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21

2019/09/20 NSO 開季音樂會- 豪情初綻

呂紹嘉的十年NSO音樂總監任期即將在2019/20樂季之後畫下句點。在這個最後的樂季,呂紹嘉選了相當特別的曲目作為NSO的開季音樂會曲目。

開場的作品是李俊緯的新作品 "最後一哩路"的世界首演。NSO最近首演了好幾個台灣作曲家的新作品,不過似乎都是跟原住民有關。根據節目手冊中的說明,這個曲子是描繪族人在通過彩虹橋時,往事浮上心頭,並在接受祖靈的審判後踏上最後一哩路。我沒有特別去查是這邊指的是哪一族,不過看到有彩虹橋,我猜想應該是與賽德克巴萊有關。曲子一開始有種陰森鬼魅的感覺,也有些原始部落的感覺。高音木琴演奏出的主題相當突出,而且反覆出現,很容易讓人留下印象。對我來說,儘管和聲旋律有現代的感覺,不過整體的結構似乎還是相對傳統,像是把一開始高音木琴的主題反覆擴大。有些地方的聲音與旋律也讓我想起拉威爾的鵝媽媽組曲。整體來說,曲子不難接受。唯一的建議是作曲家對曲子的解說實在是少了些。對聽眾而言,不到150字的解說實在不太容易掌握新作品。

接著由NSO這個樂季的駐團音樂家劉孟捷演出貝多芬的第二號鋼琴協奏曲。雖說是貝多芬的第二號鋼琴協奏曲,但這首曲子的創作時間其實早於第一號鋼琴協奏曲。這次的演出頗為特別,因為在第一樂章與第二樂章,劉孟捷的鋼琴聽起來相當輕,相當優雅,相當有氣質。樂團的合奏聽起來也是配合著鋼琴的演出走向清柔氣質風。直到第三樂章,鋼琴才出現了我想像中的貝多芬的力度與速度。說實在,前兩個樂章跟我所想像的貝多芬相當不一樣。雖然演奏很優雅,很有氣質,但這似乎與年輕氣盛的貝多芬不太相像。

NSO在節目網頁上的介紹寫著「出版順序列為第二,創作時間實為第一的降B 大調鋼琴協奏曲,是貝多芬用以征服維也納人心的音樂會戰馬。其強勁節奏、燦爛技巧與明快樂風,處處可見青春少年兄的壯志豪情」,但是從昨天的演出看來「強勁節奏、燦爛技巧與明快樂風」大概只有第三樂章比較符合描述。

不過在之後的安可曲,貝多芬的第六號與第十四號鋼琴奏鳴曲,節奏力度都是很符合想像的演出。所以看來,劉孟捷對這首第二號協奏曲的前兩個樂章,的確是很不一樣。

而下半場的馬勒"悲嘆之歌",是馬勒原始版本1880年版的台灣首演。這是馬勒最早的管弦樂作品,完成的時間也不過二十歲。很難想像一個二十歲的馬勒可以自己作詞作曲,寫出編制架構如此龐大的作品。在悲嘆之歌裡面,聽得出不少華格納的影子,尤其是指環的影子。有些段落很明顯是後來用在馬勒第二號交響曲第五樂章的主題,所以聽起來像是"預示"了馬勒未來的風格。

這次的演出沒有字幕是很可惜的事情,因為就沒有辦法跟上歌詞了。當然我也可以選擇翻節目單一路跟下去,不過考量到翻節目單可能發出的聲音,還有對歌詞要花的注意力,我決定放棄歌詞。我對曲子不熟,所以沒有特別印象,不過對全曲最後的轟然結束倒是印象深刻,有點類似第一號交響曲最後的結尾。我前面的聽眾甚至冒出了「阿,這樣就結束了嗎」的評語。

音樂會的主題是「豪情初綻」,對馬勒與貝多芬,演出的都是他們生涯最早期的作品,日後也都有相當重要的成就。對年輕作曲家李俊緯(1990年生)來說,這次首演的"最後一哩路"也可以算是青壯年時期的創作。所以我覺得這是個相當適切的主題。


///////////////////////////////
指揮/呂紹嘉
鋼琴/劉孟捷
女高音/林玲慧
女中音/翁若珮
男高音/孔孝誠
男中音/葉展毓
合唱指導/莊舜旭
臺大校友合唱團
合唱指導/熊師玲
台北愛樂兒童合唱團

李俊緯:《最後一哩路》
貝多芬 : 第二號鋼琴協奏曲
馬勒:《悲嘆之歌》



歡迎加入本部落格粉絲團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