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9/17

2012/09/16 Brooklyn Academy of Music: Einstein on the Beach

沙灘上的愛因斯坦(Einstein on the Beach)在作品分類上被列為是Philip Glass的第一部歌劇,儘管這部作品跟傳統的歌劇完全不一樣。

自從1976年這部"沙灘上的愛因斯坦"在亞維農藝術節推出之後,這部作品便跟Philip Glass及Robert Wilson畫上了等號。儘管很多人把這部歌劇歸在Glass的第一部歌劇,但是整個作品實際上是Glass跟Wilson兩人的共同創作,少了一個就不可能有這部作品,甚至可以說,如果不是Wilson的這個製作,那就不算是真正的Einstein on the Beach。

今年(2012)是Glass的75歲生日,因此他們重新推出這個1976年的製作,並利用這個機會做世界巡迴。如果是要真正體會這部歌劇,那這可能是最後一次由這兩位原創作者親自監製的製作,畢竟兩位都超過七十,下次在合作的機會已經不太高了。所以這次的演出在全世界幾乎都是推出就滿座,包括在Brooklyn Academy of Music的六場演出。

這部作品一共四幕,每幕之間以knee play作為連結(取名為knee是因為knee play跟膝蓋一樣有著連結的作用)。接下來前三幕中,每一幕各有兩個景。三幕六景中,以三個場景循環演出,分別是train(火車) ,trail(審判)及space ship(太空船)。三個場景的的音樂分別是快慢快,而演出的方式在火車及審判中,除了演員之外,都各自帶有人聲。而太空梭場景則分別都是舞蹈演出,所以演出的時候可以讓演出者有休息的機會,不需要不間斷得連續唱四小時。到了第四幕的時候,一共分成三景,分別是building(一棟建築),Bed(床)還有Spaceship(太空船)。整部歌劇的場景順序表列如下。

    Knee Play 1
    Train
    Trial 1
    Knee Play 2
    Dance 1
    Night Train
    Knee Play 3
    Trial 2/Prison
        "Prematurely Air-Conditioned Supermarket"
        Ensemble
        "I Feel the Earth Move"
    Dance 2
    Knee Play 4
    Building
    Bed
        Cadenza
        Prelude
        Aria
    Spaceship
    Knee Play 5

整個演出長達四小時十五分,不過演出時沒有中場休息,演出一次到底,但是觀眾可以自由在演出中進出,自己決定什麼時候要休息。從整個作品的角度,每個knee play就是一個換幕的時候,是個很自然的休息片段。當然觀眾也很能理解這個作法,所以演出到了knee play就有一大群觀眾一起起身往外走,(然後可以想見大家都會同時塞在外面的販賣部跟洗手間...)

演出開始的時候,兩個主要演員坐在舞台的右下角小聲的喃喃自語,雖說對觀眾來說演出尚未開始,不過對演員來說,演出已經開始了。到了表定的演出時間,整個劇院依舊鬧哄哄,因為觀眾仍然在陸續進場,只是舞台上就直接開始了最著名的knee play 1。這個反覆到沒完沒了的one two three four,不管你喜不喜歡,這都會是二十世紀的經典旋律之一。

接下來的三幕中,幾乎都可以看到類似的規律,演員進行著反覆不斷地移動,不過手部永遠有著超級複雜的動作組合。音樂部份則是Philip Glass的固有風格,一樣也是無窮無盡的反覆。他在這個時期的音樂聽起來基本上還是沒有什麼旋律,就是反覆再反覆。然後一陣子之後會有些變化,這樣音樂跟戲劇的結合,某種程度就像是一種類似催眠的效果,對觀眾來說演出幾乎沒有變化,問題是眼睛一閉上,過一分鐘再張開後,音樂也變了,演員的動作也變了。

兩個審判的場景是劇中少數有著可以聽到台詞的場景。不過Robert Wilson的台詞並沒有特別的意思,甚至可以說是由片段的語句所組成,所以儘管演員說了話,儘管聽起來像是個句子,不過卻沒有表示什麼,而只是整個演出的一部分,只是製造效果而已。

