再一年也不會知道這家店。

Pita House賣的是土耳其料理。基本上所有的肉類主菜都是烤肉,各式各樣的烤肉。以中午的午餐來說,一份烤羊肉串(Lamb Kebob, $12),有pita麵包,湯或沙拉,還有飯跟配菜,相當具有滿足感。

今天點的湯是菠菜湯。菜單上的形容是菠菜加肉類高湯及優格還有土耳其香料一起煮成的。原先我以為會看到一道綠色的湯,不過上桌的時候是道橘紅色的湯!橘紅色應該是因為加了番茄,湯裡加了優格,所以吃起來有點像濃湯,菠菜是切碎的,看起來跟湯一起煮了一陣子,因為顏色變成褐色了。味道相當不錯。

主菜的烤羊肉串有五塊羊肉,當然是用土耳其香料醃過。吃起來沒有羶味,烤的程度也適中,真要挑剔的話,就是份量少了些吧。配菜有烤蕃茄跟青椒,生紫色洋蔥絲配薄荷葉。另外還附了一碟優格醬。洋蔥絲切過後應該有泡過水,吃起來並不嗆辣,配上切碎的薄荷葉,正好可以中和味道濃厚的烤肉,如果再加上優格醬,剛好把肉變成溫和的味道。事實上洋蔥絲跟優格醬是每道烤肉必備的配菜,在我看來,這是很合理的組合,更是土耳其式烤肉的好搭檔。烤過的番茄跟青椒,水分少了,不過香味卻更加濃厚,也是讓嘴巴轉換口感的好配菜

澱粉類主食可以選白飯或是Bulgur rice。我選的是Bulgur rice。不過事實上,Bulgur並不是米,而是小麥類的加工品,呈現像西谷米般大小的顆粒狀。有些類似couscous,不過並不相同。Bulgur應該有用肉湯跟香料煮過,在盤上黃橙橙的一片,吃起來的確相當有意思。

當我第一次到這家店的時候,這家店才剛開幕不久,地點不好,也沒有人知道。我中午吃飯的時候,整家店只有兩桌客人。不過穩定的食物品質已經在這邊建立起了穩定的顧客群。看來我還有很多機會可以慢慢試他們的其他料理。

Setauket Pita House
http://pita-house.com/

100 S Jersey Ave # 27
East Setauket, NY 11733-2062
(631) 751-1039

New York Times 06/05/2009: Middle Eastern Fare in an Elegant Setting
http://events.nytimes.com/2009/06/07/nyregion/07dineli.html

Clam Bar, Smithtown

從Stony Brook沿著25A一直往Smithtown的方向走,一定會注意到路邊有一間房子,前面有個小窗口,窗口旁邊掛了個黑板寫著菜單。外牆上掛了個招牌"Clam Bar"。這附近海鮮餐廳多並不奇怪,不過就這樣開在路邊的實在是不多見。

嚴格來說,這家店不太算是餐廳,而比較接近是個bar。這家店基本上沒什麼座位,大部分的位子都在戶外,顯然是夏天的時候讓人在外面喝啤酒吃生蠔生蛤蜊的。不過現在晚上溫度大概十度左右,應該沒有人會想在外面邊吃邊發抖。裡面的座位也不多,只有四桌十四個座位,大概大部分的客人都是外帶吧。

店家的裝潢也是有跟沒有一樣,相當的"簡陋"(不是"簡單")。裝潢簡陋,不過菜單倒是相當長一串。這家店的菜單洋洋灑灑超過一百樣,從海鮮到漢堡,比薩,義大利麵,什麼都有。看著他們規模不大的廚房,實在很難想像它們是怎麼變出這些東西的。這家店的菜單相當不便宜,比Port Jefferson附近的海鮮餐廳更貴。我點了半打生蠔($9.95),龍蝦捲($14.95),還有一杯啤酒($5)。說實在,相當不便宜。不過這家店我頂多也就再來一次,所以乾脆一次把想點的通通搞定。

不過這種不算便宜的價位的食物,店家所用的餐具實在是簡陋到不行。這家店的餐具清一色都是免洗餐具:塑膠飲料杯,塑膠刀叉,保麗龍盤,連蕃茄醬都是像麥當勞一樣的小包裝,而不是罐裝蕃茄醬。所以這家店在食物上桌前,所看到的一切,實在不會比學校的自助餐廳高明多少。所以看來店家是打算把所有精力都放在食物上,希望可以用食物來讓客人忘記這種簡陋的餐具。

首先上場的半打生蠔在只有我一個等待的客人的情況下,花了店家十五分鐘開殼。這邊提供的生蠔其實個頭不大,吃起來頗脆,雖然跟我想像的不同,不過也是可以接受的選擇。不過他們開殼的技術有待加強,裡面居然會有破掉的蠔殼。以Clam bar作為店名的店居然開生蠔開到殼破,實在說不過去。

不過更嚴重的問題是他們在生蠔上放冰塊。我實在不懂,生蠔開殼後不到五分鐘就被我送到肚子裡面,為什麼還需要在生蠔上加冰塊?冰塊溶化後,水會流到生蠔的殼中,這樣只是稀釋掉生蠔裡面的汁液,也稀釋掉生蠔的味道。更何況我不知道他們的冰塊是用什麼樣的水做成的,給我的感覺,冰塊比生蠔更具衛生上的危險性。

接著是龍蝦捲,附薯條及包心菜沙拉(cole slaw)。龍蝦捲最重要的餡料部分是龍蝦肉拌上蘿蔓生菜及ranch沙拉醬。有彈性的龍蝦配上清脆的生菜是很有趣的口感組合,但是生菜的份量幾乎超過餡料的一半以上,配上味道甚重的沙拉醬,說實在,不太能吃到龍蝦的味道了。不過龍蝦肉的口感還是依舊存在。如果只單吃內餡,實在是太鹹了一些,不過佩上夾著的熱狗麵包,稍微減緩了鹹味。包心菜沙拉不到一口的分量,實在不知道該說什麼,倒是薯條又熱又脆,可以給一百分。

所以綜合來說,今天點的幾樣裡面,表現最好的是炸薯條跟啤酒。其他部分都有overprice之嫌。不過儘管我的意見特多,在我用餐的四十分鐘裡,還是有十幾個客人。所以這家店還是可以活的很好,甚至可以登上ZAGAT,只是我不知道為什麼。至少當我想吃海鮮的時候,我知道我有其他更划算的地方可以去。

Clam Bar
243 N Country Rd
Smithtown, NY
(631) 724-5427

menu:(價格略有上調)
http://www.allmenus.com/ny/smithtown/257747-the-clam-bar/menu/

2009/09/26

Ichi Sushi, East Setauket

雖然秋天到了,不過想吃壽司是不會管季節的。

上次吃了Ichi的散壽司,這次決定試試它的豪華壽司(sushi delux),散壽司$19,豪華壽司$20,差別在哪裡?

