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30

2018/03/30 呂紹嘉與NSO 馬勒第七


說實在,我還是不曉得為什麼台北的聽眾對馬勒這麼有興趣。同樣是呂紹嘉指揮NSO,上個星期的西貝流士就一堆空位,今天的馬勒就是差點買不到票。為什麼呢?



今天的曲目是布拉姆斯的命運之歌與馬勒第七號交響曲。這兩首都不是音樂廳裡時常上演的曲目。

布拉姆斯的命運之歌是布拉姆斯少數用管弦樂伴奏的合唱曲目,先天就是不容易在音樂廳中演出。所以這是我第一次現場聽這個曲子。當樂曲開始的時候,管弦樂的聲音很明顯可以聽出布拉姆斯交響曲的感覺。當到了中段的時候,有些段落甚至讓我覺得甚至讓我覺得「布拉姆斯也可以這麼戲劇化啊」。事實上,或許是因為呂紹嘉長久指揮歌劇的原因,他對有人聲的曲目,不論是合唱或是歌劇,都會有相當好的效果,而且都很有戲劇(with a lot of drama)。

只是上半場不少主要聲部首席都沒有上場,至少長笛,雙簧管,跟豎笛首席都沒有上場,不知道是不是為下半場的馬勒保留體力。

下半場的馬勒第七則是馬勒交響曲中相對不常被演出的曲子。這似乎也是我第一次現場聽這首交響曲。對我來說,最大的感想就是親眼看見跟親耳聽見一些傳說中的聲部。比如說第一樂章一開始的銅管,今天終於知道是由上低音號吹的。第四樂章的吉他與曼陀鈴,今天也是第一次知道出現的段落與出來的音響到底是什麼樣子。

整體說來,今天的演出可以說是大開大闔,充滿對比與戲劇性,聽起來很過癮,不過情感的收放就不太簡單,因為畢竟五個樂章中的第二跟第四都是相對較為溫柔的夜曲,要在激情的奇數樂章中間收放情感,實在不太容易。

或許是情感收放太辛苦,所以樂團在第五樂章幾乎是卯起來火力全開,聽起來頗為過癮。從四樓看下去,打擊聲部的幾個片段都相當有視覺效果。一是一位打擊樂手右手打大鼓,左手可以同時打鈸,二是樂曲最後,另一位打擊樂手猛搖掛著四個牛鈴的架子。這兩段大概會讓我記得相當久。

像今天這種曲目,大概只有在地樂團比較有可能排出來。一般來訪的樂團不太容易自備合唱團,也不太可能為了一段幾分鐘的聲部帶上兩個彈吉他跟彈曼陀鈴的音樂家。所以這是主場樂團的優勢。事實上,今天NSO的演出對我來說還遠遠勝過前不久來訪的紐約愛樂第一場。

自家的樂團才是音樂生活的bread and butter啊

/////////////////////////
2018TIFA-呂紹嘉與NSO《馬勒第七》

2018-03-30
演出地點:國家音樂廳

指揮/呂紹嘉
合唱指導/張維君
台北愛樂合唱團
國家交響樂團

布拉姆斯:《命運之歌》
馬勒:第七號交響曲



歡迎加入本部落格粉絲團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