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3/31

靠咖啡開會的物理學家

在我參加過的各式物理會議,咖啡絕對是不可或缺的一部份。不管是會議休息時間,或是會議進行中,總是會有人進進出出,確保隨時手上桌邊都有一杯咖啡。

當然,這次在亞特蘭大的會前會當然也要提供咖啡。從早餐開始,到上午的休息時間,午餐,隨時都有咖啡提供。

到了下午的休息時間,主辦單位的教授特別在休息時間開始之前向大家宣佈重要事項:

"很抱歉,下午的休息時間我們沒有咖啡了..."
"因為我們準備的咖啡都被喝完了"
"會議中心的服務人員告訴我,從來沒有看過任何一個會議喝掉這麼大量的咖啡"
"他們來不及煮..."
"所以請大家委屈一點,用可口可樂代替咖啡..."
"我們保證明天會有夠多的咖啡..."


2009/03/30

亞特蘭大: Carnegie's

星期四開完會之後,距離八點還有大約七十分鐘的時間。我應該是要衝去聽亞特蘭大交響,還是應該去吃chicken waffel,還是很合群的留下來跟朋友一起吃飯?我選了最後一項。這表示我大概沒有機會在亞特蘭大交響的主場現場聽他們的演出,我也大概沒有機會去吃道地的chicken waffel了...

跟著另外兩個組裡的朋友一起吃晚餐,我很快的就發現他們吃飯的目的跟我不一樣。他們只想填飽肚子,而我卻想利用機會多試一些南方料理。不過我也不好意思多說什麼。他們肚子餓了,所以只想很快的找個地方吃飯。結果找到附近的一家亮麗的餐廳。不過看了菜單之後,我相當失望,因為這家餐廳只賣bar food,我只好想辦法從菜單中找出少數的南方料理。所以我選了Gumba。其實就只是一道湯。

Gumba是一種類似濃粥的湯。裡面有米,肉,香腸,蕃茄,甚至還有類似蝦米的材料。這道菜我猜應該是過去南方的窮人料理。把手上所有可用的食材全部切碎,然後因為缺少調理工具,又沒有很多時間準備,所以就放到鍋裡一起慢慢煮熟。所以準備的功夫並不複雜,吃的時候也只要一道料理就可以解決主食,主菜配菜等問題。不過事實上這道料理最大的好處就是因為所有材料一起長期熬煮,等於各式材料全部融合在一起,會有特殊的美味出現。這或許就是這道料理依舊存在的原因吧。

Carnegie's
55 Park Place
Atlanta Georgia 30303
Phone: 404-588-0332
Fax: 404-588-0324

2009/03/29

亞特蘭大: J & G Fish & Grits

雖說亞特蘭大是南方大城,但是在我住的旅館附近,要找到好吃的南方料理還不是很簡單的事情。

我找的條件很簡單。我要的是南方料理,也就是所謂的soul food。soul food直譯是靈魂食物,不過更簡單的翻譯是家鄉菜。當然這的家鄉菜的定義是對黑人而言。soul food是黑人特有的家鄉味。

我在Georgia State University附近轉了半天,好不容易才找到這家店。我一看就知道這是我要的。先看菜單,有炸雞,烤雞,烤排骨,配菜有各式豆類,炸秋葵,都是很南方式的料理。更重要的,廚師是黑人,服務生是黑人,在店裡吃飯的客人雖然只有一位,不過也是黑人。儘管店家裝潢超級簡單,就像台灣的自助餐廳一樣,不過我知道這就是我要的地方。

我點的是他們中午的套餐。一個主菜兩個配菜只要5.99。我點了炸雞腿,肉汁煮黑眼豆(gravy with black eye bean),南方式馬鈴薯沙拉(southern style potato salad),玉米麵包。點這些菜都是有理由的。黑人食物中最特別的一種就是chicken waffel,是炸雞跟鬆餅一起吃的料理,所以在婐想像中,炸雞應該在南方料理中有相當特別的地位。黑眼豆是黑人及西班牙裔的主食之一。原本想加點炸秋葵的,不過似乎沒有再當天的菜單裡面,所以我就略去不點了。

炸雞腿是現點現做的。雞肉沒有先醃過,而是沾上帶有各式香料粉的薄麵衣下去炸。雞肉吃起來相當新鮮,儘管沒有事先調味,但是高溫快炸還是保留了相當多的肉汁。配菜的肉汁煮黑眼豆,豆子煮的相當鬆軟,吃起來相當厚實。南方式馬鈴薯沙拉主要似乎是調味醬的不同。除了美乃滋之外,還加上了紅色的辣椒粉。

另外還有一小塊玉米麵包。玉米麵包說是麵包,不過更接近的食物應該是窩窩頭。很顯然過去的黑人吃的玉米麵包只會比我吃的這個更粗。不過這並不表示這不好吃,相反的,因為這個玉米麵包相對較粗,幾乎可以吃到一個一個的玉米粉顆粒。但就是因為夠粗,所以需要更多的咀嚼,所以反而更能吃到玉米的香味。