豪華壽司有兩個鮪魚,兩個鰈魚(fluke),鮭魚,yellowtail,鰻魚,蝦,還有masago(魚卵)。此外還有加州捲跟鐵火捲各一條。從絕對的份量看來,跟散壽司的份量不會差多少,至少白飯的份量應該超過兩碗飯。魚料的種類比散壽司多,不過份量卻少很多。此外散壽司多了些煎蛋醬菜之類的"配飯"食材,很難說哪種比哪種好。

那壽司呢?說實在,每個壽司份量都不大,約略剛好是一口一個。魚的新鮮度基本上沒有問題,壽司飯煮的也可以,不太軟也太硬,只是醋味少了些。不過根本的問題在捏製壽司上。每個壽司上的魚肉大小都約略相同,飯的份量也約略相同,但是魚料的份量太小,飯太多,所以整個壽司放到嘴裡,吃起來就像一大口飯配一小片魚,滿嘴都是飯。更糟的是,捏的過程把飯捏的夠結實,所以吃起來更接近上面放著魚肉的飯糰。不過如果不把這個當成壽司,而把這個當成是帶有生魚片的飯糰,吃起來倒是不錯,至少少了扒飯的動作。

相對起來,上次在紐約的Dan吃的一人份壽司,價格平些,品質好些,而且居然是在曼哈頓。實在是有些訝異。

在等待的時候,我注意到今天壽司台上,日本師傅今天不在,代打的是兩個中南美的老外。如果只看壽司的外觀,看起來應該很難分出來到底是誰捏的。不過吃到嘴裡就知道,這離壽司還有些距離。

不過在我找到附近更好的壽司店之前,我還是會再來。下次試試老闆動手捏的。

Sushi Ichi
700 Route 25A
East Setauket
NY 11733

Dan Japanese Restaurant, New York City
http://chinhaochen.blogspot.com/2009/09/dan-japanese-restaurant-new-york-city.html

Sushi Ichi
http://chinhaochen.blogspot.com/2009/09/sushi-ichi.html

2009/09/24

09/21/2009 Met Opera: Tosca

紐約的另外一個音樂重鎮,大都會歌劇院在今天(9/21)也正式開啟了2009-10樂季。由音樂總監James Levine指揮,芬蘭女高音Karita Mattila演出新製作的Tosca。

2009/09/23

Tara Inn, Port Jefferson

很久以前就聽組裡的美國同學說過,Port Jefferson有家Pub的龍蝦餐只要十塊錢。不過我想到Pub就實在很難點起我的興趣。不過最後,我還是去了。

Tara Inn是很典型的Pub。大聲的音樂,大聲的講話,昏暗的燈光,四處都是手上拿著啤酒的人。牆壁上貼滿了各式各樣的bar food的菜單,洋洋灑灑數十樣,不過有一點是共同的:價格便宜。牛排龍蝦等主餐類9.90,bar food的價格大概是一塊到五塊錢之間。難怪他們牆上的黑板寫著,這是他們在經濟不景氣時的"紓困方案"。

我點了一份龍蝦,含湯,沙拉,還附薯條,索價九毛九。龍蝦是一磅重的。如果在超市買隻龍蝦自己回去煮,一磅也是九毛九。換句話說,在這邊吃龍蝦比買回家自己煮更便宜。

上菜的方式簡單明瞭,直接有力。說穿了就是整支龍蝦丟到鍋子裡面煮熟,之後直接撈起來放在盤子給你,然後放上一把鉗子,就是這樣了。

這隻龍蝦相當新鮮,所以吃的時候根本不需要沾任何調味料。新鮮的龍蝦自然有著自然的甜味,不需要沾奶油來壓過龍蝦的味道。

我覺得對廚房而言,這說不定反而是最簡單的bar food,料理簡單,上菜快。對客人而言,便宜的價格可以吃到頗為新鮮的龍蝦,也是划算的選擇。唯一的缺點大概就是要能忍受周圍龐大的音量跟漫長的等待桌子的時間。

Tara Inn

1519 Main St
Port Jefferson, NY 11777-2238
(631) 473-9602

2009/09/22

Luso, Smithtown

沒有想到在學校附近會有這麼一家葡萄牙式的烤肉店,實在是意料之外。更意外的是,我居然以前完全不知道這家店的存在...

事實上,這家店2008年11月左右才開幕,所以可能是這樣我才沒有特別注意道。這家店的門面不大,不過進了門以後會發現裡面空間還不小,而且裝潢的頗為亮麗。我第一次到的時候是星期三的晚上六點左右,那時店裡大概只有兩三桌客人,所以我很自然的就挑了一張四人份的桌子坐了。

菜單很簡單,基本上就是烤肉跟烤魚兩大類。不過特別的是他們菜單裡面有個29.99烤肉吃到飽,根據我現場看到的情形,很像是巴西窯烤那種服務生拿著串著烤肉的長劍到你面前來把各種種類的肉拿給你。視覺效果十足,不過我估計我再怎麼吃也不會回本...

