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12

古典音樂簡史

實在很難想像,我當初居然敢用兩小時的時間來講這個這麼大的題目。而且還講了不只一次。實在超級大膽。

其實就算以現在我比較挑剔的眼光來看,這份講義寫的還是滿不錯的。簡單,清楚,基本的重點都講到了。對於給古典音樂新手的快速參考,還是滿好用的。

/////////////////////////////////////////

標題: 古典音樂簡史
時間: Sun Aug 15 00:30:31 1999

古典音樂簡介

前言:
第一部份簡單介紹音樂風格的大致轉變,所涵蓋的時間範圍大約是從西元
1700年到1900年間。以音樂的形式來區分應為巴洛克時期、古典時期、及
浪漫時期為主。除此之外尚有於浪漫派後期出現的國民樂派及1900年以後
逐漸成型的現代樂派。第二部分則是介紹各時期的幾位重要作曲家的音樂
風格。主要以德奧地區的音樂家為主。

第一部份 音樂的演進

巴洛克樂派及古典樂派

巴洛克時期一般是指1600-1750年之間的時期,約可分為三期,代表性作曲
家依前後順序為前期的蒙特威爾第,中期的普塞爾,晚期的巴赫、韓德爾
及韋瓦第。在這個時期,除了古代的風格外,同時發展出了如歌劇、清唱劇
、奏鳴曲、前奏曲、協奏曲等新形式。音樂方面主要為複音音樂及賦格等複
雜的形式,而音樂風格也以繁複、華麗為主。


而古典時期則開始走向主音音樂及旋律性高的音樂。由於作曲家們的努
力開創,產生了奏鳴曲式,使作曲家能容易的由簡單的幾種樂器譜出優美的
旋律。後來海頓、莫札特、貝多芬便活用奏鳴曲式創作出許多樂曲,而貝多
芬更進一步的改革奏鳴曲式。

浪漫樂派

浪漫樂派的時間大略上是從1820年至1900年。這是一個開創性的時代,誕生了
許多重要的音樂家,包括韋伯、舒伯特、孟德爾頌、舒曼、李斯特、蕭邦、布
拉姆斯、華格納等,也完成了許多重要的作品,成為目前音樂廳中的主力曲目
群。這時候的音樂走向跳脫了古典時期的傳統,相較於古典時期是更為注重樂
曲的內涵而非形式,而且勇於表現自己、表達想法,充滿個人化的風格。同時
音樂與文字產生了緊密的結合,更充實了音樂的領域。

這時候的演奏也帶有極大的個人風格,認為音符是死的,需要透過演出者的詮
釋才能正確表達,為了演出效果甚至可以更動原譜,包括貝多芬的交響曲在內
都被動過手腳,以表示「對貝多芬的尊崇」。這種透過個人主觀見解而修改前
人作品的事可說是屢見不鮮。

國民樂派

在浪漫派後期,歐洲各地出現了一群民族主義者。他們在作品中加入了民族音
樂的精神或旋律,這些音樂不但在國內受到熱愛,也是在外的異鄉遊子最好的
慰藉。也因為音樂中溶入了多樣的民族色彩,帶給了音樂一股新的力量。這時
期的代表作曲家有捷克的史麥塔那、德佛札克,俄國的柴可夫斯基,芬蘭的西
貝流士,挪威的葛立格…等。

現代樂派

進入二十世紀後,音樂家們開始對傳統的合聲感到厭煩,逐漸產生了十二音、
無調、複調等合聲形式,而作品的創作也逐漸走向實驗性的音樂,逐漸的成為
主流,也漸漸地不易為大眾所接受。而音樂家們也開始探討音樂的本質,尋找
人跟音樂之間基本的關聯。現代樂派前期的重要作曲家有荀伯格、魏本、貝爾
格、史特拉文斯基,二十世紀中期有法國的梅湘、布列茲、德國的史托克豪森
、美國的約翰‧凱吉…等。



第二部分 著名音樂家簡介

巴洛克時期

巴赫(Johann Sebastain Bach, 1685-1750),被尊稱為音樂之父,在當時是被
低估的大師,死後才逐漸為人所認識。他的音樂簡樸而具有生命力,同時具有莊
嚴的氣質。他著有極多的宗教音樂,如受難曲及清唱劇,也留下了許多鍵盤作品
,其中的平均率曲集更被稱為鋼琴曲中的舊約聖經。


韓德爾(Georg Frideric Handel, 1685-1759)較巴赫早數個月出生,也是當時
的大作曲家,主要活動地點在英國。他在英國創作了許多的義大利文歌劇。他也
使用英語的宗教歌詞來創作,所以很得英國人民的喜愛,最著名的作品便是「彌
賽亞」。他也留下了許多管絃樂作品,以皇家煙火組曲及水上音樂組曲最為膾炙
人口。

古典時期

海頓(Franz Joseph Haydn, 1732-1809)一生主要的創作都和古典曲式的發展(交
響曲、弦樂四重奏…)緊緊相連。他的音樂帶有幽默的特質,常常用音樂和聽眾開
玩笑。他一生創作了一百多首交響曲,被尊稱為交響曲之父。在弦樂四重奏方面,
他在後期的作品中作了許多實驗性的嚐試。他也創作了許多宗教音樂,最重要的作
品有神劇「創世紀」及「四季」。