這樣一大份只要六塊錢。說是物美價廉,一點也不誇張。

吃完之後,我看到他們也有提供早餐,我就決定我一定要再來試試他們的早餐。事實上,我可以確定這家店的廚師一定對我有印象,因為這家店不像是一般東方面孔會去的地方。短期間內重複去絕對會有好處的。

星期五我特別早起半小時,就是為了去試他們的早餐。店家還是一樣沒有半個客人,所以我可以慢慢跟廚師問有什麼特別的南方早餐可以點。其實另外會慢慢討論的原因有很大一部分是因為我聽不懂他的口音... 簡單討論了以後,看來他是直接幫我做了決定。

這份早餐含了炸白肉魚,炒馬鈴薯,煎蛋,玉米粥和一個比斯吉。說實在,拿來當午餐都可以了。

炸魚是半條(整條魚的半邊)不知名的白肉魚,幾乎有三十公分長,沾上麵衣現炸。這魚實在相當新鮮。蛋也是現煎,馬鈴薯是半成品在鐵板上加熱,都相當不錯。配上一個比斯吉,其實已經相當豐富了。

不過最特別的是稱作grits的白色粥。基本上應該是用比較粗顆粒的玉米粉煮成的,上面滴了一點黃色的油或糖漿。味道相當清淡,接近白粥或是燕麥粥,但不是這兩種,因為還帶有一些玉米味道。我試吃了炸魚之後才吃grits,這時幾乎完全吃不出grits的味道,不過用清淡的grits來搭配炸魚,的確是比英國人用炸薯條來配炸魚聰明的多。這可能是這趟最有趣的食物之一。

事實上我並不知道grit這個字的意思。回來查字典才知道,原來這個字是"沙礫"的意思。這就是過去南方黑人的主食之一。

這麼大一份早餐加稅不到五塊五,實在是相當相當便宜。我在這家店吃了兩次,所以今天找上店家還附送我一杯咖啡,真是相當不好意思。

不過更重要的,有這麼便宜好吃的早餐,誰還要吃大會提供的麵包咖啡?

J & G Fish & Grits
53 Forsyth St N.W.
Atlanta, GA 30303
Phone: (404) 577-3474
Cuisine: American Southern/Soul
Price: $ = $15 and less

2009/03/28

03/25/2009 Atlanta, day 1, part 2

到了旅館之後,才發現更驚人的事實:我要等到晚上十一點才能check in...

原來是我的事有當初訂房的時候,除了他的姓名外也要留我的姓名,結果旅館說只要留一個人的名字就好。所以在旅館的訂房資料上就只有我的室友的名字... 所以旅館就告訴我,要等到室友來我才能CHECK IN。開玩笑,我中午十二點到,你晚上十一點才能讓我check in?不過他們就說,規定就是這樣,我只能在外面慢慢等。

後來他們說可以讓我的室友打電話給他們,告知他們之後就可以把問題解決。ok,那我只要打電話找到我那個室友,請他打來就好了。打去,沒人接。再試一次,還是沒人接。什麼時代了,還有人手機帶著不接的。不過我也沒辦法,只能留言給他。後來在打回系上問問有沒有人看到他,想不到得到的答案居然是不但人不在,而且他的手機也壞掉了。實在是屋漏偏逢連夜雨...

我實在受不了了,我決定直接跳過櫃檯小姐,直接找經理談。經過漫長努力,終於經理點頭同意讓我CHECK IN,條件是要留下駕照影本,然後也要先刷卡。反正只要可以讓我check in,其他一切好說。

解決旅館問題之後,接著就要解決午餐問題。旅館就在Georgia State University旁邊,所以小餐廳不少,不過賣的都不是我想要的。我要的是美國南方菜。說實在,相當不好找,我猜大概是這種東西不夠花俏,所以附近的學生跟上班族對這不甚有興趣。不過在我四處亂轉之下,還是讓我找到ㄧ家專賣南方菜的小餐廳。簡單的說,便宜又好吃。

下午大部分的時間都在旅館準備開會的資料,直到下午四點多,以前的大學同學就來載我去參觀Georgia Tech。我們在Georgia Tech四處走走看看,他們的游泳池實在是相當豪華。事實上那個游泳泳館就是當初1996亞特蘭大奧運會的游泳項目比賽場地,所以特別不一樣。有標準水道,有標準跳水池,還有很多項目,實在很豪華。

晚上同學找了另外一個同系的學弟來一起吃晚餐。我看學弟覺得很面熟,後來想想應該是因為我當過他的助教,他的暑期研究計畫也是在我們實驗室裡做的,所以我對他的長相還有印象。不過我也不很意外。同個系上出來的,多多少少都會有些交集。晚上在一家台灣老闆開的簡餐店吃晚餐。我叫了排骨飯,的確是相當道地的台灣口味。雖說換算成台幣是台灣價格的三倍,不過一份七塊美金在美國是相當便宜的一餐。

吃了家鄉味,似乎是給我補充了一些能量。不過咖啡因似乎是我更需要的。原因很簡單,隔天中午十二點要彩排報告,我根本連份能用的投影片都還沒準備好,不弄出來肯定會很慘。還好我在吃排骨飯的時候給我想到了可用的方法,終於知道該怎麼寫這份投影片。一切順利的在凌晨兩點搞定。

2009/03/27

03/25/2009 Atlanta, day 1

當初訂早上八點半的飛機只是為了可以早點到亞特蘭大,然後可以利用下午的時間四處走走。不過後來才發現,這麼早的飛機是我在亞特蘭大ㄧ連串混亂事情的起點。

為了坐早上八點半的飛機,就要坐五點五分的火車去機場。要坐五點五分的火車,四點半就要出門。為了四點半出門,所以要四點起床。一切都是為了預留一些緩衝時間。指示問題在我在四點起床之前是忙到兩點之後才睡覺,所以事實上只睡了兩小時...

