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5/07

2013/05/04 Met Opera: Dialogues des Carmélites

我原本以為法國作曲家Francis Poulenc(浦朗克)的歌劇Dialogues des Carmélites(斷頭台上的修女)根本沒有人要看,所以一直沒有買票。下場就是要早上六點半起床坐火車去排站票。

Poulenc的Dialogue是他最重要的歌劇,同時也是少數叫好又叫座的歌劇,在許多劇院都已經成為固定劇目。劇情是敘述在法國大革命期間,一群修女為了堅持自己的信仰,最後全部被送上斷頭台上的故事。

所以基本上整部歌劇就是繞著這群修女之間的互動,而這次大都會所推出的製作也表達了相同的意念。整個舞台基本上相當空曠,最引人注目的是舞台中間的一個白色的大十字架舞台。這個十字架可以有多重意義,一是象徵修女的信仰,二是象徵教堂的結構。無論如何,基本上所有的演出都是在這個白色大十字架上。全劇一開始便是十三位修女以俯伏在地的姿勢趴在這個大十字架上,是相當震撼的開場,這同時也是大都會廣告時所用的宣傳照。

不過最大的震撼是在第三幕最後,所有修女要被送上斷頭台上的場景。這可能是我聽音樂這麼多年來,最為直接,最為恐怖的音樂。浦朗克用音樂將修女們一位一位的送上斷頭台,一共十六位。在現場聽的時候,可以很清楚的聽到描寫斷頭台行刑的音樂,而修女們在面對行刑時,大家聚集在一起合唱,但是隨著被送上斷頭台上的人越來越多,修女們越來越少,唱出來的聲音也越來越微弱,最後終至消失。這段音樂相當長,同時也給導演許多空間來描寫修女們面對行刑之前的行動。有些修女是類似慷慨就義,有些是一一跟同伴告別,也有悲傷不能自己的。在這個場景,我可以感覺到全場幾乎都被震撼到,那種緊張感的確很少在歌劇院裡面出現。非常非常恐怖的音樂跟演出效果。

所以嚴格來說,這部歌劇對我來說就像是一首持續了兩個半小時悲歌。從頭到尾的音樂都頗為陰暗,音樂並不是特別講究戲劇效果,反倒是成為對白中的一部分,讓音樂跟著對白走,有點類似Debussy的Pelleas。

我原本沒有想到這部劇會如此沈重,不過這真的是相當精彩的演出。喜歡歌劇的人,不能錯過這部歌劇。如果聽歌劇是為了娛樂,那這部歌劇就可以直接跳過了。

New York Times: 2013/05/07: The Nuns Who Revolted Against the Revolution
http://www.nytimes.com/2013/05/07/arts/music/dialogues-des-carmelites-at-metropolitan-opera.html?ref=music

Dialogues des Carmélites
Saturday, May 4, 2013, 11:30 am - 2:32 pm

Cast
Conductor: Louis Langrée
Blanche de la Force: Isabel Leonard
Mme Lidoine: Patricia Racette
Constance: Erin Morley
Mère Marie: Elizabeth Bishop
First Prioress: Felicity Palmer
Chevalier de la Force: Paul Appleby
The Production Team

Production: John Dexter
Set Designer: David Reppa
Costume Designer: Jane Greenwood
Lighting Designer: Gil Wechsler

歡迎加入本部落格粉絲團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