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01

2016/12/31 NSO 跨年音樂會

我從2014年起,連續參加了NSO三年的跨年音樂會。今年跟前兩年具有特定主題不一樣,除了樂團安排的曲目之外,還加入了觀眾票選的曲目。

這次NSO排出了五首曲子,分別是樂團排定的貝多芬的皇帝協奏曲,巴哈的第三號布蘭登堡協奏曲,還有馬勒的第二號交響曲"復活"的終曲。觀眾票選的序曲是莫扎特的費加洛婚禮序曲,還有拉威爾的波麗露。這五首作品,平常實在很難想像會同時放在同一場音樂會裡,不過既然是跨年音樂會,那應該還是可以接受的。

一開始用Mozart的費加洛婚禮的序曲開場。這是Mozart最著名的序曲,也可能是音樂史上最著名的旋律之一。這個幽默歡樂的風格,放在跨年音樂會這種帶有一些歡樂節慶的場合,是相當合理的選擇。NSO的演出相當有活力,是相當精巧的演出。

上半場最重要的曲子是貝多芬的皇帝協奏曲,由陳郁秀擔任鋼琴獨奏。陳郁秀這次的演出,這首曲子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緊張跟期待感。貝多芬的作品,無論是旋律和聲,只要出現錯音都會相當明顯的不協和,而陳的演出大概開始沒多久就開始了一連串的錯音。當然鋼琴獨奏的音又多又難,說完全不錯音其實有些苛求,但是當碰錯音的頻率高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那就不能算是偶爾的失誤了。而這些失誤也明顯會影響到演出者後面的詮釋,不論是拍點跟樂團合不上,或是樂曲詮釋只能走相對安全保守路線,到了音量幾乎沒有細微變化,樣樣都是頗為失手的演出。不過還好有呂紹嘉所帶領的樂團,讓整個曲子依舊保持著該有的活力與氣勢。

下半場的布蘭登堡協奏曲是由NSO的獨奏群演出,沒有指揮。依照曲子的意思,獨奏者的位置分成三群,看起來有點像是Bartok的"為弦樂、打擊樂與鋼片琴的音樂"的擺位方式。整個曲子聽起來相當有活力,約略隱含相互對抗與相互合作的概念,是很精彩的演出。

接著是兩首大編制的作品,先是觀眾票選的波麗露,接著是馬勒復活的終曲。在一般的音樂會,很難想像這兩首曲子會接連演出,從樂曲結束的方式來看,這兩首應該都要放在音樂會的最後一首曲目才對。Bolero的盛大熱鬧的結尾,如果不是放在音樂會的最後,很容易對音樂會的結尾弄出反高潮,因為大家的期待感與熱情已經提前放盡。不過既然這是觀眾選的,那麼也就順應民意吧。

回到Bolero,雖說是管弦樂曲,不過幾乎是直接考驗各個聲部的樂曲,因為每個聲部都有獨自個人秀的機會,展現各種音色變化。只是這場的長號運氣頗為不好,獨奏的時候整個失手,頗為可惜。呂紹嘉在Bolero的後半段,也就是樂團開始全部進來之後,給我的感覺是走莊嚴力量路線,整體詮釋相當有力量感,是比較少見而特別的詮釋。

最後由馬勒的復活終曲收尾。這次的演出大概切掉了第五樂章約十分鐘左右的音樂,原意應該是為了剛好可以在十二點的時候正好結束音樂會。不過事與願違,結束的時候大概是多了幾分鐘。不過這也無妨,畢竟音樂才是最重要的。馬勒第二的演出頗為動人,尤其在合唱團加入之後,更有一起升天的感動感,用這個音樂來告別2016,也是相當合適的選擇。

音樂會後,指揮用金希文的日出台灣作為加演,也是2017第一首聽到的曲目。這也是相當令人感動的演出。

NSO想讓跨年音樂會更貼近聽眾的作法是值得肯定的,不過我個人是比較偏好過去兩年的主題音樂會(2014古列之歌,2015仲夏夜之夢)。讓觀眾可以他們想聽的曲子,當然是一種可以提高與聽眾互動的作法,不過另一方面,由於無法預期什麼曲子會被選上,所以其實不容易讓整場音樂會有個相對清楚的主題。由樂團來全權主導,比較容易設計出符合特定氣氛的音樂會。

////////////////////////////
NSO 30 跨新年音樂會

2016-12-31 星期六 22:00    國家音樂廳   

指揮/呂紹嘉
鋼琴/陳郁秀
女高音/林玲慧
次女高音/翁若珮
NSO獨奏家群
台北愛樂合唱團
合唱指導/古育仲

莫扎特:費加洛婚禮序曲
貝多芬︰第五號鋼琴協奏曲 皇帝
巴哈︰第三號布蘭登堡協奏曲
拉威爾:波麗露
馬勒:第二號交響曲 復活(終曲)


歡迎加入本部落格粉絲團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