原訂飛行時間要兩個半小時,不過應該是順風的緣故,只用了兩小時就到了。亞特蘭大機場看起來至少比JFK的DELTA負責的TERMINAL 2,3好的多。看起來又亮又舒服。

順著指標一路走向出口,說實在距離還滿遠的。到了出口的時候,就看到一群人站在前面。很快我就知道為什麼了。這個出口的門壞了,打不開。明明出口就在前面,不過不能過去就是不能過去,只好問守衛哪邊可以出去。他指著我剛剛走來的方向,這邊轉,那邊轉就會看到漢堡王,然後走到底,哇啦哇啦講了一大串,我也懶的記了。我只知道要先走到漢堡王,之後到了那邊再問人就好了。

看到漢堡王之後,怎麼看都不像會有出口的樣子。不過我實在不想走到最底來確認最遠的那邊是不是有個出口,所以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問機場的工作人員。我運氣不錯,我遇到的工作人員把我帶到一個很不明顯的入口,終於讓我走向出口之路。

在走向亞特蘭大的捷運的時候,我看到機場裡面有個跟美軍有關的展覽。裡面展了一份舊報紙的頭條,那是1945年的報紙。頭條寫著"美國飛機轟炸中國三個港口"。我猜這應該是美軍當時支援中國空軍的飛虎隊對日軍轟炸的情形吧。只是想不到我居然會再亞特蘭大看到這樣的報導,十分訝異。

亞特蘭大的捷運叫MARTA,可以直接從機場坐到我住的旅館,不用轉車,直接到達。到了該下車的站,當然就是看看車站裡的大地圖,大概確認一下怎麼到旅館。這時旁邊有個黑人很熱心的跑來告訴我可以幫我帶路,告訴我怎麼去。這個人看到我就塞份地圖給我,然後他的熱心也很難讓我拒絕他。反正有人帶路總是比我自己找路簡單,即使我知道旅館離地鐵站大概就是五分鐘左右的路程而已。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地鐵站實在很深。那個電扶梯至少有十層樓高。我就很好奇,要是電扶梯壞了,那乘客不就爬樓梯爬到腿軟...

那位黑先生果然出了地鐵之後,很熱心也很客氣的帶我到了旅館門口。正當我要跟他說謝謝,揮揮手說再見的時候,他開口了。"最近手頭很緊,不知道你方不方便給我一點午餐錢..."我就知道,沒有這種免錢的事。趕緊從錢包裏面拿了五元給他,順利脫身。

(未完)

2009/03/20

Saint Patrick's Day

這個星期二(3/17)是美國的Saint Patrick's Day。是個只紀念不放假的日子。不過光是慶祝活動就有很多有趣的事情。

Saint Patrick's Day是每年的三月17日。這是紀念Saint Patrick,一位愛爾蘭籍的天主教聖人。因此這個節日是愛爾蘭的國定假日。至於美國,雖說不放假,不過許多地方都會有相關的慶祝遊行。

不過對我來說,Saint Patrick's Day最重要的,是要吃Corned beef。Corned beef跟玉米沒有關係,翻成醃牛肉比較適當。之所以稱為corned beef的原因是因為在醃製牛肉的時候,他們會使用粗顆粒的鹽跟胡椒,看起來就像玉米一樣,因此稱為Corned beef。

吃corned beef的傳統方式是用水慢慢煮上兩小時,然後加上包心菜跟馬鈴薯一起煮。通常包心菜是整顆切成四份,直接丟到鍋裡煮。上桌的時候,corned beef切片,包心菜跟馬鈴薯就成了現成的配菜,沾上黃色芥末一起吃。

學校的餐廳在星期二就提供了應景的corned beef meal。內容就是我所提到的牛肉,包心菜及馬鈴薯。學校自助餐廳提供的corned beef吃起來比較接近牛腩,不過還帶有一點奶油的味道,味道很不錯,是學校餐廳少數成功的食物之一。

晚上我到學校附近的牛排店也去點了corned beef,想要比較學校餐廳跟專業餐廳的差別。牛排店端出來的corned beef吃起來雖然也是整塊的牛肉切片,不過他們的牛肉吃起來居然是脆的,跟吃火腿的口感差不多。說實在,遠遠輸過學校餐廳賣的corned beef。相當令人失望。
Wikipedia:
Saint Patrick's Day
http://en.wikipedia.org/wiki/Saint_Patrick%27s_Day

