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3/06

馬友友的阿帕拉契之旅

2000年的時候,馬友友發了他的阿帕拉契圓舞曲專輯。當然,也順勢來了個全球巡迴音樂會。所以我也就跟著湊熱鬧去了。

說實在,如果是現在的我,大概這場音樂會就會被我跳過去了。事實也證明,我當時買的這張CD似乎也就沒有被我放到CD唱盤的機會了。

不過這次的演出,似乎也開始了馬友友絲路之旅的概念。馬友友的絲路之旅計劃,可能會是他對人類文化最大的貢獻之一吧。不過應該不會是這個阿帕拉契之旅。


標題: 民歌在古典的外衣下 馬友友的阿帕拉契之旅
時間: Thu May 11 23:09:34 2000


馬友友近年來儼然成為古典及流行兩大領域共同的超級巨星
這次他的觸角深入了美國西部的阿帕拉契山脈,
開始他對美國民歌的探索. 當然這個企劃並不是他的第一次嘗試
在這之前已經出版過一張民歌的馬友友, 也是同樣的組合.

這次演出的團隊包括有mark o'conner, edgar meyer還有馬友友
聽了唱片的第一感覺就是這是一張民歌風味極重的專輯
簡單的說就是一邊聽, 眼前會直接出現一個西部大草原的場景

這次的現場演出很顯然是和這張專輯有關, 演出曲目幾乎就是唱片的翻版.
當然現場聆聽的感覺多的是現場的熱氣, 及三位演出者的解說
不變的是西部的感覺. 事實上我甚至認為這場音樂會不應該放在國家音樂廳中演出
而是應該擺在較為小型的而相對較為自由的氣氛,
因為裡面有些曲子是讓人會想一面聽一面跟著手舞足蹈起來的,
而這是絕對不會出現在國家音樂廳的
這些音樂在我的想法中, 似乎是適合三五好友玩音樂的親密聆聽,
有些俱樂部式的. 就像是tango音樂一聽就有酒吧的感覺一樣.

他們演出的音樂似乎是直接用上了許多民歌素材, 用較不激進的古典音樂作曲手法
,相對於現代作曲家而言, 加上了許多流行音樂的要素, 成為旋律可親,
老少咸宜的音樂. 演出時馬友友也捨棄了許多的揉音, 使得音樂更加直接.

當然, 演出受到全場觀眾的熱烈歡迎, 但是這會讓我想到, 這場音樂會的定位是什麼?
是古典化的民歌還是民歌化的古典音樂?
這問題太複雜了, 欣賞音樂的美好才是真的.

歡迎加入本部落格粉絲團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