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2/12

12/11 Happy 100th Birthday, Elliott!!


1924年的一月31日,Pierre Monteux指揮Boston Symphony Orchestra在卡內基廳舉行春之祭的美國首演。當天,一位十五歲的小男孩聽了這場演出之後,決定走向作曲之路。85年後,2008年12月11日,卡內基廳再次由波士頓交響樂團演出春之祭,並演出這位小男孩的作品為他慶生。他就是Elliot Carter,美國古典音樂作曲家的超級元老。


Carter 是道地的紐約客。他出生於紐約,在紐約長大,目前也是定居在紐約。在百歲生日的這一天,身為美國古典音樂作曲家教父的Carter於卡內基廳舉行為他慶祝的音樂會,我想是在合適不過的了。而演出的音樂家,分別是指揮James Levine與鋼琴家兼指揮家Daniel Barenboim。這兩位都是Carter作品的主要推手。兩人合計大概為Carter一打的作品完成世界首演,同時也委託Carter創作了許多的樂曲,包括Carter唯一的一部歌劇"What's Next?",可以說是與Carter有相當深刻的淵源。在這場慶生的音樂會,由這兩位音樂家演出Carter為他們兩位所寫並題獻給他們的作品來為 Carter慶生,的確具有相當特別的意義。再加上由BSO演出讓Carter走上音樂之路的春之祭,可以說全場音樂會的主軸除了向Carter致敬之外,同時也回顧了Carter的根本,並展現出創作力依舊旺盛的Carter`.

今天音樂會的重頭戲是他為James Levine及Daniel Barenboim所寫的鋼琴協奏曲 "Interventions"。這首作品12月4日才由這兩位音樂家於Bosten舉行世界首演。這首曲子某種程度上,更接近Concerto的原意,也就是相互爭論的意思。樂曲由樂團奏出調音用的中央A開始,然後鋼琴開始堅持己見的敲出降b,接著樂團跟鋼琴相互交替出現,各說各話。樂團的旋律大多較為連續而帶有歌唱性,而鋼琴主奏的部份則是相對激動的一面,兩者一搭一唱。比較特別的是除了主奏鋼琴與樂團之外,Carter還設計了兩組三重奏坐在弦樂的前面,視為另外兩組獨奏者,分別是第一組由雙簧管,法國號及倍低音豎笛,第二組為低音管,小號及長笛。這兩組三重奏也要負起部分與鋼琴對話的任務。樂曲的最後,樂團還是堅持奏出A,鋼琴還是頑固的守著降B,不過最後來了一個大和解,以樂團及鋼琴同時奏出這兩個音的顫音作為結束。

根據節目單的說明,Carter創作這個曲子的時候,考慮到要同時發揮Levine的指揮與Barenboim的鋼琴的話,這個作品就不能寫成類似傳統的鋼琴協奏曲。的確,這個作品的名稱"Interventions"就含有交錯的意思。樂曲的結構也的確是樂團與鋼琴一來一往。只是不知道Carter在創作的時候,是不是也有想到由Barenboim指揮,Levine主奏鋼琴的另一種交錯的可能?

音樂部份而言,雖說可以感覺的到旋律,不過大多是片段,或者說是我並不習慣Carter的語法,很多時候並不容易接上他的旋律。鋼琴主奏的部份相當熱鬧,當然另一方面也表示相當困難。我不曉得 Barnboim是怎麼在他繁忙的演出行程中找出時間練習這首曲子的,至少他演出的時候還是需要把譜擺上,以備不時之需。由此曲聽來,今天度過百歲生日的 Carter,即便到了百歲,創作力絲毫不見衰退,雖說不一定是目前最主流的音樂走向,不過累積了九十多年的創作經驗,如今的他應該是已經到了從心所欲的境界了。所有的創作技巧對他而言都不再是問題,他需要的只是時間把作品寫出來而已吧。

在演出完這首Interventions之後,百歲的Carter走上舞台,接受全場觀眾起立鼓掌,一方面是為了這首曲子,另一方面是慶祝他的百歲生日。這時卡內基廳的工作人員推出了一個大蛋糕,Levine立刻朝波士頓交響給出拍點,全場隨著樂聲大聲的為Carter唱出生日快樂歌。

下半場的另一個主角,則是85年前改變 Carter的作品,春之祭。我在2004年10月聽過Levine指揮BSO演出春之祭,該場音樂會可能是我在美國聽過的音樂會中印象最深刻的一場。這次原班人馬移到卡內基廳,基本演出的風格並沒有改變,唯一似乎有改變的是速度似乎比2004年稍微慢了些。不過不變的是超大的動態,幾乎把樂團的音量放到極限。Levine刻意加強打擊樂器的節奏感及爆發性,製造出震撼的效果,而銅管強力的咆哮更顯出了原始的狂野力道。弦樂部也不甘示弱,顯示出銳利而有力度的音色,一點也不會輸給銅管。我現場聽過的春之祭大概有六七次,第一名是Levine,第二名還是Levine。

其實當Levine指揮著BSO一路狂舞之際,坐在椅子上指揮的Levine也跟著音樂節奏轉來轉去(他的椅子可以自由轉動)。這時我忽然覺得,Levine似乎就是那個祭品,他讓整個樂團狂野的走向最高潮`,而兩者同時走向最後的轟然結尾。

音樂會的上半場則是展示Levine與Barenboim兩個音樂巨人親密的夥伴關係。音樂會由Schubert給鋼琴四手連彈的的F小調幻想曲D940開場。由Barenboim彈高音聲部,Levine負責低音部,而踏瓣則是共同負責。這樣的組合聽起來像是由比較活躍的Barenboim來主奏旋律,而 Levine則是固守低音節奏。其實這個曲子應該是最親密的室內樂形式,因為兩個人四隻手擠在一個鋼琴鍵盤上,我想不出其他的組合是更為親近的。當然這時兩人的互動就特別有趣了。兩人要交替翻譜,翻譜的時候有幾次翻的不是很順,其實就可以感覺到一個人再等另外一位,其實相當"自然"。而兩個人一開始演出的感覺還很有舒伯特的直接自然的風格,到了後面激動的地方,我聽其來居然有點像貝多芬一樣的雄壯有力了。難不成他們是在為接下來的貝多芬做暖身?

上半場以貝多芬的第三號鋼琴協奏曲作結。Barenboim的鋼琴充滿活力,同時對整個樂曲了然於胸,所有的樂句聽起來就是這麼理所當然。Levine的指揮,儘管是指揮協奏的樂團部份,聽起來像是在指揮歌劇一樣,充滿著戲劇性。而BSO充滿光澤的弦樂也能做出各式各樣的表情,讓整個作品聽起來新鮮而有活力。Levine同時也能跟Barenboim的鋼琴有很好的默契,樂句的聯接相當自然,我想應該是他與Barenboim對貝多芬有共同的理解吧。

2008/12/11 New York Times: Turning 100 at Carnegie Hall, With New Notes
http://www.nytimes.com/2008/12/12/arts/music/12carter.html?_r=0

12/11/2008, Carnegie Hall

Boston Symphony Orchestra
James Levine, Music Director, Conductor, and Piano
Daniel Barenboim, Piano

SCHUBERT Fantasie in F Minor for Piano Four Hands, D.940
BEETHOVEN Piano Concerto No. 3
ELLIOTT CARTER Interventions for Piano and Orchestra (NY Premiere, co-commissioned by Carnegie Hall, the Boston Symphony Orchestra, and the Staatskapelle Berlin)
STRAVINSKY Le sacre du printemps



歡迎加入本部落格粉絲團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