Corned Beef
http://en.wikipedia.org/wiki/Corned_beef

2009/03/19

virgin megastore

前幾天看到報紙寫道Virgin megastore決定通通關門,一間不留。就連時代廣場的那家旗艦店也是一樣要關門。今天走到附近,就決定去看一下。

這家Virgin原本可能是紐約在Tower關門之後,最大的音樂賣場。我平常偶爾也會進去看看。不過今天進去的時候,整間店到處都貼著"六折起跳","一件不留,通通出清"這樣的告示。

看著CD架,DVD架上面已經有很多地方被清空了,想必已經有很多人先一步來把好貨挑走了。原本想要順便尋寶一下,不過裡面亂烘烘的,比菜市場更混亂,我也就沒有慢慢挑的慾望。

看到這個景況,我就想到當初TOWER倒店的時候,林肯中心旁邊的旗艦店也是被搜括一空,看著空空蕩蕩的架子,不只是感傷,根本是悽涼。

我1997第一次到紐約的時候,我第一次看到林肯中心旁邊的TOWER的古典部,實在是震撼。大概有三個籃球場面積的古典部,在網路購物還很不方便的那個時代,TOWER就是天堂。只要目錄上面有的,TOWER大概都找的到。而且這種等級的TOWER在東四街還有一家。東四街TOWER後面還有一家TOWER的OUTLET,專賣特價品。後來當然是一家一家收掉了。

紐約之後還有哪裡可以有齊全的古典CD呢?我想大概只剩city hall南邊的J and R了吧。

03/17/2009 piano project

學校音樂系每年三月都會辦一個 "piano project"的活動。當天會在12:00, 4:00, 8:00演出三場音樂會,全部都由音樂系主修鋼琴的研究生及教授擔任演出。每年的活動都會有一個主題。今年的主題是雙鋼琴或四手聯彈。

Part 1 (12:00)
第一首由Kurtág改編Bach的作品。既然是改編,自然不會偏離Bach的創作很遠,儘管這是1985年的作品。不過接著的Ligeti就根本是兩回事了。Ligeti的曲子今天只演了前兩段。第一段的"Monument"根本就像是兩個演奏奏在輪流敲鋼琴。第二段則是模仿minimalism的作曲風格。

下半場的Arensky則是出乎意料的好聽。旋律優美,是帶有俄國風味的浪漫作品。這可能也是12:00這場最能發揮鋼琴性能的曲子(我沒聽上半場的Brahms)。最後是以John Adams的Hallelujah Junction做結。這首曲子就很像minimalism的作品,所有的音在不變的節奏下不斷反覆。曲子好聽是好聽,不過我覺得演奏者演的很辛苦,因為機械性的動作太多,感覺不是很"鋼琴"的寫法。這不意外,Adams不是以鋼琴見長的作曲家。

Part 2 (4:00)
第二場音樂會我只來的即聽到最後一首曲子,Stravinsky的春之祭的四手聯彈版。這次只演第一部份。Ok,兩位演出的同學都盡力了,安全下莊。春之祭其實原本對管弦樂團來說就是相當困難的曲目,就算是技術水平大為提升的現代樂團也是如此。改編成四手聯彈,兩個人20根手指自然就更困難了。兩位演出者的演出最大的問題在於不夠粗野,有些地方甚至帶有"抒情的歌唱性",這種氣質跟春之祭根本是完全搭不上的。所以這是最大的遺憾。

石溪前兩年由音樂系的教授Gilbert Kalish和Christina Dahl也演出了春之祭的四手聯彈版。那個演出就是火山爆發,天驚地動。那才是真正的春之祭。

Part 3 (8:00)
最後的一場音樂會由Mozart開始。Mozart的音樂不論是何種形式,聽起來總是那麼令人愉快。接著的Bolcom就是以ragtime的曲風為主,雖說有四段,不過四段聽起來都很像。聽著聽著就會讓人搖擺起來,就像是在小酒館中聽到高水準的令人放鬆心情享受的演奏。Crumb的"Celestal Mechanics"(天體力學)就是另一回事了。他們用了加料鋼琴來進行四手聯彈。演出時候還要站著撥鋼琴的弦,直接拍打鋼琴的弦,在我看來跟虐待鋼琴沒兩樣。不過演出的時候把舞台的燈光調暗,也用上投影機投影出星光滿天的樣子,閉著眼睛的話,是有點科幻電影配樂的感覺。

下半場的Steve Reich當然就是完全的minimalism。節奏完全不變,就只有旋律做著微小的變化。效果很好,不過也是對鋼琴家的手相當不友善的曲子。根本就是機械性的練習。

最後的重頭戲還是落在Gilbert Kalish和Christina Dahl演出的Rachmaninov的交響舞曲。同樣的兩台鋼琴,兩位教授一出手就是不一樣,聽起來就像是完全不同的兩部琴。強勁有力,充滿氣勢,果然等級完全不一樣。

薑還是老的辣。

//////////////////////////////
Piano Project 2009

Seeing Double: 200 Years of Music for Four Hands
March 17, 2009

12pm

György Kurtág (1926- )
Dror Semmel/Dante DiIanni
Bach Cantata BWV 106,
Prelude for Organ BWV 687 (1985)

György Ligeti (1923 – 2006)
Alexandria Le/ Shinae Kim
Three Pieces for Two Pianos (1976)

Johannes Brahms (1833-1897)
Ben Smith/Kevin Loucks
Variations on a Theme by Haydn, Op. 56b (1873)