在看菜單的時候,服務生先上了一大碟沙拉,麵包,還有一小盆橄欖。沙拉只用橄欖油跟醋調味,相當清爽。我最喜歡的是他們的橄欖,醃的味道相當淡,吃起來就是有濃厚的橄欖味道,而不是一味的鹹。

前後吃了兩次,第一次點的是spare rib,就是烤豬肋排。端上來的時候有六隻肋排,以這種價位($16.95),算是相當慷慨的分量。原先以為這種烤肋排是美式那種醬汁無限多的口味,結果想不到看到的是微醃過的肉直接下去烤,頂多加些鹽調味,我覺得這才是吃肉的正確方法啊。只要肉的品質夠新鮮,加點鹽就可以直接享受肉的美味。現點現烤的過程大概要三十分鐘左右,所以上桌的時候,在靠骨頭附近的肉還會有些連在骨頭上,這時也就不用顧慮形象,抓起骨頭就啃了。

看到這樣大份的肋排其實已經夠驚訝了,不過更驚訝的在配菜的分量。一大碟水煮花椰菜跟紅蘿蔔,一大碟米飯,一大碟薯條,還有一大碟炸薯片。每個碟子都比我的手掌還要大。這樣叫作一人份。這些配菜的份量夠我吃上三頓飯了。實在很難想像有人可以吃完全部的配菜。

對我來說,最好的配菜就是花椰菜跟紅蘿蔔。油膩的烤肉配上水煮花椰菜,正好可以讓嘴巴轉換口感。薯條跟薯片剛端上桌時的確好吃,不過過了十五分鐘熱度不在後,那就不是那麼容易入口的東西了。

第二次來的時候,我點了當日的特餐,巴西牛排(picanha, $18.50)。有了上次的經驗,我知道不論是主菜或是配菜的分量都會頗為驚人。不過等到牛排上桌的時候,還是把我嚇了一跳。三大片牛排,合計分量約為24盎司左右。端上來的牛排的確就像WIKI上的圖一樣,上面有一層的脂肪。烤的程度剛好,剛上桌的時候,咬下去滿口的肉汁跟牛肉脂肪的香味。不過這種肉比較有咬勁,意思就是要多咬幾下。拿這種牛排配飯吃是很好的搭配,不過店家所附的白飯實在是煮的頗硬,雖說不至於半生不熟,不過嚼起來的確是頗費工夫。吃完三片牛排,再加上米飯,我的下巴已經運動過度,沒有辦法再吃其他東西了。

兩次的用餐我都點了店裡的house wine來搭配。他們的house wine酒精味道濃厚,口感頗強,剛好可以對上口味濃厚的烤肉。

第二次的配菜沒有薯片,米飯跟薯條變成合起來一盤,不過多了水煮馬鈴薯還有一小碗的煮黑豆。特別的是煮黑豆,又綿又軟,而且味道濃厚,感覺是用了很多肉下去一起熬的黑豆湯。如果真是如此我也不會意外,因為烤肉店多的是肉塊修下來的部份,拿來跟豆子一起煮是很合理的推測。

他們的甜點我只吃了flan ($4.50),也就是焦糖布丁。他們的flan口感頗為結實,相當好吃。

兩次吃完的時候整家店都是坐滿了客人。生意好到不可思議。不過以他們所提供的食物及份量,有這種成績似乎是必然的結果。

Luso Restaurant
http://www.lusorestaurant.com

101 E. Main St.
Smithtown, NY 11787
(631) 406-6820

WIKI中對Picanha所用的牛肉的解釋
Rump cover
http://en.wikipedia.org/wiki/Rump_cover

2009/09/21

09/16/2009 紐約愛樂開季音樂會 Alan Gilbert Contucts Lindberg, Messiaen and Berlioz

紐約愛樂的新任音樂總監演出了他就任後的首場音樂會,排出了包含Lindberg作品世界首演,還有Messiaen及Berlioz的重量級曲目。

紐約愛樂看上Gilbert的原因,可能是在他的活力。他上任之後,最明顯的動作就是對現代音樂比重的加強。這點可以從他的開幕音樂會曲目看的出來。新聘的駐團作曲家Magnus Lindberg的新作品世界首演,Messian的Poèmes pour Mi,還有白遼士的幻想交響曲。剛好19到21世紀,一個世紀一首曲子。

紐約愛樂上次在開季音樂會上演出世界首演作品已經是1962年的事了。這次Gilbert在他就任音樂總監的第一場音樂會就排出世界首演,可想而知他會在後面的五個樂季增將不少現代音樂的比重。同時應該也會排出不少20世紀的經典作品,例如Messiaen。

Gilbert一進場就受到全場的熱烈歡迎,Bravo不斷。我想當天到場的觀眾應該對他頗有期待。

在就任紐約愛樂音樂總監的第一場音樂會的第一個曲目就排出世界首演,這可以看作是一個相當強烈的宣示。就如同Gilbert受訪問時所說的`,他要帶給聽眾一個new, fresh, unexpected的作品。Magnus Lindberg的Expo的確是這樣的一個作品。Expo有"展出","展開"的意思。當然也可以解釋成Gilbert新時代的展開。就樂曲本身而言的確也是有漸漸展開的感覺,一開始有點像是一層一層的進入高潮,就像是夏天的煙火層層炸開一樣。接著是許多的變化,節奏,音色,繽紛的組合一直展開,某種程度可以認為是展示紐約愛樂的各種能力。更重要的,這個曲子出乎意料之外的好聽,可能有機會成為21世紀的管絃樂團展技曲目。Gilbert的指揮相當精準,把這部複雜的作品指揮的井然有序,也是演出成功的重要關鍵。

接著是Messiaen的Poèmes pour Mi,由女高音Renée Fleming擔任女高音獨唱。這次的演出居然是這部Messiaen1936年的作品(1937管絃樂配器版)的紐約愛樂首演。Mi是Messiaen對他當時的妻子的暱稱,而這部作品也是Messiaen為兩人的婚姻所譜寫的作品。 不過充滿著愛情的曲子不表示整套作品都是甜言蜜語,事實上九首歌曲包含了喜怒哀樂各種情緒。在Fleming的演唱下,各首歌曲都相當的生動,就像是九個小故事一樣。而Gilbert的指揮也配合的很好,成功的塑造出樂曲的氣氛。比較有趣的是第四首的Épouvante(terror),聽起來居然有Bartok的歌劇"藍鬍子公爵的城堡"的第五道門!

