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承認,我今天來聽音樂會的主因是因為Bartok的第二號鋼琴協奏曲。更精確的說,是我想在現場親眼看到鋼琴家用拳頭敲鋼琴。
Bartok的第二號鋼琴協奏曲被認為是鋼琴協奏曲中,技巧難度最高的兩首協奏曲之一(另一首當然就是拉三了)。這曲子我在CD上聽過不少次,現場演出這好像是第一次。Bartok的鋼琴演奏,用很直白的話講就是要鋼琴家邊敲鋼琴邊唱歌。如果在youtube上看過影片,大概就是會看到鋼琴家在鍵盤上手忙腳亂。要能邊敲鋼琴邊唱歌?那就要碰運氣了。
Bavouzet是近年來非常熱門的鋼琴家。如果常聽BBC Radio 3的話,會發現BBC常常播出他的演出錄音。從我坐的三樓前排往下看,Bavouzet的演出無論在聽覺跟視覺上都是相當驚人的演出。整首協奏曲就看著鋼琴家的雙手在鍵盤上敲敲打打,但是在激烈的音樂中,他還是能維持歌唱的感覺跟敏銳的節奏感,一聽就會覺得 "啊,就是這種感覺"。更特別的當沒有鋼琴部份的時候,Bavouzet的雙手也會跟著音樂擺動,甚至像是在自己的位子上指揮鋼琴,也像是對自己接下來的演出給出預備拍。看著他的動作,似乎整個人就是融入樂曲裡面,順著音樂移動,所以輪到鋼琴上場的時候,就會很自然的加入音樂中。演出完激烈的Bartok之後,Bavouze很慷慨的安可了Debussy的快樂島。所有現場的聽眾聽完應該也都是非常快樂吧。
音樂會的另外兩個曲子,分別是魏本的 "In Sommerwind"跟Brahms的第一號小夜曲。這兩個作曲家都很有名,但是這兩首曲子他們一般為人所知的風格很不一樣。Webern是第二維也納樂派的重要作曲家,是十二音列作曲法的核心人物,作品以輕薄短小,通常三五分鐘以內結束為特色。不過這首In Sommerwind是在Webern拜師荀白克之前的作品,可以說是還沒被荀白克"污染"。我記得我很多年前第一次聽到這個曲子的錄音,是Sinopoli指揮德勒斯登國立歌劇院管弦樂團的錄音,第一個感覺就是,哇,魏本也有這種作品~~樂曲聽起來就很浪漫的感覺,甚至讓我想起理查史特勞斯早期那些大型的交響詩。NSO的演出,就像是夏天的風慢慢吹來的感覺,有一種略帶悶熱的舒服慵懶的感覺。
而下半場的布拉姆斯的第一號小夜曲,是布拉姆斯的第一首管弦樂作品。這首作品曾經是我非常喜歡的曲子,後來隔了很多年都沒有再聽過。今天再聽這首曲子,覺得這個時候的布拉姆斯聽起來有點舒曼的交響曲的感覺(多多少少會有吧,畢竟是跟舒曼學作曲),旋律聽起來相當清新自然,跟後來每首管弦樂曲都是糾結憂鬱的感覺差很多。這似乎也反應在布拉姆斯的外在形象上:年輕的布拉姆斯是個嘴上無毛的年輕帥哥,後期就變成了大鬍子大叔,形象差了十萬八千里。昨天的演出聽起來很自然,很清新。不過對我來說,弦樂似乎人數多了點。如果弦樂人數減半,可能聽起來會更為靈巧,更有小夜曲的輕快感。
////////////////////////////////////////////////////////
經典系列
璀璨雙城 1—夏日夜風
2019-06-14 星期五 19:30 國家音樂廳
指揮/史蒂芬.布魯尼爾 STEFAN BLUNIER
鋼琴/尚.艾弗藍.巴佛傑 JEAN-EFFLAM BAVOUZET
魏本:《在夏日風中》
巴爾托克:第二號鋼琴協奏曲
布拉姆斯:第一號小夜曲
Webern: In Sommerwind
Bartok: Second piano concerto
Brahms: First Serenad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