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在,我在看這部紀錄片之前,真的沒有聽過這位鋼琴家。不過從紀錄片的內容看來,這位藤子海敏的確是位有著精采生活的鋼琴家。
以亞洲各國來說,日本大概是對古典音樂最為投入的國家。整體起步早,職業演出者也多,聽眾當然也不少。紀錄片的主角,超過八十歲的藤子海敏,雖然在紀錄片中可以說是環繞世界演出(巴黎,紐約,芝加哥,智利,東京,京都...),但是她並不是一直一帆風順的。
作為一位在德國出生的瑞典-日本混血兒,她在日本的成長受到了一些混血兒所專屬的歧視,而由於她在二次大戰期間的德國出生,讓她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國籍,甚至因此差點沒法去德國留學。
即使到了德國留學,海敏的演奏事業也不太平穩。鼓起勇氣傳紙條給指揮大師卡拉揚,請卡拉揚聽她彈琴。卡拉揚是馬上答應了,不過海敏居然說自己當天狀況不好,沒有當場試奏,等於自己搞砸自己的機會。影片中也提到她也是伯恩斯坦的學生,不過影片中沒有多說明,從海敏的演出事業,也看不出與伯恩斯坦的關係對她的幫助。
就在回到日本後,一次上電視節目的演出成了她演出事業的轉捩點,不但一炮而紅,而且後續灌錄的唱片居然賣了兩百萬張。這個銷量兩百萬張的唱片看來是給海敏有著相當穩固的經濟基礎,讓她得以在音樂路上繼續走下去,而且可以讓她在巴黎,柏林,聖塔芭芭拉,東京,京都都有著自己的房子,每間房子至少一到兩台鋼琴。
紀錄片裡面用了海敏小時候的日記來貫串整部紀錄片,講到海敏小時候的生活,出生的地點,與家人的相處。她的日記不只有文字,而且幾乎都有配上相當可愛的圖畫。所以即使海敏沒當鋼琴家的話,應該在其他的藝術領域也會有不錯的發展。
而作為鋼琴家的海敏,顯然是受到了在德國留學的母親的影響,不但走向音樂之路,而且也跟母親一樣,到了德國留學。最後還把母親的鋼琴整修一遍,讓母親的老鋼琴能夠煥發新聲。
但是,作為音樂家而言,海敏有著相當不利的因素:一耳失聰,一耳僅剩40%的聽力。在紀錄片中,可以看到海敏需要帶著助聽器。失去聽力,對於追求聲音藝術的音樂家而言,這是相當重大的挫折。但是海敏顯然沒有因此而被打倒。
不過作為音樂愛好者,我最有興趣的還是她的演奏事業。從紀錄片裡面可以看到,即便已經超過八十歲,她還是繼續保持演奏事業,而且是繞著地球跑的那種。像在巴黎,紀錄片裡面就有著她跟一組弦樂四重奏在教堂中合演蕭邦鋼琴協奏曲的片段(!) 雖然是在小教堂的演出,不過事前還是邀請弦樂四重奏到家中一起排練。
而到了芝加哥,海敏顯然只對演出有興趣,她自己說每次去芝加哥,對演出之外的東西都不感興趣。到了紐約跟智利,會抱怨鋼琴不好,沒有辦法發揮她的水準。演出完之後,她也會自己檢討自己的演出。這些都顯示著即便到了八十歲以上的高齡,她對每次演出,不論是大場地或小場地,鋼琴狀況好或不好,都是對自己有著嚴苛的標準,誠實面對每一次的演出。
而到了日本,海敏就真正展現了她的人氣鋼琴家的魅力。從影片中可以看到,她在東京的音樂會可以坐滿東京opera city接近兩千人的大廳。這是相當了不起的成就。
影片中也完整呈現了海敏演出的李斯特的鋼琴獨奏曲 " la campanella",演出相當乾淨俐落,很難想像海敏已經年逾八旬。
如果要對這部紀錄片有什麼不滿的話,那大概是拍攝團隊的收音技術不太好。在紀錄片中出現相當多的鋼琴,幾乎每一台史坦威鋼琴的聲音聽起來都糟糕無比,近乎像是破銅爛鐵的聲音。少數能聽的幾台都是貝森朵夫的,而且場地一是在柏林,二是在日本。或許是這兩個場地的錄音設備比較嚴謹,對樂器的準備也比較仔細吧。
而帶來這部紀錄片的亮點國際也對這部片的翻譯下了相當大的功夫,翻譯相當正確,音樂相關術語也都相當到位。當然最棒的翻譯是片名, "寂默鋼琴師"可說是完全對應到英文片名 "A Pianist of Silence & Solitude"。
//////////////////////////////////
10.5《藤子海敏:寂默鋼琴師》中文正式預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CbrE3CMY2w
Fuzjko Hemming: A Pianist of Silence & Solitude (2018)
https://www.imdb.com/title/tt7112164/?ref_=ttfc_fc_t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