如果Lindberg跟Messiaen都是帶給聽眾新的聽覺感受,那Gilbert下半場所排出來的Berlioz的幻想交響曲正是19世紀最令人驚奇的作品之一。幻想交響曲首演於1830年,根據Gilbert的說法,可能是第一首具有完整故事的交響曲。許多故事的場景都可以從音樂中聽出來。Gilbert的演奏也的確做到了他的說法。整部作品充滿了戲劇效果,精準的帶出各個效果,樂團的聲音也充滿力量跟活力,音色也隨著音樂的進行,出現了配合樂章氣氛的音色,尤其第四樂章的斷頭台,弦樂聲音就讓我直接聯想到那銳利的鋼刀。整份演出的確是個高水準的演出。

整體而言,這個開幕音樂會比起隔天我所聽到的定期音樂會首演,整體效果好上許多。可能是因為上半場兩個樂團不熟悉的曲目需要加強排演,而下半場的幻想七月底才合作過,所以等於是有過之前合作的經驗。不過或許更有可能的是因為這是開季音樂會,會經由PBS作全美實況轉播,所以應該是有特別練過。這不是不可能,因為上次聽辛辛那提交響,要發行商業錄音的下半場演出效果就硬是比上半場好上許多。

不過無論如何,從這場演出看來,Gilbert對現代音樂的處理的確是有獨到之處。而對基本曲目如幻想也能有著很好的演出水準。如果可以一直保持這樣,而不是像馬勒第三一樣的相互摸索,那未來五年應該是可以期待的。

Wed, Sep. 16, 2009
7:30PM

Magnus Lindberg EXPO (World Premiere: New York Philharmonic Commission)
OLIVIER MESSIAEN Poèmes pour Mi (1936; orch. 1937)
Berlioz Symphonie fantastique

New York Philharmonic
Alan Gilbert, Conductor
Renée Fleming, Soprano

2009/09/17 New York Times: Gilbert Debuts as Philharmonic's Director
http://www.nytimes.com/2009/09/18/arts/music/18phil.html?_r=1&ref=music

2009/09/19

09/17/2009 Alan Gilbert 紐愛定期音樂會首演

今晚的演出是Alan Gilbert擔任紐約愛樂音樂總監的定期音樂會首演,一出手就是馬勒第三,而且是全場背譜指揮,看的出來旺盛的企圖心。

馬勒第三號交響曲可能是音樂史上演奏時間最長的交響曲,演出陣容也是極其巨大。超大編制交響樂團,一位女低音獨唱,一個女聲合唱團跟一個男童合唱團,六個樂章,演出時間一百分鐘。不論是對指揮,樂團,獨唱,合唱團,甚至是聽眾都是一大挑戰。

上次聽Alan Gilbert是在大都會歌劇院演出Doctor Atomic,印象不錯。不過這次其實是我第一次聽Gilbert的管絃樂演出。整體來說,這場演出給我的感覺是"平穩",但是不會給我特別的興奮感。從最後演出的結果看來,用漸入佳境應該是很好的形容詞,樂團一開始有些凌亂,到了後面樂章才逐漸恢復正常。整體感覺上,他的演出有節奏感也有活力,不過我更想用下面兩句英文來形容我的感覺,因為實在找不到合適的中文: energetic but not exciting, fluent but not elegant。

第一樂章認真說起來可能是今天表現最怪異的樂章。一開始的法國號齊奏相當有精神,感覺像是個好的開始,不過沒幾個小節管絃樂團總奏的部份居然只聽的到定音鼓跟銅管,弦樂完全消失。整個平衡聽起來就很怪。接下來有不少大鼓的獨奏,也是怪異無比。沒有節奏,沒有音色,聽起來實在很奇怪。到了第一主題出現的時候,終於開始慢慢恢復正常。不過接著又出現奇怪的問題。這個第一樂章有許多獨奏樂器對唱的部份,例如小提琴跟法國號,小提琴跟木管的首席對唱。不過不知道為什麼,總是感覺獨奏沒有合在一起,之後就變成各唱各的調。正常情況下紐約愛樂是不應該出現這種問題的,是我坐的位置太差所以讓我可以聽出時間差嗎?不過第一樂章合奏的部份倒是相當不錯,尤其到了後面三分之一的部份的時候,之前的問題大多都解決了。第一樂章感覺是想要溫和而不急不徐的歌唱,而不是走向熱血沸騰式的詮釋。法國號,小號,長號三大首席在第一樂章都有十足的表現。

第三樂章一開始的木管吹的很好,不過氣質稍微差了些,不是很優雅的布穀鳥。整個樂章最厲害的地方在小號首席到舞台後方吹的兩大段獨奏,音色優美,就像是牧人在山上歌唱,這才是真正大自然的感覺。

表現最好的應該是最後的第六樂章。整個樂章處理的相當優美也具有張力,有逐漸昇華的感覺。不過一切都是在銅管合奏進來以前。銅管一進來,整個感覺就變了。不是說紐約愛樂的銅管不好。只是他們太強太猛,一出場就直接把另外半個樂團直接壓過去,聽起來就會變的很奇怪。

整體來說,最奇怪的部份就是銅管跟打擊。紐愛的銅管的確是威力驚人,又強又猛。像法國號首席可以直接一個人蓋掉整個樂團。這麼強力的銅管沒有好好調整,整個音樂聽起來就會很怪。至於打擊,雖然看起來比較單純,不過像今天第一樂章那種超級單調的大鼓,也實在是少見。希望這只是一場演出的意外,而不是變成固定的問題。如果真是如此,那紐約愛樂這五年大概不會有好日子了。

演出結束之後,全場幾乎都起立鼓掌,不過我並不覺得是因為演出的關係,反倒可能是因為大家坐太久,需要起來伸伸腿。全場的掌聲也不是特別熱烈,感覺給各部首席的掌聲倒是比較大。觀眾給我的反應像是"lukewarm",也就是禮貌性的掌聲比較多。

今天的票房大概賣了九成,不過在紐約愛樂的網站上可以清楚看到,前三套的定期音樂會全部都有開賣學生票,這表示票房並沒有特別搶手。看來Gilbert吸引票房的功力似乎還不太夠。

