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16

2017/06/16 NSO: 布魯克納第七

布魯克納是票房毒藥嗎?看起來似乎是如此,因為NSO今天只開了二樓跟三樓,而且在這樣的狀況下,票房大概只有七成左右而已。不過這些到場的聽眾是幸運的,因為這是一場相當高水準的演出。

全場音樂會就兩首曲子,上半場是楊文信擔任獨奏,演出Elgar的大提琴協奏曲。Elgar的音樂就像英國的天氣一樣,有點灰暗,有點陰沉,有點糾結,偶爾會有一些透出雲層的光線一樣。楊文信的獨奏聽起來感情十足,但卻有些節制,所以不會太過沈溺的感覺。呂紹嘉在指揮這首協奏曲的時候並沒有使用指揮棒,像是用雙手直接把樂團拉出想要的聲音。樂團的聲音相當多情,不但為楊文信鋪陳出了一個溫暖的背景,兩者之間的一唱一和,相互呼應而合作,樂團也不會蓋過獨奏,是相當好的協奏曲演出。

之後大提琴又出來加演一首,加演了Elgar協奏曲的第三樂章。協奏曲之後,由獨奏進行加演,在現今的音樂會演出中並不算太罕見,不過連指揮加樂團都配合演出就不太常見了。Elgar協奏曲的第三樂章是個慢板,作為安可曲演出的時候,感覺獨奏跟樂團似乎情感更多了些,結束時的弱音還在音樂廳中慢慢消失,甚至到指揮放下指揮棒後還過了一下,掌聲才從聽眾席中慢慢出現。這是一群相當專注的聽眾。

下半場的布魯克納第七,似乎是我第二次聽到現場演出。我第一次現場聽到這個曲目是1999年在BBC Proms現場聽Andrew Davis指揮BBC交響的演出。那時候只覺得這首曲目有夠久,簡直沒完沒了。不過第三樂章倒是給我留下了相當深刻的印象。

18年之後,這首布魯克納第七成了我相當喜歡的曲目。NSO的團員坐滿了整個舞台,從一開始就可以聽到Bruckner的緊張感跟期待感。以整份演出來看的話,呂紹嘉的速度似乎比一般的速度要快一些,像是個穩健大步邁進的巨人。NSO的弦樂有著較暗而有光澤的音色,相當適合布魯克納。而銅管部份基本上也有著恰如其份的表現,讓全曲的氣勢更加恢宏。當然法國號跟華格納號還是有些失手,小號的聲音相對較尖銳而跟法國號跟長號不太搭調,不過整體來說還是相當令人振奮的。

更值得一提的是,當樂團華麗的結束整首交響曲之後,全場觀眾並沒有直接拍手,而是讓樂團的聲音在空氣中慢慢消失,而且就跟協奏曲的加演一樣,直到指揮的手完全放下之後才出現掌聲。這種專注的聽眾已經遠遠超出了節目演出前廣播公告"請於全曲演出結束後再鼓掌"的程度。這是一群相當專注,相當高水準的樂迷。

能夠體會到樂曲最高潮之後的留白是很不容易的事情,而現場只要一個掌聲就可以毀掉整個感覺。所以當全場一千多位聽眾都能體會並維護這種美感,而且今天出現兩次,這是相當了不起的事情。

我想NSO可以經營出一群這麼專注,這麼高水準的聽眾,這是相當不容易的事情。有著這群專注的支持者,NSO應該覺得相當驕傲才是。

////////////////////////////////////////////////////
2017-06-16 星期五 19:30   
國家音樂廳

指揮/呂紹嘉
大提琴/楊文信

艾爾加:大提琴協奏曲
布魯克納:第七號交響曲



歡迎加入本部落格粉絲團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