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會新版的指環終於在今天推出最後一部歌劇"諸神的黃昏"。當然,這是上半年最重要的製作之一。某種程度而言也是為了四月的全本指環作正式預演。
這部歌劇對所有人都是相當大的挑戰,不論是指揮,樂團,歌手或者是聽眾都一樣。因為含中場休息,這個三幕歌劇要用上五小時四十分鐘,晚上六點演到接近半夜十二點。就算是聽眾,要聽完全曲都要有相當大的體力跟耐心。
就製作來說,Robert Lepage的指環四部曲最大的特色就是他那個巨大無比的"machine"。這個由24塊不鏽鋼版所組成的巨大機械就是貫穿四部歌劇的最重要佈景。隨著音樂流動,這24塊鋼板可以變換成各種場景。這些效果在前面三部歌劇已經相當明顯,所以導演會在最後的這部歌劇中怎樣應用變成為相當引人注意的關鍵。這裡面有幾個場景做的比較好,第一個是序幕的部份。當三位命運女神在紡織紗線,講述眾神過去的時候,導演把命運女神所編的繩子掛在machine上面,變成了類似世界樹的圖案,然後隨著劇情演變,繩子逐漸斷裂,象徵世界樹崩毀,也象徵諸神的毀滅。我覺得是做的比較好的地方。另外當齊格飛進行萊因之旅的時候,導演利用了machine的優勢,將兩片鋼板並排,製造出齊格飛駕小船一路前行的視覺效果。至於後面的場景,machine的變換似乎就是純粹作為不同的背景,然後配上不同電腦畫面所產生的背景。平心而論,我可以完全接受他們所設計出的場景,只是我覺得他們似乎沒有善用這些machine的立體優勢。或許整個製作利用machine的最好的部份是在萊因的黃金。
這個Machine最被人詬病的地方就是鋼板在轉動的時候,常常聲音會太大,在觀眾席中都可以聽到很清楚的嘎嘎聲。今天當然也不例外。不過今天這些聲音出現的時機似乎恰到好處,聽起來就有製造劇情緊張感的效果。不過這應該只是湊巧,因為在齊格飛的時候,我就沒有類似的感覺。
而整部戲最大的兩個重點,齊格飛之死跟最後布琳希德的自我犧牲,整體看來的確相當感動,不過感覺感動的原因並不是因為導演的手法,而是來自音樂的部份。 這似乎是比較可惜的地方。尤其是最後面布琳希德自我犧牲的部份,整個瓦哈拉城看不出燒成火海,然後很快就場景轉到三個萊因少女讓萊茵河氾濫,水淹大地。這個地方把哈根拖下水淹死的場景做的也很怪異,簡單的說就是場景的氣勢跟音樂的氣勢搭不上。不過最後在音樂逐漸歸為平靜的時候,這個machine作出了萊茵河輕輕流動的視覺效果,彷彿在天地崩毀之後,一切又歸於平靜。我不是很記得萊因的黃金開始的場面是如何,不過如果萊因的黃金的開頭跟諸神的黃昏的結尾有前後呼應的話,那應該是非常有意思的作法。
原本大都會這套新的指環幾乎可以說是為了James Levine所打造的。不過Levine去年八月受傷之後,取消了整年度所有的演出。這個製作的後半部變成由Fabio Luisi接手,同時四月開始的三輪全本指環也是由他擔任指揮。雖然華格納以樂團編制龐大著名,不過他今天的指揮聽起來聲音相當清爽透明。在齊格飛之死及最後場景裡面,都有相當動人的效果,不過他的效果感覺像是仔細控制之後的效果,而不是Levine那種大開大闔的演出。說實在,我還是會很好奇,如果是Levine指揮,我會不會覺得聽起來更感動?不過我幾乎可以確定,Levine指揮,今天的演出結束的時間大概會破十二點...
所以四部新製作的指環,我全部都看完了。除了女武神是在電影院看的之外,另外三部我都是在現場看過。嚴格來說,這套新製作是相當傳統的製作。不論是服裝或者是場景,基本上全部遵照劇本裡面的要求。-而這個製作最大的特色就是這些依照劇本所作出的場景是由那個大machine加上電腦動畫所構成。看起來相當有現代感,不過基本上還是相當傳統的詮釋。不過我想這個製作大概會成為大都會的夢靨,因為整個演出製作所要求的技術難度太高,machine一不小心就會變成指環卡卡。我想大都會以後要單演女武神或是齊格飛的機會大概會比前個製作少很多吧。
New York Times: 2012/01/30:
http://www.nytimes.com/2012/01/30/arts/music/robert-lepages-gotterdammerung-at-the-met-review.html?_r=1&ref=music
Cast
Conductor: Fabio Luisi
Brünnhilde: Deborah Voigt
Gutrune: Wendy Bryn Harmer
Waltraute: Waltraud Meier
Siegfried: Jay Hunter Morris
Gunther: Iain Paterson
Alberich: Eric Owens
Hagen: Hans-Peter König
The Production Team
Production: Robert Lepage
Associate Director: Neilson Vignola
Set Designer: Carl Fillion
Costume Designer: François St-Aubin
Lighting Designer: Etienne Boucher
Video Image Artist: Lionel Arnould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