從今天的演出看來,Gilbert要跟紐約愛樂水乳交融,身劍合一,看來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
後記:後來紐約時報也登出了這場音樂會的樂評,得到了TOMMASINI很好的評價。看來我聽到的聲音很有可能跟我的座位有關,二樓正面最角落。看來我的耳朵還有很多要學的。

後記part 2 (2010/03/20): 後來有機會又重聽了這場的現場錄音,我聽到的那些意外效果通通沒有出現,所以我想可能問題是出在我的座位的問題,不在指揮身上,所以要把credit還給Gilbert。
///////////////////

Thursday, September 27, 2009
7:30PM

Mahler: Symphony No. 3

Alan Gilbert, Conductor
Petra Lang, Mezzo-Soprano
Women of the Westminster Symphonic Choir, Joe Miller, director
The American Boychoir, Fernando Malvar-Ruiz, director

New York Times 2009/09/19: Exploring Labyrinthine Passages
http://www.nytimes.com/2009/09/19/arts/music/19mahler.html

去聽就是了

紐約愛樂的新音樂總監Alan Gilbert在這幾個星期頻頻接受各式媒體專訪,不過最特別的一篇專訪應該是華爾街日報的這篇。這篇報導並不是直接採訪Gilbert對音樂的看法,而是記者跟Gilbert一起參觀大都會博物館的展覽時一起做的採訪。這篇報導裡面有句話頗值得參考。

在報導的最後一段,他提到他喜歡人們到博物館參觀四處看看,就算不懂他們所見到的展覽品也不會覺得有任何的不妥。不過古典音樂會卻常常被人們覺得需要了解所被演奏出來的每個音符,不然就不能進去聽。這是很不幸的事情。

看到這番話,我想紐約的古典音樂界應該會開始有不同的風貌。他說的一點也沒錯。為什麼聽古典音樂要知道這麼多資訊?難道就不能直接聽嗎?直接聽,直接感覺到聽到的聲音,喜歡或不喜歡,就是這麼直接的感覺。當然不可否認的,對樂曲的感受會跟對音樂的了解程度有關,不過這不應該是限制的條件。

想聽古典樂,打開收音機,聽就是了。坐著聽,站著聽,怎麼聽都行。不用想太多。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2009/09/08: He Has an Eye as Well as an Ear
http://online.wsj.com/article/SB10001424052970204731804574387130491962024.html

2009/09/18

Dan Japanese Restaurant, New York City

距離音樂會前還有70分鐘。想坐下來吃點東西,又希望能夠上菜上的快。這時候我只想的到吃壽司。

這家Dan在林肯中心附近已經開了很多年了,至少從我第一年到美國就看到現在,算是相對常去的店家。這家店給我的感覺是頗為日式,至少從廚師到服務生都是日本人。吃過這家店不少東西,不過印象中壽司似乎還是第一次。

壽司($18.75)一人份有鮪魚,鮭魚,蝦,yellowtail, 鰈魚(fluke), 鱸魚(striped bass), 青花魚(spanish mackerel), 鰻魚, 鮭魚子, 北極紅點鮭(arctic charr), 還有加州捲。純粹就份量來看,其實還不少,至少吃飽是沒有問題的。

店家給了十種魚,誠意十足。不過當我看到菜單的時候,其實我不知道arctic charr是什麼。只覺得為什麼壽司盤上有兩個鮭魚。一個顯然是瘦肉部份,另一個比較接近肚肉。兩個吃起來都有點像燻鮭魚的口感。當時其實也沒想很多,就覺得應該就是兩個部位的差別吧。回家查了字典才知道,原來一個是鮭魚,另一個是北極紅點鮭。那這樣我猜我吃到比較接近肚肉的那個大概是北極紅點鮭吧,脂肪比較多。

這邊的青花魚似乎不流行用醋醃。這邊的店家似乎喜歡把表面燙熟,變成兩種口感。這跟我在ichi吃到的作法一樣。Striped bass很有口感,咬勁十足,不過原因之一是因為有筋,而且新鮮度似乎差了些。蝦很正常,不過也跟絕大多數的店家一樣乾掉了... 絕大多數的店家瞎子都先剝殼剝好,順便對半切開。失去殼的保護,蝦子會乾掉是很正常的。不過一份才18塊,平均一個一塊多的壽司,這個要求是多了些。

這份壽司還加附一碗味增湯(也可選沙拉)。喝起來比學校附近的日本餐廳附的清淡如水的味增湯好多了。

Dan Japanese Restaurant
2018 Broadway, New York, NY 10023
at 69th St.
212-877-5255

2009/09/16

Geliebte Clara (2008) (琴戀克拉拉)

舒曼、克拉拉跟布拉姆斯三人之間的關係應該是音樂史家永遠的話題,當然也是電影創作的靈感來源。

在講這部電影之前,應該對這部片的三位主角有些認識。舒曼(Robert Alexander Schumann, 8 June 1810 – 29 July 1856)是當時最著名的作曲家之一; 克拉拉舒曼(Clara Schumann, 13 September 1819 – 20 May 1896)不但是舒曼的妻子,六個小孩的媽,同時也是當時著名的鋼琴家。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 7 May 1833 – 3 April 1897)則是默默無名的年輕人。所以舒曼大克拉拉九歲,克拉拉又比布拉姆斯大上14歲。在1853年的時候,舒曼43,克拉拉34,布拉姆斯20。

"琴戀克拉拉"是2008年由德國導演Helma Sanders-Brahms所拍攝的新作品。直接切入舒曼一家與布拉姆斯在杜塞朵夫相遇的過程。在這段期間,舒曼正在創作他的第三號交響曲"萊茵",不過也正被他的病痛所折磨。他們在杜塞朵夫遇到了前來自我介紹的布拉姆斯,開始了這三位偉大音樂家之間彼此交錯的關係。所以從影片中,導演要講的故事約略是1851年到1856年之間的情形。不過導演似乎沒有完全依照時間順序。布拉姆斯是1853年見到舒曼,而舒曼的萊茵交響曲是1851年首演,在電影中則是舒曼正在創作萊茵的時候遇見了布拉姆斯。

