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06

11/31/2013 Met Opera: Der Rosenkavalier

如果歌劇也有性價比,某種程度來說,理查史特勞斯的歌劇應該是性價比最高的一群。以這次大都會演出的玫瑰騎士為例:同樣的價格,硬是比別人長的演出(4.5小時小時),外加超大樂團,肯定是超級划算了。

嚴格來說,我對玫瑰騎士的愛好僅只於他最著名的圓舞曲,這也是我最喜歡的一段圓舞曲,遠遠勝過維也納的史特勞斯家族所寫的。不過利用這個機會,我還是可以好好認識一下這部歌劇。

節目單上把玫瑰騎士歸類在喜劇中,這其實不算錯,只是以好笑的程度來劃分的話,大概是第二幕跟第三幕比較有笑點,或許這畢竟是部喜劇,而不是喜歌劇吧。事實上,我在看第一幕的時候,如果把主角固定在元帥夫人身上的話,我覺得這跟本就是個超級大悲劇,一方面元帥夫人享受著跟Octaven的偷情,卻又明白自己年華老去,愛人遲早會投向年輕女孩的懷抱,如果這不是悲劇,那什麼才是悲劇?

當然第二幕的後段,地主Ochs的圓舞曲終於出現,搭上歌詞之後,其實沒有音樂本身那麼浪漫,反倒是成為了中年男子的喃喃自語。第三幕的音樂,尤其是最後元帥夫人,Octaven,還有Sofie三個人的三重唱,雖是一男二女的三角關係,但是舞台上卻是三位女主角(作曲家指定由次女高音演出Octaven),所以用現在的眼光看來,這是同性相吸,還是多元成家,還是...?

看了節目單我才發現,這是個六零年代的製作,換句話說,大都會已經超過四十多年沒有玫瑰騎士的新製作了。這個四十多歲的製作,看起來跟大部份大都會的新製作完全兩樣。整體結構相當華麗,不但牆面有佈景,甚至佈景的屋頂都有壁畫,其規模豪華可見一般,相對於現代製作通常相對抽象,或是更具現代感的設計,這個製作所顯示的,大概是全盛時期的大都會歌劇院,華麗而忠實的呈現這部豪華的浪漫歌劇的各個場景。

Cast

Conductor: Edward Gardner
Marschallin: Martina Serafin
Octavian: Alice Coote
Sophie: Erin Morley
A Singer: Eric Cutler
Faninal: Hans-Joachim Ketelsen
Baron Ochs: Peter Rose
The Production Team

Production: Nathaniel Merrill
Set and Costume Designer: Robert O'Hearn
Lighting Designer: Gil Wechsler


歡迎加入本部落格粉絲團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