莫札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1791)為音樂史上最具天份的作曲家。
他的音樂自始至終都是給人開朗愉快的感覺,彷彿是天使的樂音一般,但是有時會
流露出淡淡的哀愁。他的作品有六百多首,絕大多數都可稱為傑作,尤其是晚期的
作品更可說是為經典曲目唱名。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不
只是個音樂家,更是個藝術家。他的音樂融合了卓越的作曲技巧及對生命的思考,
成為人類心靈最高的發展。他的音樂風格從早期的古典風格,到英雄交響曲時期的
個人氣質形成,到晚期的深邃莊嚴,具有相當大的轉變。他用音樂來表達他的想法
,勇敢的對音樂形式加以改革,做出超越時代的音樂,雖然不見得為當時所接受,
但是最終仍是得到世人的接受與讚賞。

浪漫時期
浪漫時期的第一位大作曲家應該是韋伯(Carl Maria von Weber, 1786-1826)。他
不僅是當時重要的作曲家,同時也是當時最重要的指揮家。他在作曲方面以「魔彈
射手」成為浪漫時期德文歌劇的的奠基者,指揮方面則以嚴格的訓練,為樂團打下
了好的基礎,並參與了各項演出事務,使演出無懈可擊。

舒伯特(Franz Schubert, 1797-1828)也是浪漫樂派最早期的大作曲家之一。他具
有與生俱來的音樂才能,在短短的31年中創作了900多首樂曲,正如他告訴友人的「
我就是為了創作而來到了這個世界」。舒伯特的音樂中大多充滿了樂天開朗的氣氛而
且旋律優美。他最大的貢獻在於藝術歌曲方面。他將德國詩人席勒、歌德等人的詩配
上音樂,讓詩唱歌,使音樂說話,使二者相得益彰。

孟德爾頌(Felix Mendelssohn, 1809-1847)的音樂天賦幾乎可說是莫札特以後的第一
人。他富裕的家庭帶給他完善的音樂教育及各方面的培養。他的作曲才華在16歲時便
已從弦樂八重奏及仲夏夜之夢序曲中顯露出來。他的旋律是全然的甜美,極易為人所
接受。除了作曲方面的成就外,他也同時兼具指揮家的身分,首演許多作品,並重新
使世人認識巴哈的價值。

舒曼(Robert Schumann, 1810-1856)是浪漫派初期最具創新風格的一位。他早期的
創作幾乎完全脫離古典的曲式如奏鳴曲、弦樂四重奏等,而是以幻想曲等形式表現出
原創的風格,後期則回歸如交響曲等古典形式,但是仍然具有獨特的創新風格。此外
他同時也是當時最重要的樂評家之一,對音樂有極高的鑑賞能力,並且能慧眼識英雄
,提拔後進如布拉姆斯等。

李斯特(Franz Liszt, 1811-1886)以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鋼琴演奏技巧聞名於當代。
他大幅的開拓了鋼琴的演奏技巧,並寫了很多音響華麗、技巧艱深的鋼琴曲。後期轉
型而以作曲為主,大膽開啟了新的音樂形式,如交響詩的創立,成為偉大的創新者。
他也是當時活的最久的大音樂家之一,使他在生命晚期幾乎成為樂壇的大家長。

布拉姆斯(Johann Brahms, 1833-1897)被認為是貝多芬以降最重要的交響曲作者。
雖然身處浪漫時期,但是基本上內心是傾向巴哈及貝多芬的。一般而言他的曲風較
為厚實,音響較為陰暗。出聽時較不易為人接受,但是一旦能夠掌握住他內在的浪
漫,便很難拒絕他的誘惑。他律己甚嚴,對自己的作品總是要求嚴格,像第一號交
響曲直到1876才問世,可見其重視程度。

華格納(Richard Wagner, 1813-1883)無論在合聲或結構方面,都是一位創新的作
曲家。他最大的成就表現在歌劇方面。他運用了許多的主導動機作為貫穿音樂的重
要元素,使得整部音樂成為一個完整而連貫的有機體。他的音樂通常形式巨大,合
聲雄偉,具有強烈的氣勢。他的「尼貝龍根的指環」四部曲可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
者的大作,也是他最重要的作品。

國民樂派

柴可夫斯基(Peter Ilyich Tchaikovsky, 1840-1893)是俄國大作曲家。他的作品
融合了俄國的民歌旋律及浪漫派的豐沛情感,充滿了綿延不絕的優美旋律,為世人所
喜愛。但是在他優美的旋律背後,總是流露出一股淡淡的哀愁。他編寫過三部芭蕾舞
劇,成為各地不可或缺的劇碼。而他的小提琴協奏曲、鋼琴協奏曲及最後三首交響曲
更是聆樂者的基本曲目。

德佛札克(Antonin Dvorak, 1841-1904)是捷克大作曲家。他具有天賦的旋律性,再
將波希米亞的民歌精神融入音樂中,使他寫出了充滿波希米亞風的音樂,成為捷克遊子
在異鄉的情緒寄託。後來赴美任教,更加入美國的音樂素材,創造出了第九號交響曲
(新世界)、大提琴協奏曲、第十二號弦樂四重奏等經典曲目,在世界各地上演不衰。



歡迎加入本部落格粉絲團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