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1/15

10/09/2004 Stony Brook Symphony Orchestra

這是我到美國之後,第一次聽學校交響樂團的演出。

我對台大最大的遺憾就是台大沒有音樂系。所以到了這個有音樂系的學校,某種程度,似乎可以滿足我隨時想聽音樂會的渴望。重點是還有很多免費的學生音樂會!!

音樂會前的導聆是音樂系交響樂團演出的特色。主講人風趣的解說,一直是我最愉快的回憶之一。當他2009年宣佈要退休的時候,全場的聽眾為主講人起立鼓掌,感謝他多年來的貢獻。相當令人感動。

///////////////////////////////////////////

標題: 石溪的音樂會
時間: Sun Oct 10 11:59:22 2004

音樂會前有個介紹曲目的演講,主講人非常厲害,介紹的相當緊湊,配合上相關聯的錄音
選段,介紹的相當成功。

今天的曲目是德布西牧神的午後前奏曲、理查史特勞斯的四首最後的歌還有史特拉文斯基
的春之祭。事實上這些曲目可以說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三部作品,而石溪交響樂團SBUSO居然
在他們的開季音樂會排出這些曲目,可說是展現了旺盛的企圖心。

音樂會由德布西的牧神的午後開始並不稀奇,但是特別的是他們演出的方式。指揮刻意的
強調了一開始的長笛獨奏也就是牧神的笛聲,甚至是讓長笛首席站著吹完序奏,製造出有點
類似協奏曲的感覺。這時指揮是坐在指揮台旁的一個椅子上的。當一大段的長笛獨奏結束之
後,指揮才回到指揮台開始指揮。這曲目演出的很不錯,雖說才排練了五天,不過演出成果
相當好,不像是學生樂團的演出。

上半場的第二部份是理查史特勞斯的最後四首歌,由去年SBU協奏曲比賽的得主Jing Huang
演出。她的音量有時會被樂團蓋住,不過當他放開時聲音還是可以衝出六七十人的樂團。
我依直覺的四首最後的歌應該要由那種有些年紀的女高音來唱,畢竟這是理查史特勞斯再八
時多歲時所創作出的最後一首作品,感傷的色彩相當濃厚,基本上就是「夕陽無限好,只是
近黃昏」的感覺。這種感覺沒有一定的人生歷練,只會變成為賦新辭強說愁。當然,對聽眾
而言也是如此。女高音的聲音感覺比較薄,而且有點乾,所以就少了一點溫柔婉約娓娓道來
的感覺。樂團的部份滿不錯的,儘管李查史特勞斯的作品對管絃樂團都是滿大的考驗,不過
樂團並沒有四處放炮,唯一可惜的地方就是合奏的ATTACK不好,沒有辦法一起開始。這很顯
然是默契不足才會如此。

下半場是今天的重頭戲-史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這部作品可說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作品
之一,當然難度也是一等一。其中最主要的問題在於多變化的節奏和特殊位置的強音,造成
節奏的強烈衝擊。另外就是對演奏能力的極度要求,所以這曲目說是管絃樂團的SHOWPIECE並
不為過。不過曲目就會讓樂團的缺陷徹底浮現。簡單的說,這曲目對SBUSO太難了,尤其是
銅管。他們的低音銅管除了一把長號之外,其他都是老師級的,
而法國號和小號就都是研究生,不過我想還要找些大學部的當槍手吧。這些研究生遇到快
速的點音就完全不行,所以第一部分的最後一段就只能看弦樂表現,高音銅管的快速點音所
製造的緊張感就只能用自己的想像補足。另外弦樂部分人不夠,變成銅管一出現聽不到弦樂
,小號首席更是突出,幾乎快變成小號協奏曲了,不過他也是演出最正常的一個銅管。所以
聽到最後的感覺是形狀是有了,不過並不是祭典的活力,而是祭典的混亂,最後可以說是一
團混亂到終點的,實在是驚心動魄。

演出之後的掌聲相當熱烈,這群老先生老太太對這群石溪的年輕樂手給了相當大的鼓勵。
無論如何,春之祭的現場總是令人期待的,儘管是個學生樂團的演出。


歡迎加入本部落格粉絲團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