Anton Arensky (1861-1906)
Anna Vinnitsky/Viktor Valkov
Suite No. 1 in F Major, for Two Pianos, Op. 15 (1892)

John Adams (1947- )
Yan Yu/David Kim
Hallelujah Junction (1996)

//////////////
4pm

Witold Lutos³awski (1913-1994)
Christina Dahl/Adam Reed Nielsen
Variations on a Theme by Paganini (1941)

Astor Piazzolla (1921-1992)
Luba Poliak/Angelina Gadeliya
Milonga del Angel (1962)
Libertango (1965)

Charles Ives (1874-1954)
Dante DiIanni/Jacob Rhodebeck
Three Quarter-tone Pieces for two pianos (1904-1924)

Camille Saint-Saëns (1835-1921)
Adam Reed Nielsen/Ben Smith
Danse Macabre, Op. 40 (1874, arr. for two pianos by the composer)

Olivier Messiaen (1908-1992)
Anna Khanina /Nana Shi
Visions de l’Amen (1943)

Igor Stravinsky (1882-1971)
Sophie Patey/Julia Den Boer
Le Sacre du Printemps (1911-12)

//////////////
8pm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1791)
Mei Rui/Anna Vinnitsky
Sonata in D Major K. 448/375a (1781)

William Bolcom (1938- )
Winnie Yang/ James Lee
The Garden of Eden (1969)

George Crumb (1929- )
Denise Fillion/Jacqueline Woods
Celestial Mechanics (1979)

Steve Reich (1936- )
Eriko Nagai/Andrea Lodge
Piano Phase (1967)

Sergei Rachmaninov (1873-1943)
Symphonic Dances, Op. 45 (1940)

2009/03/18

there is something so hot

看完歌劇之後,我就沿著第八大道往penn station走。走到五十幾街的時候,忽然有條街站的滿滿的都是人。然後附近又有警察,又有消防車,好像有大事情的樣子。

紐約啊,總是到處有人擠著看熱鬧。這個看熱鬧的人群是有點不一樣,不過也不是什麼太稀奇的事。當然,有熱鬧總是要湊一下。於是我就跟附近站著看熱鬧的人問問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我:有遊行嗎?
路人:好像不是耶,就一堆人站在那邊。
我:還是發生什麼事了?不過有事的話應該路邊會淨空啊?
路:大概是有大人物吧,所以大家都為在這邊看,還有警察。不過那幾台消防車是幹什麼的?
我:....

我:"maybe there is something so hot..." (雙關語:那邊可能有什麼東西很熱/明星很辣...)

路(眾):(狂笑)

後來我走過去問了,好像是有個明星準備要從某棟樓出來...

2009/03/17

買不到票...

星期六原本沒有打算去看Rusalka的。一直到星期五開完會以後,我才確定星期六可以稍微休息一下。所以才決定去看。去很簡單,買張車票就過去了。不過Rusalka是本季大熱門,去年十月左右大概就全部賣完了,所以肯定沒有票。就算有少數的零星退票,也是在2XX的價位,對我來說也是可望不可及的價位。

不過戲還是要看的。所以我出門前就已經準備好作戰計畫了。早上先去排隊買站票。無論如何,有站票就可以進場。先進去再說。等我到了現場排隊的時候,拿了35號的號碼牌。這表示一定買的到站票。

買到站票,接著就是先去吃頓飯,準備下午的體力。不過我的目標是買坐票,所以手上先準備好現金,準備到大都會前面的廣場開始殺價。通常開演前一小時就會開始有要買票或是要賣票的人陸續出現在廣場,等著碰運氣。

看看現場賣票的人多還是買票的人多,大概就可以觀察這部戲的熱門程度。當然,今天是要買人多,所以我知道我有不少對手,不過就算買不到票,我還是可以進場。

很快的看了幾張要賣的票,大致了解價位跟位置。接著就要開始尋找合適的目標殺價了。我看到一張80的票,然後賣票的阿姨手上還有另外一張140的票。結果有個人開口跟她殺價殺到一張六十,兩張一百二,結果就被阿姨轟走了。想也知道這樣殺價是不會成交的。不過看起來她好像願意把那張八十的賣六十,我就問他可不可以用這價格賣我。事就這麼成了。所以就算加上站票的價格,我還是用不到八十的價格買到這張票。這應該是座位價格的第二便宜的票價了。更重要的,這個位子很好,樓上的最前排,看的夠清楚了。

所以我通常不太擔心買不到票的問題。前提是不怕花錢...

2009/03/16

why not mute but passionate?

星期六看Rusalka第二幕的時候,因為Rusalka從水精靈變成人之後失去了說話的能力,所以王子就開口抱怨,說Rusalka又啞又冷漠(mute and cold)讓他一點都感覺不到溫暖。過沒五分鐘,王子就跟另外一位會說話的公主跑了。

第二幕演完之後,我隔壁的先生就開口跟我說:
"why she is mute and cold? why not mute and passionate?" (為什麼她要又啞又冷漠,不能啞巴卻熱情嗎?)

"because it will become little mermaid"(這樣會變成迪士尼的小美人魚...)

