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24

2019/03/15: TSO音樂劇場"跟著阿嬤去旅行"


北市交這幾年推出了好幾檔的兒童節目,例如頗受好評的與趙自強合作的親子歌劇「聰明的女人」。今年北市交則是推出了純本土製作的兒童音樂劇「跟著阿嬤去旅行」。


說實在,我從來沒有在台灣看過音樂劇,所以我對這個演出相當好奇。我去的是這次三場演出中的第一場。由於是兒童節目,所以現場小孩相當不少,至少是平常正規音樂會不太常見的狀況。

這部音樂劇已經於幾年前首演過,所以現場還有音樂CD可以買。我沒有看過之前的演出版本,不過這次由於有北市交支援,整體陣容應該有大幅翻新。樂團由TSO的青年管弦樂團擔任,音樂重新編曲為管弦樂團版本,更大的舞台,更完整的背景。另外還有皮影戲團隊的演出。

故事基本上是個小學高年級的學生的幻想故事,然後阿罵在幻想世界裡面變成了正義的巫婆。整個故事不難懂,裡面也穿插了一些教育性的內容。從台下小朋友的反應,我想這些小朋友對這次的演出相當滿意。

但是以我這個年紀基本上相當於目標觀眾群的爸媽的觀眾來說,看到的東西又不太一樣。這次演出最大的特點,對我來說是皮影戲的部份。皮影戲的操作部份相當精細,許多動作都栩栩如生。這一點,擔任演出的大理國小皮影隊與提供技術指導的影子傳奇劇團都是功不可沒。

只是皮影戲的部份穿插在演出之中,對我來說,有的時候會造成混亂。例如主角一下會在舞台上,一下變成皮影戲裡面的人物,對我來說,有時候會造成混亂,甚至不確定為什麼主角會在舞台與皮影戲中切換。而皮影戲的部份由於演出限制,影像畫面本來就偏小。事實上,皮影戲本來就不是設計在一個像中山堂一樣這麼大的場地中演出的類型,所以我相信坐在偏後方的觀眾大概會看不太清楚。如果皮影戲會是這個製作固定的一部分,那下次如果還是要在這種這麼大的場地演出的話,可能要考慮用個攝影機即時錄影皮影戲的部份,然後即時投影到舞台上。(請參考紐約愛樂演出Ligeti歌劇Le Grand Macabre時的作法)

演出人員的服裝也相當有趣,色彩豐富。感覺是可以抓住小朋友的注意力。 劇本中也埋了一些小朋友會懂的梗,像是演員模仿let it go的部份,台下小朋友的笑聲很熱烈,而這部份對我來說,明顯就不像小朋友那樣有共鳴。

音樂的部份,這次的演出特別找了TSO的青年管弦樂團,不過不知道是不是場地的關係,演出中大概有一半以上的時間,我只能聽到小提琴跟銅管的聲音,低音弦樂根本完全聽不到。

演唱的部份,這次的演出在舞台兩側有歌詞,所以還可以跟上歌曲的進度。不過如果是對白的部份,說實在,我大概只可以聽到六七成左右。對白缺少的部份,靠著歌手的動作,我想基本上還是可以把缺少的部份補上。

不過我最在意的部份是劇本。這個劇本有些地方跳得很突兀,有些地方的連接也不是很明顯。舉例來說,這個故事的標題是 "跟著阿嬤去旅行",不過整部戲中,阿罵的身份只在頭尾出現。主角絕大部分時間是跟著幻想世界的法師跑來跑去,而劇情似乎也沒有明確標出法師與阿罵的連結(除了兩者是由同個演員飾演之外)。所以說實在,我看不出標題"跟著阿罵去旅行"與劇情之間的關係。

另一點就是即使是兒童節目,創作人在構思的時候,可能也不能忽略成人觀眾。原因很簡單,這是兒童節目,而兒童一定是由成人帶進場的,所以成人觀眾應該會佔現場觀眾的一半左右。主要的訴求當然是要讓兒童觀眾滿意,對陪伴一起進場的成人觀眾來說,劇情的合理性,連貫性也是很重要的。許多的兒童文學名著其實也都很適合成人看。我很希望我們的兒童音樂劇也能夠做到讓成人也能一起享受。

而這個製作得到了政府不少的資源。不知道政府有沒有想要把這個製作保留下來的想法?以目前北中南各有國家級演出場所的情況下,輪流巡演應該是要考慮的方向,以讓這個製作能夠發揮最大的效益。甚至是把這個製作保留下來,根據這次的演出得到的反響再進行調整,讓這個製作能夠繼續成長。

音樂劇是非常困難的一種表演藝術,結合了戲劇,音樂,舞蹈,佈景,燈光等各個層面,需要大量的資源。所以每一次的創作與演出,都是在為下一個作品鋪路。而作為政府投資了相當多資源的這次製作,我想從兒童觀眾的反應看來,整體表現還是相當不錯的。期待這個組合下一次的演出。


///////////////////////////////////////////////////////

TSO音樂劇場《跟著阿嬤去旅行》
演出者:
指揮:姜智譯
導演&編劇:高天恒
作曲:朱怡潔
管弦樂編曲:藍美米
TSO青年管弦樂團
刺點創作工坊

皮影演出:大理國小皮影隊
皮影技術顧問:影子傳奇劇團

演員:
鍾筱丹、林書函、鄭一慧、柯辰穎、
王意萱、黃盛煜、黃巨東、李薇、楊佩蓁

中山堂中正廳

歡迎加入本部落格粉絲團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