在影片中可以看到當時杜塞朵夫樂界對舒曼的尊重,邀請他擔任指揮,並同時演出他的新作品,而且還是彩排前天晚上剛寫出來的。現在任何作曲家被委託創作,大概沒有人敢在彩排前一天才交稿的吧(除了Luigi Nono寫給Gidon Kremer的曲子?) 不過舒曼的病痛根本沒有辦法讓他擔任指揮的工作。電影中的舒曼不但會聽到樂團的聲音,自己腦袋裏面還有另外一套聲音,這樣根本沒有辦法指揮。

這時克拉拉只好出場代打。這時又突顯出當時對女性指揮家的歧視。就算是現在,女性指揮家的人數依舊遠少於男性指揮家,所以克拉拉當時代替先生指揮樂團排練應該也是受到了不少的阻力。不過顯然她的指揮功力比她先生好的多,彩排結束後還獲得了樂團的認同。只是最誇張的是在首演的時候居然是夫妻倆人一起指揮。我相信史實應該不是這樣的。兩個人是要怎麼一起指揮...

另外一個重點是舒曼對布拉姆斯的態度。舒曼看到布拉姆斯的作品之後大為讚賞,更以他的知名音樂家的身分公開推薦布拉姆斯,稱讚布拉姆斯是他音樂的接班人,並要他為在場的賓客即席演奏,這種公開的提拔,對年輕的布拉姆斯來說正式事業起飛所需要的推手。其實這也顯示出了舒曼的眼光獨到。要稱讚一位已經建立地位的音樂家很簡單,但是要能夠在對方只有20歲,完全默默無名的時候便能發掘出布拉姆斯的才華,我想這才是舒曼慧眼識英雄的功力,更重要的是沒有提前打壓他,而是公開讚賞與提拔,這也顯示了舒曼的氣度。

不過布拉姆斯當時跟舒曼一家住在一起,不但幫忙舒曼夫婦照顧一群小孩(他們當時已經生了六個,很快又要多了第七個。)同時也對克拉拉有著奇特的感情。在影片裡面,布拉姆斯除了幫忙帶小孩,還寄錢給克拉拉,去波昂探望舒曼,幾乎已經是家庭裡的一份子。因此在影片最後,克拉拉跟布拉姆斯有著近乎明顯的曖昧關係,似乎是導演要為這段沒有人能證實的音樂史給出自己的看法。

影片的最後是以克拉拉演出布拉姆斯的第一號鋼琴協奏曲作為結束。這首曲子是布拉姆斯25歲時的作品,首演當初並未獲得好評,但卻在克拉拉的推廣下逐漸受到人們的喜愛。在影片中,導演將這首作品變成了布拉姆斯對克拉拉的激情告白。兩人之間的關係就是從音樂開始,從音樂結束。

這部描寫三位偉大音樂家的電影,配樂當然少不了三個人的作品。在適當的時候出現適當的作品,如果能夠了解配合影片出現時的作品,看這部電影的樂趣會更為提高吧。

Geliebte Clara (2008)
http://www.imdb.com/title/tt0177636/

琴戀克拉拉預告片

2009/09/15

Bolognese 波隆那肉醬麵

最近我對義大利麵的興趣轉到了Bolognese,也就是波隆納肉醬麵。

Bolognese或是波隆納肉醬麵聽起來似乎很特別,不過如果用白話來解釋,其實就是義大利肉醬麵,只是肉的比例更高。Bolognese製作的方法其實並不困難,先炒牛絞肉,接著加入切碎的洋蔥及香料蔬菜繼續炒,然後加入蕃茄醬汁慢慢熬煮就可以。不過特別的地方是在熬煮的過程,會加入一些牛奶或鮮奶油。所以最後的成品不但有番茄的香味,同時會有牛奶或鮮奶油的濃厚的口感。

所以對我來說,Bolognese的關鍵其實是在牛奶或鮮奶油的量。我其實是比較喜歡加的少的,因為如果加的太多,很容易會有膩人的感覺,而且容易蓋過蕃茄跟肉醬的味道。畢竟主角還是番茄跟肉,而不是牛奶或鮮奶油。不過我在學校附近吃過三家義大利餐廳的Bolognese,全部都加了鮮奶油調味,而且加的量都不少。只是我就不知道這樣是不是正統Bolognese,或是美國版的Bolognese。

既然Bolognese的味道比一般的番茄肉醬更濃厚,所以如果是自己選麵搭配的話,似乎較粗較厚的麵會比較適合。

講了這麼多,其實是因為晚上去Setauket Pastaria吃了Bolognese。這家店的Bolognese就是鮮奶油加的多的那一種,整個醬看起來就像是粉紅色的。肉味是沒有被醬蓋過,不過對我來說味道是濃了些。前面之所以提到麵的搭配,是因為今天跟店家要了linguini,也就是細寬麵。簡單的說就是麵太細了,拼不過肉醬的味道,讓肉醬的味道更濃。或許下次我應該試試寬一點,厚一點的麵。

Setauket Pastaria
(631) 476-8600
4082 Nesconset Hwy
East Setauket, NY 11733

2009/09/14

The Catch Seafood Tavern, Port Jefferson

有次在吃早餐的時候,看到報紙上提到了Port Jefferson新開了一家海鮮餐廳。我就覺得很納悶,為什麼我三天兩頭在附近走來走去,我卻不知道這家新餐廳?那篇食評給店家的評語不錯,所以我就一直很有興趣。

事實上,嚴格說起來這家店應該是更換主人。這家餐廳的原址本來就是一家海鮮餐廳,只是換了主人,也換了店名,所以我才會一直沒有注意到這家店。

這次點了兩道菜,分別是Gazpacho ($6)和Tuna Steak($19)。Gazoacho是番茄冷湯,是微酸的爽口冷湯。特別的地方是湯裡加了一團新鮮蟹肉,我想這是這家店這道冷湯的賣點。蟹肉是夠新鮮,不過在這道冷湯裡面,蟹肉的味道完全會被冷湯的味道蓋過。如果兩個一起吃,根本吃不出有蟹肉的感覺。反倒是蟹肉底下墊的一小塊炸過的蒜味法國麵包,我覺得這才是這道湯特別的地方。

