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07

12/05/2009 MET Opera: From the House of the Dead

楊納傑克(Leos Janacek)的最後一部歌劇"死屋手記"(From the House of the Dead),也是楊納傑克最後的作品。在世界首演79年之後,終於在大都會歌劇院登台。這次的演出不但是這部歌劇的大都會首演,同時也是指揮Salonen跟導演Chereau的大都會首演。



"死屋手記"這部歌劇是楊納傑克改編自杜思妥也夫斯基(Dostoevsky)的半自傳體的同名小說,描述杜思妥也夫斯基流放西伯利亞監獄時的情形。所以這部歌劇的基調相當陰暗。整部作品基本上沒有女性角色,就是一群囚犯之間的故事。事實上,這部歌劇也可以說是幾乎沒有主要角色,只有不同的人物在不同的時機出來講著自己的過去,說著自己的心情。然後馬上又被淹沒在各式各樣的囚犯之中,過著沒有自我的生活。

這樣的故事內容,在楊納傑克的手下被分成了三幕。每幕之間基本上是以一大段獨白作為劇情的主軸,但是這三幕似乎可以獨立看待,因為沒有相互連貫的主軸。就連那位被關進來的政治犯Alexander Petrovich Gorianchikov也只是在頭尾出現的感覺,所以對第一次看這部戲的我來說,很難抓住故事的主軸。

如果真要說這部歌劇的主軸的話,或許是指自由嗎?當Alexander被關進來的時候,他們同時也抓住了一隻受傷的老鷹。當Alexander離開的時候,他們也同時放開了這隻老鷹,讓他振翅飛去,永不回頭。或許,自由是這些囚犯最大的願望吧。

面對這樣幾乎沒有故事主軸的歌劇,導演Chereau的作法是直接把三幕統合在一起,讓整部歌劇不間斷的直接演出三幕。整個背景基本上是以灰白色高聳的的水泥牆為主,就好像是永遠離不開的監獄一樣,然後讓所有的角色全部穿上幾乎一樣的服裝,讓他們看不出個人差別。所以當主要角色唱完獨白之後,馬上又會融回到囚犯之中,又回到了沒有身分的生活。

這部作品最特別的地方之一是對字幕的處理。凡是歌劇幾乎可以說是免不了一定要解決字幕的問題,尤其是這部歌劇,如果不看歌詞,根本完全不知道劇情的進展。Chareau的作法是直接把字幕跟佈景整合在一起。字幕的位置會隨著劇情的發展而在不同的位置出現。他的處理相當高明,既不會干擾觀眾欣賞,同時也可以不用讓觀眾的視線離開演出。這種方法不能適用於每部歌劇,不過就這個制坐而言,是相當成功的作法。

而這部作品的音樂部份是由Salonen指揮。他的進場幾乎可以說是神不知鬼不覺,燈光一暗就發現他已經忽然站在指揮席上,沒有掌聲,在一片安靜之中就直接開始了歌劇的序曲。我想,這是讓所有聽眾集中注意力在音樂跟演出上的最好作法,畢竟這部歌劇是相當嚴肅的作品,需要專心觀賞。

Salonen指揮歌劇就跟他昨天指揮紐約愛樂一樣,同樣也是精密計算,不過在歌劇上就更多了一些戲劇性。感覺上甚至比昨天的演出更多了一些人性的感覺。至少我對他今天的演出相當有共鳴。而且大都會歌劇院的樂團在他的手下,每個聲部的確是清晰可辨,相當"透明"。

而楊納傑克的音樂果然是他最後的作品,可以感覺到他強烈的個人風格,例如短促的節奏與動機,跟其他作品相類似的語法。這種音樂就算不知道作曲家是誰,也可以立刻分辨出是他的作品。

不過這部作品實在是太複雜了。複雜的地方是他的劇情。我對整個劇情就實在沒有辦法掌握,就算是事前看過劇情簡介,演出中間看著對白,實際看了演出還是搞不清楚目前劇情的走向。可能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很難確認主角跟配角到底在哪裡。第二幕中又有兩段劇中劇,那邊更是相當混亂,幾乎是根本不知道演到哪邊去了。

在第二幕結束的時候,有個短暫落幕的過程。很多觀眾在這邊就以為演出結束了,紛紛開始鼓掌,甚至也有人要準備離開了。其實還沒有。我可以理解這個幕落下的理由是為了要擺上一些佈景,不過在三幕一次到底的演出中,這樣落幕的做法還是很容易搞昏觀眾。

平心而論,這個演出實在不好懂。儘管音樂部份相當成功,但是困難的劇情加上特別的製作,只看一次實在是不夠。只是大都會下次演出會是什麼時候呢?

這個製作之前曾經在歐洲演出過,在由Boulez在普羅旺斯音樂節的演出甚至有發行DVD。或許應該找來再好好研究一番吧。

New York Times: 11/13/2009, Two Debuts, Overdue and Overwhelming
http://www.nytimes.com/2009/11/14/arts/music/14dead.html?scp=3&sq=salonen&st=cse

FROM THE HOUSE OF THE DEAD
Janácek-Janácek/Dostoevsky

Filka Morozov/Kuzmich...Stefan Margita
Skuratov................Kurt Streit
Shapkin.................Peter Hoare
Shishkov................Peter Mattei
Gorianchikov............Willard White
Alyeya..................Eric Stoklossa
Tall Prisoner...........Peter Straka
Short Prisoner..........Vladimir Chmelo
Prison Commandant.......Vladimir Ognovenko
Old Prisoner............Heinz Zednik
Chekunov................Jeffrey Wells
Drunken Prisoner........Adam Klein
Blacksmith..............Richard Bernstein
Priest..................John Cheek
Young Prisoner..........Scott Scully
Prostitute..............Kelly Cae Hogan
Prisoner/Don Juan.......Ales Jenis
Prisoner/Kedril.........Marian Pavlovic
Cherevin................Andreas Conrad
Actors: Wayne Brusseau, Jeff Burchfield, Bob Diamond,
Marty Keiser, Peter John Lester, Michael Lewis,
Collin McGee, Deric McNish, Michael Melkovic,
Jon Morris, Vernon Morris, Björn Pederson,
Jason Quarles, Peter Richards, Isaac Scranton,
Damiyr Shuford, Jason Sofge, Carlton Tanis,
Erwin E.A. Thomas, Steve Trzaska

Javier Diaz: Percussionist

Conductor...............Esa-Pekka Salonen

Production..............Patrice Chéreau
Associate Director......Thierry Thieû Niang
Set Designer............Richard Peduzzi
Costume Designer........Caroline de Vivaise
Lighting Designer.......Bertrand Couderc

歡迎加入本部落格粉絲團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