2009/03/15

03/14/2009 MET Opera: Rusalka

儘管資源雄厚如大都會歌劇院,上演Dvorak的Rusalka依舊不是容易的事情。這次大都會歌劇院排出了當家花旦Renée Fleming來擔綱主角,可以說是今年下半季最重要的一個演出。

2009/03/13

subsystem expert

星期二的時候,我終於可以把呼叫器丟出去。可以開始安心睡覺了。我不用再當subsystem expert了。

每次只要實驗開始,實驗室就會給每個次級系統的負責人一個呼叫器。目的就是要讓現場的操作人員遇到問題的時候可以隨時找專家來協助處理。我在前兩個星期也領到了這個呼叫器。從我接手的那個時候起,這個呼叫器基本上就變成我身體的一部份,隨時都要帶在身上。任何出門都要保持可以隨時接觸到網路的狀態,只要電話或呼叫器一響,馬上可以連線看看到底出了什麼狀況。事實上就是二十四小時隨時待命的意思。

白天通常沒什麼問題,因為我固定會去實驗室看看有沒有問題。不過晚上就不一樣了。所有的人都在睡覺,所以呼叫器的音量要開到最大,手機也要把音量打開,然後放在枕頭邊。電腦要先開好待命,簡單的說就是要能確保不會錯失任何電話,然後可以隨時反應。

晚上睡覺只要接到344開頭的電話,百分之百沒有好事情,一定是不知道哪裡出問題了。結果在這兩個星期,我就接了三次morning call。第一次是早上五點,第二次是早上兩點半,第三次是早上三點半。我接到兩次,miss掉一次。其實最大的壓力不是接電話,而是接到電話以後不知道有沒有辦法解決問題。這才是可怕的事情。如果是不能解決的事情,那就要打電話找更上級來解決了。

不過無妨,我的輪值結束了,脫離苦海。

2009/03/06

03/04/2009 Contemporary Chamber Players

學校有音樂系的好處就是常常有各式各樣的音樂會可以聽。有些要錢,有些不要錢。不過更重要的是學校會排出各式各樣在音樂廳中很難賣錢的音樂會,例如現代音樂。

這次演出曲目只排了兩首。第一首Birtwhistle的"For O, For O, the Hobby-horse is Forgot"是給六位打擊樂手的曲子。當然,只要看到寫給六位打擊樂手的曲子,幾乎可以直接確定一定根史特拉斯堡打擊樂團有關。果然不錯,這首曲子正是題獻給他們的。

曲名應該是出自莎士比亞Hamlet的第三幕。六位打擊樂手中有一位飾演國王,一位飾演皇后,另外還有四位站在中間,是國王跟王后的隨從嗎?這個曲子特別的地方是作曲家設計了八個動作,而演出者某種程度除了演出樂譜上的音樂之外,同時也會利用這八種動作進行"對話",所以有時相互模仿,有時會類似命令一樣。所以我想應該是會因此改變每次樂曲演奏的樣式。這樣的演奏方式很有趣,因為不但演出者跟樂譜互動,同時也跟其他的演出者互動。

而音樂方面,比較特別的地方是演奏者會演出"無音之音",也就是有敲打的動作,卻沒有實際敲到,變成讓聽眾有意外的感覺。某種程度是把"沒有音"也當成音樂的一部份了。基本上,這是一部視覺效果跟聽覺效果一樣重要的作品。沒有在現場聽,樂趣就小很多了。

下半場是Ades的Living Toys。我去年三月才在卡內基廳廳了作曲家親自指揮的演出。所以這是我第二次聽這首曲子的現場。演出前,指揮Eduardo Leandro作了一大段說明,感覺比我去年三月聽作曲家現身說法的時候講的好一點。大概是作曲家對這個曲子太熟悉了吧。我記的不錯的話,當時ADES說這曲子首演的時候,台上的演出者比台下的聽眾還多。而聽眾有一大半還是親友加油團。

這部作品用上了一個小編制的室內樂團,所有管絃樂團的樂器大概除了豎琴以外全部都上場了。所有的木管都要兼吹第二種甚至第三種樂器,銅管要換好幾種MUTE,弦樂也沒閑著,必要的時候還要拍手唱歌。

再次聽這首Ades早期的作品(22歲寫的!!)他愛用樂器最高音域的特性已經很明白的顯現出來了。聽著聽著,似乎也聽到了後來的管絃樂作品Asyla的影子。這首曲子的音色很特別,不過我要承認,這實在是非常困難的曲子。對演出者很困難,對聽眾也是很有挑戰性。

儘管演出兩首頗為現代的作品,今天聽眾還是來了接近一百個。看來現代音樂好好推廣,還是可以有市場的。

////////////////////////
Contemporary Chamber Players, Recital Hall
Harrison Birtwhistle: For O, For O, the Hobby-horse is Forgot;
Thomas Ades: Living Toys.
Conducted by Eduardo Leandro.

2009/03/05

期中考監考

星期一下大雪,學校停課,學生都開心,因為有人不但不用上課,還不用考期中考。學校停課,怎麼考試啊?