主菜的鮪魚排份量頗大。底下墊著馬鈴薯泥,上面淋著蕃茄及白豆(white bean)做成的醬汁。其實我不是特別喜歡把鮪魚排放在馬鈴薯泥上面的擺法,原因很簡單,因為在切魚的時候,底部會不穩。不過從視覺上,這樣的擺法是比較好看。鮪魚排是medium,店家也的確是盡量做成了Medium。以這片鮪魚排接近三公分的厚度,這樣的medium是可以接受的。

把鮪魚排做成medium有幾個好處。最大的好處就是因為一般鮪魚排其實就是瘦肉,如果弄成well done,那只會變成魚肉乾而已。做成medium的話,順著同一個方向一路吃下去的話,可以分別吃到不同的魚肉口感,從最外層的全熟,到中間的外熟內生,又慢慢到外層的全熟,感覺上比較有意思。不過如果可以的話,我比較喜歡他們在鮪魚上直接用鹽跟黑胡椒調味就好,不需要用上其他的醬汁。

另外一個配菜是整根的玉米。說實在,以這種餐廳的價位送上整根完整的玉米是粗糙了些。不過事實上,長島本地的玉米其實相當甜,所以廚師會考慮用上整根玉米似乎也是有點道理。玉米整根配上奶油,是很標準的美式玉米作法。不過當我咬下玉米的時候,我就傻眼了。他們的玉米似乎沒有熟。當然新鮮的玉米生吃也無妨,不過這個玉米的口感感覺就像是煮的半熟的。難道是因為我來的太早,所以他們的玉米還沒煮熟就只好上桌了嗎?

一邊吃,一邊看著我附近的客人點了什麼。我右手邊的客人進來點的居然是grill cheese!!進來海鮮餐廳點烤起士三明治?這實在很特別。烤起士三明治的配菜有炸薯條,不過這並不是一般的炸薯條,而是一個馬鈴薯順著長方向切成四塊後直接下去炸,所以超大一塊。看起來就很特別。右邊的客人點了炸魚排。兩片魚排看起來又大又厚,看起來也是很好吃的樣子。配上冰涼的啤酒應該也不錯。

回來以後才發現,他們的lobster roll似乎是比較正確的選擇。看來還是要再去一次試試看。

The Catch Seafood Tavern
http://thecatchtavern.com/
111 W Broadway, Port Jefferson, NY‎
(631) 642-2824‎

New York Times 2009/06/19: A Deep-Sea Excursion on a Rooftop Deck
http://events.nytimes.com/2009/06/21/nyregion/21dineli.html?scp=1&sq=catch%20port%20jefferson&st=cse


8 Valses Poeticos by Enrique Granados

聽到廣播放著一首好聽的華爾滋。聽起來很耳熟,不過實在不知道是誰寫的。在廣播結束之後,終於宣佈謎底,是Granados的Valses Poeticos。

事實上廣播選播的是Valses Poeticos的第一段。曲子很短,結構也簡單。就是前後兩段而已。

這個曲子的感覺帶有淡淡的哀傷,但也有點像是打開古董音樂盒時會出現的音樂。在下雨的陰天聽起來,卻是有點像是苦澀的回憶。

附上在YOUTUBE找到的影片。這可能是youtube上可以找到音效最好的一段影片。不過最好的版本在我腦袋中,存在我的想像裡。

8 Valses Poeticos by Enrique Granados

2009/09/13

Sushi Ichi

Ichi在學校附近也開了很久,是學校附近相對老牌的日本料理店。所以在這邊吃飯,有時就會遇到系上教授,甚至還看過附近的日本研究人員也來這邊吃飯。既然日本人也會到這邊吃飯,多少可以讓我對這家店的口味有信心。

不過其實這家店我也來過幾次,但是絕對不常來。主要的原因是我覺得這家店的價位還是略為偏高,至少我覺得這個價位比研究生的合理價位高了些。

Ichi的散壽司($19)有四片鮪魚,四片鮭魚,三片鰈魚,兩片鰹魚,一尾蝦,還有煎蛋,瓠瓜乾及滷香菇。這些材料排在壽司飯上,用個漂亮的黑色日本碗裝著,的確是頗能引起食慾。最特別的地方是鰹魚有稍微加熱過表面,所以有點熟,吃起來有些雞肉的口感。其他的部份當然也不錯,不過也沒什麼特別之處。

對我來說,散壽司有生魚片定食的好處,但是又可以吃到醋飯。所以可以生魚片配飯,也可以單吃生魚片,也在最後用他們的醬菜配飯。他們的瓠瓜乾跟香菇滷的甜甜鹹鹹,拿來配飯的確是不錯。不過一定要在最後吃,因為味道還是比生魚片重很多。先吃了瓠瓜乾或香菇就吃不出魚的味道了。

不過在吃的時候,感覺他們的壽司定食似乎也不錯。雖說散壽司有鮪魚四片,還有其他點點點,不過魚刀在師傅手上,同樣四片鮪魚,在他手下可大可小,可厚可薄,所以吃散壽司,壽司,或生魚片定食,到底哪種會吃到比較多的魚?實在很難講。我似乎太計較了...

