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ssorgsky的史詩歌劇"Khovanschina"在1999年於大都會歌劇院的舞台上演出後,終於在今年再次上演。
這部Khovanschina如果翻成中文的話,通常翻成霍萬其那,但是更貼切的翻譯是霍萬斯基之亂(Khovansky's Affair)。歌劇的故事基本上是講述年輕的彼得大帝是如何消滅三個主要的敵對政治勢力。第一個是Ivan Khovansky大公,是火槍隊的首領。第二個是彼得大帝的同父異母姊姊,攝政公主Sophia的舊情人Golitsyn大公。第三個是舊教徒(old believers),由虛構人物Dosefei所率領。整部戲就圍繞在這三大勢力的興衰。而背後最大的主角彼得大帝則是根本沒有出現在劇中,只有在劇情中會提到他的名字。這三大勢力基本上是由女主角Marfa所串連起來。他是Dosefei的女兒,Ivan Khovansky兒子Andrei的前女友,又為Golitsyn預測未來,所以雖說是虛構角色,但是卻相當重要。
大都會歌劇院這次推出的製作於1985年首次上演,基本上完全忠實於劇本的場景。所以整部歌劇看起來有濃濃的俄羅斯風,再加上主要角色都是來自俄羅斯,烏克蘭,及喬治亞共和國,整部歌劇的確相當俄羅斯。
這是一部相當長的歌劇,全劇演出加中場休息近乎要四個半小時,但是整個製作卻有很多吸引目光的地方。對熟悉穆索斯基的另一部歌劇Boris Godunov的人來說,這個第一景跟Boris Godunov的序幕結構幾乎一模一樣。一開始同樣都是民眾的獨唱或合唱,接著當Khovansky登場的時候,很難不讓人想到Boris Godunot的加冕場景。
歌劇的第四景開始就分別描述這三大勢力衰滅的過程。第一個是Ivan Khovansky。整個場景的顏色是相當暗的紅色,一方面預見了之後Khovansky被暗殺的未來,另一方面也顯示出Khovansky在這時候的狂妄自大,還有酒池肉林的印象。這一幕最著名的場景是他要求他的波斯舞女跳舞給他看,跳著跳著,不但看的興奮,甚至自己加入一起跳。而指揮這時所奏出的音樂,雖然是波斯舞曲,不過聽起來就是有一種詭異的陰森氣氛,更加凸顯了整個效果。
第五景一開始,場景又轉回了紅場。整個場景的色調是灰白色,有種雪地的陰森氣氛。這幕的劇情有人被流放,有人被逮捕即將處決,似乎才是符合氣氛的顏色。這時直接轉到了Golitsyn遭到流放。然後是Khovansky的火槍隊全部被逮捕。由劇情的設計,可以看到反對勢力被逐漸消滅,彼得大帝甚至還有機會來利用大赦火槍隊藉機收買人心。這時不論是舊教徒或者是Andrei Khovansky都已經看到時不我與,唯一的選擇只剩下自我了斷。這邊的音樂其實是整部戲裡面最緊張的。
最後一景大概是所有歌劇裡面最為慘烈的場景,因為所有的舊教徒決定集體自焚以避免被彼得大帝剿滅。這邊的音樂相當悲壯與無奈,女主角Marfa在這幕中變成了看透事物的女英雄,以毫無畏懼的聲音堅定的面對自焚的結局。這個景的佈景是舞台中央的一個巨大的堡壘。舊教徒們從舞台外側繞著這個堡壘依序前進,就像是他們集體走向最後自焚的場地。不過最特別的部份是這個製作的結尾選用的是Stravinsky所譜寫的結尾。在Rimsky-Korsakov 或者是Shostakovich所補完的版本中,整部歌劇最後是雄壯的結尾,象徵著彼得大帝的最後勝利。但是Stravinsky這個結尾最大的特點是整個音樂會逐漸漸弱消失,象徵著舊教徒們的毀滅,但是是一個沒有勝利者的結尾,沒有誰對誰錯,一切都消失再歷史的洪流裡面。全場觀眾似乎都被這個結尾所感動,在指揮雙手落下之前,沒有任何一位觀眾拍手。
這部歌劇雖然有著幾個主要角色,但是其實最重要的部份大多數都是在合唱團身上。這部歌劇大概是所有歌劇裡面,合唱團角色最吃重的。他們不論是扮演民眾,或者是火槍隊,或者是舊教徒,全部都是劇情的重要角色。這跟Boris Godunov基本上相當接近。或許Mussorgsky寫的雖然是政治人物的鬥爭,但是他想的大概其實還是一般的俄國民眾。
這部歌劇進行的速度其實相當緩慢,但卻是從一開始就註定了悲劇的結束,所以整部歌劇等於是一步一步的走向最後的毀滅。
今天這個演出,每個歌手演的都很精彩,相當入戲,很容易體會到他們毀滅的原因。不過最重要的關鍵在指揮,設定了合適的速度,創造出了重要的悲劇氣氛。
New York Times 2012/02/29 Fanaticism and Devotion in a Fragmented Russia
http://www.nytimes.com/2012/02/29/arts/music/khovanshchina-at-the-metropolitan-opera.html?ref=music
Khovanshchina {33} Metropolitan Opera House: 02/27/2012., Sirius XM Broadcast live
Streamed at metopera.org
(Debuts: Anatoli Kotscherga, Misha Didyk, Benjamin Millepied
Broadcast/Streamed)
Metropolitan Opera House
February 27, 2012 Broadcast/Streamed
KHOVANSHCHINA {33}
Modest Mussorgsky/Dmitri Shostakovich--Modest Mussorgsky
Ivan Khovansky..........Anatoli Kotscherga [Debut]
Andrei Khovansky........Misha Didyk [Debut]
Marfa...................Olga Borodina
Dosifei.................Ildar Abdrazakov
Golitsin................Vladimir Galouzine
Shaklovity..............George Gagnidze
Scrivener...............John Easterlin
Emma....................Wendy Bryn Harmer
Susanna.................Maria Gavrilova
Kouzka..................Mark Schowalter
Strelets................Paul Corona
Strelets................Jeffrey Wells
Varsonofiev.............David Crawford
Streshniev..............Michael Todd Simpson
Servant.................Jeffrey Mosher
Conductor...............Kirill Petrenko
Production..............August Everding
Set designer............Ming Cho Lee
Costume designer........John Conklin
Lighting designer.......Gil Wechsler
Choreographer...........Benjamin Millepied [Debut]
Stage Director..........Peter McClintock
The revival a gift of The Dr. M. Lee Pearce Foundatio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