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6/10

06/09/2009 New York Philharmonic

有些音樂會具有不聽不可的理由。例如Stanley Drucker的最後一場協奏曲演出。



今年對紐約愛樂而言是兩個重要人物的最後一個樂季。這個樂季結束之後,音樂總監Lorin Maazel即將交棒給Alan Gilbert。但是更重要的,是紐約愛樂的首席豎笛Stanley Drucker在加入紐約愛樂六十年,擔任首席豎笛四十八年後,將以八十歲的高齡退休。

對紐約愛樂來說,Copland的豎笛協奏曲是Drucker的專屬曲目。事實上,除了這首曲子的題獻者Benny Goodman與Drucker之外,再也沒有另外一個人與紐約愛樂合演過這首曲目。Drucker光是與紐約愛樂就演出了接近一百次這首曲子。

這次的演出是他以紐約愛樂首席豎笛的身分與紐約愛樂最後一次的協奏演出(技術上而言並不是最後一場,因為6/19在長島還有另外一次演出,不過並不是subscription series)。Copland的豎笛協奏曲目前已經是豎笛的標準協奏曲曲目,而Drucker的演出應該可以被認為是這個曲目的標竿。他的演出就像行雲流水,所有的樂句段落就是這麼自然,不論是第一樂章的深情獨白,中間裝飾奏的活潑自然,第二樂章的爵士風情,只能說是"this is his piece"。紐約愛樂在Maazel的指揮之下,聲音顯的相當有活力,反應靈活,給Drucker最好的支持。

Copland的協奏曲是下半場的第一個曲目。在演出開始之前,樂團先放了一段影片,有許多的指揮及樂團成員說出他們對Drucker的感想。當Drucker出場的時候,全場已經歡聲雷動,甚至已經有不少觀眾直接起立鼓掌致意。協奏曲結束之後,更是全場起立向Drucker致敬。在現場的觀眾大概都知道,他們看到,聽到的,不但是Drucker最後一次的協奏曲演出,同時也是一個傳奇,也是一個時代的結束。

這場音樂會的上半場演出Bach的第四號布蘭登堡協奏曲,與Haydn的小號協奏曲。獨奏者都是紐約愛樂的樂團團員。布蘭登堡協奏曲可以說是精巧有餘,但是活力不足。獨奏賣力演出,但是樂團卻是不溫不火,似乎是被指揮刻意壓抑住。

同樣的情形也發生在小號協奏曲上。Maazel選擇了比較中庸的速度,聽起來四平八穩,不過就是沒什麼火花。我猜這應該是指揮選擇的速度,而不是獨奏者的速度,因為第一樂章的裝飾奏小號獨奏很顯然用比跟樂團合奏時更快的速度演出。說實在,這比較接近這個曲子該有的速度。第二樂章依舊是平平穩穩,不甚有趣。不過到了第三樂章,指揮跟樂團似乎突然回神,忽然變成充滿活力的感覺,這給了獨奏良好的刺激,可以說是在第三樂章中救回了這個演出。觀眾也察覺到了這個改變,給了比布蘭登堡協奏曲更熱烈的掌聲。

下半場的音樂會以Ravel的Bolero作結。Bolero是標準的管絃樂團展技曲目。基本上全曲就是由樂團各聲部的獨奏家輪流個人秀,接著由各聲部輪流合奏演出反覆不停的主旋律。Maazel的演出速度屬於偏快的那一型,所以演出帶有一點緊張感。而紐約愛樂的各聲部獨奏也都展現了過人的獨奏水平。但是如果真要挑問題,就是樂團的演出似乎變成了例行公事。每個段落都演的很好,但就是機械化的感覺,沒有活力,沒有激情,所以儘管樂團技術滿點,整個演出就是少了些什麼。

所以整場演出對我來說,就只有一首曲子,就是Drucker的二十分鐘演出而已。上半場相當於樂團熱身,Bolero就是安可曲。這是一場只有一首曲目的音樂會。不過就憑這二十分鐘,就值得專程跑一趟了。

Tuesday, June 9, 2009
7:30PM
Avery Fisher Hall

J.S. Bach Brandenburg Concerto No. 4
HAYDN Trumpet Concerto (1796)
Copland Clarinet Concerto
Ravel Boléro

Artists
Lorin Maazel Conductor
Philip Smith Trumpet
Stanley Drucker Clarinet
Michelle Kim Violin
Renée Siebert Flute
Mindy Kaufman Flute



歡迎加入本部落格粉絲團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