我們組內的一位教授就是苦主。原訂星期一晚上要舉行期中考,不過學校被雪埋掉了,只好把考試順延一天,利用上課時間考試。不過問題來了。他所有的助教這個時候全部在上課,所以沒人幫他監考...

所以他就把腦筋動到我們組裡的研究生了。他運氣不錯,組裡什麼沒有,研究生最多,隨便數數也有十幾個。要是他是做理論的老師,手下就一個學生,我看他找誰去。不過好像實際想去的只有一個他直屬的學生。不過這個學生很聰明。他當著組裡開會的時候大聲的說,你要不要一起來啊。當著大家的面問,能說不嗎???

監考這種普物考試比較有趣。發完考卷之後,就可以四處走來走去,看著考生拼命寫考卷的樣子。這個時候就知道,站在前面,每個學生在做什麼都看的一清二楚,原來我以前考試就是這樣的。當然還有學生會問問題,那時我們就要過去回答。不過回答也要很有技巧。不能給提示,只能解釋題目。不過題目要怎麼解釋?一不小心就會把解法講了,實在不是簡單的事情。

還有很多小朋友忘了帶計算機的。美國考物理大概都要學生帶計算機,這樣就不用特別設計一些特殊數字,反正只要計算機按的出來就可以。換句話說,沒帶計算機就完了。我就不相信有幾個人可以很快的估計出cos(40)的值。不過還是有幾個人忘了帶計算機... good luck...

這次監考唯一的缺點就是考完就十二點四十了。那個教授居然就說今天到此結束,謝謝大家。應該找個機會要他請午餐...

2009/03/03

下雪時最好的運動

紐約今天下大雪。學校星期天晚上就提前通知星期一停課,可見這雪的規模之大,可能是我在美國四年半以來,排行前三名的大雪。所以最後毫無意外,星期一下了一整天的雪。到了晚上,雪差不多停了,接著就是有趣的部份了-鏟雪。

這次的雪下了大概有四十公分左右,所以整台車幾乎都被蓋的滿滿的。不過車頂上的雪好解決,只要花點時間就可以通通撥掉。麻煩的是地上的雪。地上的雪厚度比車上的更高,尤其在車後面的部份,由於鏟雪車把雪都撥到兩旁,變成有厚厚的一堆雪把車子擋住。如果不把這堆雪解決掉,等到明天,說不定這堆雪就變成冰,這樣車子就出不來了。所以無論如何,今天一定要先弄出一條車子可以開出來的小路。

首先先把車上的雪弄掉。其實不難,難的地方在車的四周都積滿了厚厚的雪,所以腳只要一踩就會全部陷到雪裡去。腳陷進去事小,雪跑進鞋子裡事大。雪跑進鞋子,一融化把腳都弄濕了,不是很舒服。鏟雪看起來單純,不過也是頗耗體力的。這大概是雪天悶在家之後,最好的戶外運動之一吧。

接著處理車後面的雪堆。雪大概堆了有六十公分以上,而且又長,我實在不曉得該怎麼辦。一開始適用最原始的方法,用腳把雪堆踩低一點。雪堆看起來很高,不過一踩就到底,這樣可以讓雪的高度減小。接著又試著把雪堆打散,一樣也是降低高度用。為什麼要這樣做?因為我要讓雪的高度降到讓車子可以開過去的程度。

其實也不一定需要讓車子直接可以開過去。我的作法是坐到車裏面,讓車子不斷前進後退,慢慢把雪堆清開,最後可以把車開離停車位就可以了。不一次直接油門踩到底是為了避免車子卡在雪裡面... 試了幾次,車子順利開出車位,這樣就可以安心了,至少我的車不會被卡在停車位,動彈不得。

聽說這星期還會再一次大雪。實在不是很有趣...

Orfeo ed Euridice裡的旁觀者

在大都會歌劇院的Orfeo ed Euridice中,當Orfeo勇闖地獄的時候,他的身後站了許多古今中外的歷史名人。不過,這些人到底是誰?

我原本以為這些合唱團的服裝只是把各個時期的各式造型穿上,不過看了大都會歌劇院的解說才發現,原來每個人物都的確代表一位歷史人物。因此大都會歌劇院把每個人都給了一個編號,並為大家公布謎底。

我稍微掃瞄了一下,當然,很多名人都是我不認得的。不過光是我認得的部份就已經相當有意思。我把所有的人名附上,我認得的就加上中文譯名,甚至加點小注釋。想看造型的,請連上文章後面的大都會歌劇院的連結,看看像不像。

