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9/28

9/27 Stony Brook Symphony Orchestra

Program:
Elgar,
Cockaigne Overture;
Penderecki,
Concerto for Viola and Orchestra
with Elizabeth Kuefler, 2007-2008 Concerto Competition Winner;

Beethoven,
Symphony No. 5.

Conducted by Guillermo Figueroa.


學校音樂系的管絃樂團這個樂季總共演五場。今天開始今年的第一場演出。說實在,這些作曲家我都認得,不過聽過的只有貝多芬第五,顯然我聽的還是不夠多。

這位指揮我從來沒有聽過他的大名,後來才知道他原來之前是orpheus chamber orchestra的首席!可能他坐在首席的位置指揮很久了,決定挺身而出。

音樂會以Elgar的Cockaigne Overture(安樂鄉序曲)開場。這個安樂鄉事實上就是倫敦。我想我在CD上聽過這個曲子,不過沒有什麼印象,所以這次是我第一次仔細聽完這個曲子。想想1900年左右的倫敦是什麼樣子?我聽起來像Elgar從城市的外圍慢慢走到市中心,然後又慢慢的走到城市的外圍。在外為可聽到那種悠閒的景色,甚至還有蟲鳴鳥叫,到了市中心顯然就熱鬧了起來。當然我不知道Elgar是不是也是這麼想的,不過可以想像那個時候的倫敦儘管熱鬧,生活步調基本上應該還是悠閒快樂的。不過這個曲子聽起來,樂團各部的聲音並沒有融合在一起的感覺,是因為演出場所的關係還是指揮沒注意?

學校管絃樂團的演出每次都會有一首協奏曲,由前一年校內協奏曲比賽的得獎者擔綱演出。第二首是波蘭作曲家Penderecki的中提琴協奏曲,這也是我今天來聽這場音樂會的理由。我從來沒聽過這首曲子,看了曲目解說才知道這首曲子是委內瑞拉為了紀念Simon Bolivar (這幾年超紅的simon bolivar youth orchestra就是以他為名)兩百歲誕辰委託他創作的曲子。這個曲子比起Penderecki早期的曲子顯然更容易讓人接受。整個曲子的基調都是偏灰暗的,感覺就是中提琴在掙扎。感謝我的後面坐了一個小小孩,一直跟他老爹講他的感覺,讓我也是一路掙扎的聽下去。這首曲子的旋律可欽並不表示容易演奏,不過中提琴的演出的確很好,雖說還是要把譜架擺上,不過應該只是確保安全用的。這首曲子給我最大的收穫就是,我會想去找這個曲子的CD來聽聽。

下半場是大家都很熟的貝多芬第五交響曲。我不記得我上次現場聽貝多芬第五是什麼時候的事了。如果有的話,我想應該在2002之前吧。演出這種超級名曲,好處是大家都喜歡,壞處就是大家都很熟,所以很難做出與眾不同的演出,換句話說,大家都有自己喜歡的演出方式。指揮顯然胸有成竹,直接背譜上場。指揮先生的速度應該算是偏快的。對我來講,有些詮釋部份我不太能接受。比如說他的速度偏快,偏快其實無妨,不過快到休止符不夠讓人喘氣,似乎是趕了些。第一樂章樂團似乎不太確定他的休止到底有多久,所以會有接不上的感覺。另外他的演出似乎比較在乎外表的形,強調強弱跟節奏,但是越聚並不是很俐落,甚至有時聽起來會有很柔弱的感覺,有點類似用不利的刀來切肉,切起來切口糊成一團。。我想這應該是指揮喜歡這樣的分句,不然以學校樂團的實力,指揮的要求基本上應該是可以做得到的。

一個來客席幾天的指揮能對一個樂團做些什麼?我想以今天的演出,雖然我的負面意見比較多,不過應該是瑕不掩瑜吧,指揮還是成功完成了他的客席任務。

歡迎加入本部落格粉絲團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