而兩個舞蹈場景似乎是最容易吸引人的部份。快速的音樂配合上演員的舞蹈,雖然依舊是無窮反覆的音樂,但是起碼可以讓聽眾轉換情緒。

接下來的第四幕對我來說是一個連續的場景,他們自己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情節。首先是舞台中間的布景有一棟建築物,上面有著一個手一直在揮舞,好像在計算什麼東西的人。然後所有演員陸續出場,用著各種姿勢看著這個算東西的人,看著看著,大家又退場。這個建築物似乎是代表著一艘即將發射的太空船,所以大家退場便代表著大家進入太空船。

第二景沒有演員,而是一個橫躺的發光板子,隨著音樂演進,這個發光板子逐漸立了起來,彷彿像是太空船的火箭由平躺姿勢進入發射姿勢。當然在樂曲的最高潮中,火箭發射,整個進入太空。

而第三景其實大概是跟愛因斯坦最有關係的部份,儘管關係依舊相當不明顯。這個場景是在太空船內,所有的演員跟樂團都在舞台上的大背景中演出,然後有兩個電梯,一個水平移動,一個上下移動,裡面各有一個人跟一個時鐘,象徵著愛因斯坦的等效原理,還有太空中的無重力狀態,這個場景的確相當震撼。

到了最後,似乎愛因斯坦也帶來了原子彈,他的原子彈再地球造成了毀滅,因此最後的knee play 5,兩個主要演員坐在公園的長椅上,一台公車開了過來,在一段公車司機的獨白後
安靜的為這個歌劇做了結束。

講了這麼多,那愛因斯坦呢?他的確有出現,只是他是個不出聲的角色,基本上只是靜靜地坐在舞台前拉著小提琴(不過卻都是無數的快速音階跟琶音)。嚴格來說愛因斯坦跟這部歌劇的關係相當薄弱,最多也就是一個象徵而已,只又在第四幕第三景才勉強跟愛因斯坦有拉上關係。不過他們在knee play4的時候,在最後面所有的合唱團做著刷牙的動作,在最後結束的時候,大家都做出了伸舌頭的動作。這個動作不是偶然,而是模仿愛因斯坦一張相當著名的吐舌頭的照片。

在這四個小時又十五分鐘不間斷的演出中,其實某種程度上一直讓人思考,什麼是歌劇。這部歌劇幾乎沒有劇情,近乎沒有"有意義"的對白,那在這個情形下,觀眾看完之後得到了什麼?其實根據Glass跟Wilson的創作構想,觀眾本來就是這個創作的一部分。觀眾在看演出的時候,要用自己的想像力來補上劇情的缺口,而不是被動的接受這個演出。所以在這邊,歌劇其實只是掛名,這部沙灘上的愛因斯坦或許更類似一個由音樂,戲劇跟舞蹈所結合的共同體。

自從1976年的這部歌劇後,根據官方網站,Philip Glass至少創作了24部歌劇。在他最新的歌劇作品中,他對劇情跟音樂的掌控都更加精進,但是沒有一部可以跟這部沙灘上的愛因斯坦相比。這不但是他的第一部歌劇,同時也是絕無僅有,音樂史上最特別的創作之一。

New York Times 2012/09/17: Time Travel With Einstein: Glass’s Opera Returns to the Stage
http://www.nytimes.com/2012/09/17/arts/music/einstein-on-the-beach-at-the-brooklyn-academy-of-music.html?ref=music


Einstein on the Beach, An Opera in Four Acts
Robert Wilson
Philip Glass
Lucinda Childs

Presented in association with Pomegranate Arts

The 2012 production of Einstein on the Beach, An Opera in Four Acts was commissioned by: BAM; the Barbican, London; Cal Performanc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Luminato, Toronto Festival of Arts and Creativity; De Nederlandse Opera/The Amsterdam Music Theatre; Opéra et Orchestre National de Montpellier Languedoc-Rousillon; University Musical Society of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歡迎加入本部落格粉絲團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