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SO把這場音樂會取名為「璀璨音畫」,顧名思義,四首樂曲都是相當有畫面的音樂。而今天的演出,的確不負「璀璨」二字。
這場演出最重要的曲目,是陳其鋼的小號協奏曲「萬年歡」。這首作品2014年由Alison Balsom在BBC的逍遙音樂節上首演,是相當新的曲目。演出開始之前,陳其鋼親自上台介紹這首作品。「萬年歡」是崑曲中的一個曲牌名。陳其鋼當場清唱了這個曲牌的旋律。而這個旋律也成為貫穿整個作品的主旋律。根據陳其鋼的解說,這首作品對小號而言至少有三大困難點:一是極弱的最低音,二是許多大跳,三是極高音的長音。三者對銅管來說,都是相當困難的挑戰。所以首演的Alison Balsom開玩笑地對陳其鋼說,吹完這首曲子,嘴唇就廢了。
這首曲子整體而言可以看成是一個大的漸強,速度由一開始的緩慢逐漸加快,情感也由一開始的朦朧幽暗逐漸走向光明,是個連續的變化。而萬年歡的旋律由獨奏小號開始後,在曲子中間由獨奏與樂團不斷出現,但是每次出現都有變化,不會讓人厭煩。整個曲子的聲音聽起來很東方,沒有刺耳的和聲,聽起來相當容易接受。而陳其鋼所說的獨奏中的許多困難點,對今天的小號獨奏David Guerrier來說,似乎全部不是問題。如果不是陳其鋼有先點出來,我想大家可能很容易就忽視掉這些高難度的技巧。
在解說的時候,陳其鋼有提到他2012年失去獨子,而這首作品相當程度反映出了他的心境。就如他所說的,一開始憂鬱甚至有些壓抑的小號,或許就代表他自己的心境,到了曲子最後,他似乎能夠放開來展現自己。當然,要在所有聽眾面前展現出自己的傷口,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但是就這首作品而言,我想的確是感情充沛,旋律可親,可望成為21世紀最重要的小號協奏曲之一的作品。
話說,這首曲子有相當濃烈的中國風,如果把這曲子的小號獨奏改成嗩吶,不知效果如何?
上半場的另一首曲子是拉威爾的「鵝媽媽組曲」。這首曲子是由五個童話故事所構成的,是相當具象的曲子。原本是寫給鋼琴四手聯彈,後來拉威爾把它改編成管弦樂曲。NSO的演出不知道是不是開場暖身不足,聽起來活力不足,只有第三段「塔之女王」與第五段的「神仙花園」比較接近正常水準。
而下半場Respighi的羅馬之泉與羅馬之松,一開始的聲音就完全不一樣,是相當活力旺盛,精氣神十足的聲音。兩首曲子本來就是相當華麗,色彩繽紛的曲目,也是最適合呂紹嘉的曲目。整體演出有華麗豐滿的段落,也有優雅細緻的部分,把每個景色描寫得栩栩如生。而羅馬之松第四段「亞壁古道的松樹」更是集其大成,NSO火力全開,外加觀眾席處的銅管群,最後高潮的時候,三把小號更是站起來吹,是相當過癮的爆棚演出。
這場音樂會中,Respighi根據他所生活的羅馬寫出了羅馬之泉與羅馬之松。陳其鋼根據小時候聽過的牡丹亭中的萬年歡寫出了這首小號協奏曲。這兩首都是20、21世紀的作品。這證明了不是只有奇怪和聲,奇怪節奏才叫現代音樂。回頭挖掘自己文化的根源,還是可以讓這些根源發出新創意的。
/////////////////////////////
駐團音樂家系列
璀璨音畫
2019-11-08 星期五 19:30 國家音樂廳
指揮/呂紹嘉
小號/大衛·格里爾 David Guerrier
拉威爾:《鵝媽媽》組曲
陳其鋼:小號協奏曲《萬年歡》
雷史畢基:《羅馬之泉》
雷史畢基:《羅馬之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