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uck的Orfeo ed Euridice並不能算是大都會歌劇院的基本劇目。畢竟大都會歌劇院的主力劇碼是在Mozart, Verdi, Puccini, Wagner之類的作品。事實上我對這部作品的熟悉度大概也僅止於聽過這部歌劇的名字,大致知道故事情節,音樂部份大概是完全沒聽過,或是聽過就忘了。不過我對這部歌劇的製作很有興趣,同時是James Levine親自指揮,那這部歌劇必定有可觀之處。
Orfeo的故事很簡單,讓我試著用三句話來總結這部九十分鐘的歌劇。Orfeo為了讓死去的妻子Euridice,決定勇闖地獄。在把Euridice帶回人間的路上,Orfeo禁不起Euridice的聲聲呼喚,違背了冥王與Orfeo的約定,回頭看了Euridice而前功盡棄。但是最後因為愛的力量,Euridice又回到了Orfeo的身邊,皆大歡喜。
其實這部歌劇的結尾改變了原本Orfeo的故事,因為在希臘神話中,Euridice最後便無法回到人間,只留下痛苦的Orfeo。
雖說這部歌劇是古典時期的歌劇,甚至比較接近巴洛克的歌劇,不過並不表示製作就要跟著相當古典。相反的,這個製作相當具有現代感,所有的合唱團穿著各式各樣不同時期的服裝,代表著在地獄裡的各個時期各式各樣的人物。另外這部歌劇中有很多的舞曲,導演也為了這些舞曲安排了許多的舞蹈段落。舞者的服裝就像現代人的休閒服,但是充滿活力的動作與亮麗的色彩,讓整個製作都豐富了起來。
不過既然是歌劇,音樂還是最重要的。次女高音Stephanie Blythe飾演Orfeo,幾乎是全部九十分鐘都在台上,是整部歌劇最辛苦的主角。他的聲音頗為結實,不論是扮像或是聲音都很有Orfeo的感覺。而女主角則是由年輕貌美的Danielle de Niese擔任。de Niese最近演出的角色主要是以巴洛克歌劇及莫札特歌劇為主。感覺這個角色相當適合她。在Orfeo辛苦的牽著她慢慢走回人間的時候,她的演唱的確唱出了Euridice的那種期待愛人的令人憐惜的感覺。不過或許視覺效果有加分吧。
另外一個功臣是James Levine。他決定把三幕歌劇不間斷連續演出,維持了音樂的連續性與緊張感,而更重要的,在他指揮下,小編制的樂團依舊發出了豐富的色彩。在他的指揮下,音樂永遠充滿活力,充滿戲劇張力。這讓這部古典歌劇充滿了新鮮的活力。
Nice jo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