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18

2017/11/17 Blomstedt指揮萊比錫布商大廈管絃樂團


當知道萊比錫布商大廈管絃樂團要來台北的時候,第一直覺當然就是,非聽不可。指揮是Blomstedt?那當然更是要買,而且不管他演什麼我都要聽。

我第一次知道萊比錫布商大廈管絃樂團,是他們第一次到台北的演出,時間應該是1993或1994。那時候我根本不知道這個團的地位。我第一次聽萊比錫布商大廈管絃樂團的時候應該是2004的布拉格之春。結果我聽到了我聽音樂20年來從未見過的oboe大暴走,柴可夫斯基第四號交響曲的第二樂章,oboe獨奏連續吹錯了接近一分鐘。當然這些不會影響我對萊比錫布商的信心。

這次的演出曲目有孟德爾頌小提琴協奏曲,還有布魯克納第七號交響曲。兩首都是由萊比錫布商首演的樂曲。買票的時候,我期待的其實是布魯克納,不過聽完之後布魯克納依舊精彩,但是卻是孟德爾頌給我最深的印象。

基本上我已經很少因為孟德爾頌的小提琴協奏曲而買票聽音樂會,原因之一是因為太熟悉,原因之二是因為我覺得這個曲子常常被演出的熱情洋溢而且太過甜美。

今天的演出從一開始的管弦樂短短的序奏開始,馬上引出一種幽暗深沈的感覺,小提琴獨奏Kavakos的琴音相對較輕,而協奏的樂團聲音更輕更細,帶有一種秋天的蕭瑟感,讓孟德爾頌的協奏曲有著跟大多數詮釋相當不同的感覺,感覺忽然更多了一些平常沒有見到的深度。雖說小提琴協奏曲中,小提琴是主角,但是今天的演出卻很難忽略指揮Blomstedt的協奏,尤其是好幾個樂團的極弱音,都顯的相當精細,幾乎就像室內樂一樣,聽的到樂團與獨奏的平衡,也可以聽到樂團的每個聲部的每個細節。而第一樂章的一些樂團段落,則讓我想到孟德爾頌的另一偉大傑作「仲夏夜之夢序曲」的一些精巧片段。說到底,萊比錫布商畢竟曾經是孟德爾頌的樂團,他們演出孟德爾頌的作品,無論是誰當指揮,樂團都會發出獨特的聲音。

小提琴獨奏Kavakos後來又演了一首巴哈無伴奏作為安可。這時他的琴音跟協奏曲時的音色就很不一樣,至少音量明顯大上許多。另外,他所用的裝飾音跟一般演出很不一樣。是個人的創見嗎?我不知道,不過至少我知道,這是個不一樣的演出。

而布魯克納的第七號交響曲,指揮台上放了譜架,上面擺了份小總譜。顯然這份總譜是放心安的,Blomstedt完全背譜指揮。

當布魯克納第七號的樂音響起,很明顯的可以聽到樂團發出了跟演出孟德爾頌時完全不一樣的聲音。嚴格來說,這次的布魯克納並不是完全沒有毛邊,但是Blomstedt所追求的,似乎是一個精壯結實的布魯克納,是帶有肌肉感的力度,而不完全是走宗教情懷精神感召路線。這點尤其在第二與第三樂章中最為明顯。而全曲在最後樂團的層層疊疊堆積之下,逐漸累積到最後的高潮結尾。

可惜的是在指揮手還沒放下,樂曲雖然已經沒有聲音,但是音樂還在繼續進行的時候,有位先生用一個極大聲的bravo來證明自己是個白癡。

有時候聽音樂會,就是希望能夠有個完美的結尾,讓音樂的殘響能夠在音樂廳裡慢慢散去。這種特有的美感需要整個音樂廳的兩千位聽眾一起仔細保存。因為只要有一個人沒有注意,就可以很輕易的毀掉這一瞬間。

我並不會因為一些迫不及待想要叫好的觀眾而對現場失望。相反的,我只會更珍惜那種大家努力合作所產生的那種完美結尾。
////////////////////////////

演出者:
指揮—赫伯特‧布隆斯泰特( Herbert Blomstedt)
小提琴—列奧尼達斯‧卡瓦科斯(Leonidas Kavakos)
樂團/萊比錫布商大廈管絃樂團(Gewandhausorchester Leipzig)

11/17
孟德爾頌︱ 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作品64
Felix Mendelssohn: Violin Concerto in E minor, Op. 64
布魯克納︱ E大調第七號交響曲,作品107
Anton Bruckner: Symphony No. 7 in E Major, WAB 107



歡迎加入本部落格粉絲團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