Sushi Ichi Japanese Restaurant
www.sushi-ichi.com

700 Route 25A
Setauket, NY 11733-1230
(631) 689-3111

夫子自道: Shostakovich演奏Shostakovich第二號鋼琴協奏曲

前幾天在網路上看到一個演奏很有趣,馬上就引起我的注意:
Shostakovich, Dmitri (1906-1975): Piano concerto No 2 in F, Op 102
Dmitri Shostakovich (piano)
Sofia Philharmonic Orchestra
Konstantin Iliev (conductor)

當然,我的第一反應就是鋼琴主奏是作曲家本人,還是他孫子?他的孫子也叫Dimitri,同樣也是鋼琴家。樂團跟指揮是我不認得的,所以也沒有辦法做參考。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直接點進去聽聽看就知道了。

一點進去,果然是作曲家親自演出的錄音。這是1958年的錄音,至於是不是現場就不得而知了,因為廣播主持人沒講。

對古典音樂的愛好者而言,二十世紀的作曲家如果也是個演奏高手的話,往往有機會可以聽到作曲家親自演出自己的作品。還有誰比作曲家本人更了解他的作品呢?所以這種夫子自道的演出,某種程度而言可以被認為是對這個作品的"官方版本"。

那究竟Shostakovich自己演出自己的第二號鋼琴協奏曲,效果如何呢?雖然Shostakovich自己是個很好的鋼琴家,不過他的這個演出簡單的說就是又快又亂。這個曲子的頭尾兩樂章,Shostakovich用著超快的速度,一路往前猛衝,沒什麼表情,就是一路衝到底。從錄音聽來,獨奏跟樂團也分家了好幾次。第二樂章是慢板,自然沒辦法繼續往前衝,不過也是一樣平鋪直敘。就算只聽鋼琴的部份,也可以感覺到作曲家自己一籮筐的錯音。

所以儘管這是他少數自己演出自己作品的錄音,但是這個真的能夠當做作曲家對這個曲子的官方宣言嗎?我看未必,畢竟這個錄音有很多問題。說實在的,這個演出的歷史意義可能比較大。雖說自己最了解自己的曲子,不過實際上場演出就不一定是那麼一回事了,畢竟還有演奏技巧的問題。如果真的音樂會現場有哪個鋼琴家演成這樣,不被樂評轟到翻掉才怪。不過這個曲子是他自己寫的,他就是有這個權利(權力?)。

他在EMI還有跟Andre Cluytens對這個曲目做錄音室錄音。不過這個錄音不在我手邊,所以也就不能拿來比較了。

Shostakovich在EMI的錄音
Shostakovich:Piano Concertos, Three Fantastic Dances, Preludes & Fugues.
http://www.amazon.com/gp/product/B000THIJIY/ref=pd_lpo_k2_dp_sr_1?pf_rd_p=486539851&pf_rd_s=lpo-top-stripe-1&pf_rd_t=201&pf_rd_i=B000003XIB&pf_rd_m=ATVPDKIKX0DER&pf_rd_r=01TQ5RHY05D00WTKRZZF

2009/09/01

Julie & Julia (2009)

Julie和Julia,兩個不同世代的人,靠著一本食譜連接了起來。

這部片一開始就相當特別,告訴你這是"based on two true stories"。所以整部電影基本上是兩個劇情同時平行發展。一方面是Julia Child 1949年在法國原本是為了排遣無聊所以開始學做菜的故事;另一方面則是Julie Powell在2002年的曼哈頓當政府單位的秘書,在充滿壓力之下決定把Child的經典食譜"Mastering the Art of French Cooking"用一年的時間完成書中所提到的五百多道菜,然後把這個過程全部刊登在部落格上。

當然,兩個人的出發點都很有趣,兩個人在過程中也不是一帆風順。Child的外交官老公因為出使過中國所以在麥卡錫風暴中被調查打入冷宮,他自己的食譜出版也遇到被出版社打回票,。Powell則是blog越寫越出名,某種程度也把她變成了半公眾人物,結果在一次事件中變成根公司及老公兩方面都出了狀況。但是他越走越順,在最高峰甚至得到紐約時報的專訪,之後親朋好友賀電不斷,出版商更是絡繹不絕的想要跟他打交道。

Julia Child在美國法國料理界的地位應該是不可動搖的教母級地位。他的"Mastering the Art of French Cooking"成功的將法國料理帶進了美國家庭,讓美國人"沒有佣人也能煮法國菜"。要讓法國菜接近一般大眾,這是成功的方法。沒有幾個家庭有那種閒錢請廚師或佣人把材料準備的漂漂亮亮然後讓女主人穿的美美的下廚房。這本食譜七百多頁,幾乎五公分厚,說實在,的確跟磚塊一樣,難怪第一家出版商不敢下決心出版。

第二家書店Knopf的編輯就勇敢多了。不過他做了一件對食譜來說絕對必要的事情:照著做一次。一本食譜寫的再工整,裡面的食物照片再漂亮,如果照著做出來的東西不能吃,那這本食譜依點意義也沒有。不過電影裏的編輯在試做的時候幾乎沒有講話,光看表情就知道她相當滿意。

影片中也提到小細節,就是Child的每道食譜應該她都有試做過,確認過沒有問題。因為他們也去問了當時一本暢銷食譜的作者,那位作者沒有完全試做過他自己的菜單。而且更慘的事,他自己貼了三千美金出版,然後版權還被出版商拐走了。所以,在那個年代,出食譜絕對不是簡單的事情。

而Powell一開始則是面臨了所有blogger的困擾,沒有人看。第一個回應居然還是媽媽發來的。隨著寫作計畫的進行,越來越多的讀者收看,也有讀者開始寄東西給她。接著開始有專訪,讓他開始患得患失。最大的失望是在計畫結束之前,她知道Child對他這個計畫有不好的評語,讓他頓時失望。他的失望可以理解,畢竟Powell直接被他所尊敬的Child批評。不過畢竟是記者給的二手傳播,是真是假無從可考。

不過光是Powell這個一年煮完一本食譜的計畫,這就是相當不簡單的事情。材料,準備,紀錄,通通不是簡單的事情。無論如何,光是這份毅力就值得鼓掌了。

而Child為什麼會對Powell的這個計畫不滿?是因為Child認為Powell利用她打知名度?當然Child當時還活著,而這個計畫顯然不是"Child"授權版,鎖已可能看到自己的作品在製作的過程中,有成功,有失敗,多少可能會不太滿意吧。

這幾年看了幾步跟煮飯有關的電影,料理鼠王(Ratatouille, 2007), 料理絕配(No Reservations, 2007)還有這部片,第一名還是料理鼠王,這片可以排第二。

另外女主角Amy Adams真可愛,給這部片加一百分。

Julie & Julia (2009)


Julie & Julia (2009)
http://www.imdb.com/title/tt1135503/
預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