1-George Washington, 華盛頓,砍櫻桃樹那位
2-Isabella of Aragon,
3-John Dillinger,
4-Moses, 摩西
5-Eva Peron,
6-Montezuma,
7-John Lennon 約翰藍儂,披頭四主唱
8-Eleanor Roosevelt, 小羅斯福夫人
9-Salome, 莎樂美,害施洗約翰掉了腦袋的那位
10-Oscar Wilde, 王爾德 (跟沙樂美擺一起,是感謝他名垂不朽的莎樂美劇本嗎)
11-Babe Ruth, 貝比魯斯,前前全壘打王,洋基的代表人物
12-Coco Chanel, 香奈兒夫人,女士小姐的最愛
13-Robert Peary,
14-Charles Lindbergh 林白,首位駕飛機大西洋
15-Will Rogers,
16-Susan B. Anthony,
17-Orson Wells,
18-Eleanor of Acquitaine,
19-Ben Franklin, 富蘭克林,下雨天放風箏的那位
20-Empress Elisabeth (Sisi) of Bavaria,
21-Albert Einstein, 愛因斯坦,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
22-Leonardo da Vinci 達文西
23-Truman Capote,
24-Nefirtiti,
25-Annie Sullivan,
26-Charlie Chaplin, 卓別林,著名默片演員
27-Martin Luther King, 金恩博士
28-Judy Garland,
29-Abraham Lincoln 林肯,歐巴馬總統的偶像
30-Florence Nightingale,
31-Livia Drusilla,
32-Plato, 柏拉圖
33-Frida Kahlo,
34-GENERIC Pope, 教宗
35-Marlene Dietrich,
36-Mahatma Gandhi, 聖雄甘地
37-Henry VIII
38-GENERIC Nun, 修女
39-Diana, Princess of Wales, 黛安娜王妃
40-Mao Zedong, 毛澤東
41-Gertrude Stein,
42-Marie Curie, 居禮夫人
43-Harriet Tubman,
44-Mae West,
45-Jimi Hendrix
46-Joan of Arc, 聖女貞德
47-GENERIC Astronaut, 太空人 (???)
48-Lizzie Borden,
49-Queen Victoria, 維多利亞女王
50-Joseph Stalin, 史達林 (沒有跟毛澤東擺一起啊)
51-Grigori Rasputin,
52-Christoph W. Gluck, 葛路克,寫這部歌劇的先生
53-Susan Sontag
54-Jackie Kennedy, 賈桂琳甘迺迪
55-Winston Churchill, 邱吉爾
56-Napoleon, 拿破崙
57-Sarah Bernhardt,
58-Bessie Smith,
59-Sun Tzu, 孫子
60-William Shakespeare 莎士比亞
61-Maria Callas, 卡拉斯,歌劇女王
62-Cleopatra, 克里奧佩特拉,埃及豔后
63-GENERIC Maharaja,
64-Molly Brown,
65-Tzu-His (Cixi), the Dowager Empress of China, 慈禧太后
66-W.A. Mozart, 莫札特
67-Benito Mussolini, 墨索里尼
68-Elsa Schiaparelli
69-Mother Teresa, 泰瑞莎修女
70-Isadora Duncan,
71-Ludwig van Beethoven, 貝多芬
72-Ethel Rosenberg,
73-Kaiser Wilhelm,
74-F.D. Roosevelt, 小羅斯福總統
75-Mark Twain 馬克吐溫
76-Rosa Parks,
77-Queen Elizabeth I, 伊莉莎白女王一世
78-Julius Caesar, 凱薩
79-Catherine de Medici,
80-Mata Hari,
81-Frederick Douglas,
82-Arturo Toscanini, 托斯卡尼尼,著名指揮家
83-Ella Fitzgerald
84-Louis XIV, 路易十四,太陽王
85-Margot Fonteyn,
86-Hiawatha,
87-Golda Meir,
88-Marie Antoinette,
89-Christopher Columbus,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哥倫布
90-Lief Erickson

參考資料: MET opera: Who's Who in Orfeo?
http://www.metoperafamily.org/metopera/news/features/detail.aspx?id=1819

相關文章
01/24/2009 Met Live: Orfeo ed Euridice
http://chinhaochen.blogspot.com/2009/02/01242009-met-live-orfeo-ed-euridice.html


2009/03/02

02/28/2009 Stony Brook Symphony Orchestra

貝多芬第八交響曲,貝爾格小提琴協奏曲,西貝流士第三交響曲,這三個曲目實在很難想像有什麼共通點可以貫穿在一起。不過事實上這三首就是擺在一起了。

今天的貝多芬第一樂章,指揮的速度快速,強勁,以令人屏息的速度跟氣勢橫掃而過,音樂充滿了緊張感。等等,這不是貝多芬第八嗎?對,不過指揮指的比英雄更像英雄,實在是不可思議。第二樂章狀況也大概是這樣,不過後面兩個樂章的速度大概就回到合理範圍裡面了。這是乾淨俐落的貝多芬,希望21世紀的貝多芬不要都長這個樣子。

接著貝爾格的小提琴協奏曲是由校內協奏曲比賽的得主演出。整個曲子雖說是以十二音列的方式作曲,不過的確不愧是十二音列作品中最平易近人的曲子。當然跟這首曲子本身就帶有類似安魂曲的意念在裡面也有關,安詳而浪漫。指輝跟獨奏把整個曲子的氣氛掌握的很好,聽起來很舒服。

不過指揮發揮的最好的曲目是西貝流士第三。我承認我只在演出前聽了兩次,不過這個曲子真的很有趣,我在聽的時候就再想,為什麼這個曲子被我錯過了。Manahan的指揮清楚而有節奏感,聽起來頗為刺激。

Beethoven, Symphony No. 8;
Berg, Violin Concerto with Roseminna Watson, 2007-2008 Concerto Competition Winner; Sibelius, Symphony No. 3.

Stony Brook Symphony Orchestra
Conducted by George Mana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