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31

紐約愛樂新當家: Alan Gilbert

2009-10樂季即將開始。紐約古典樂界最受矚目的大事自然是落在紐約愛樂的新當家,Alan Gilbert身上。

紐約愛樂是美國最老的管絃樂團,也是通稱的美國五大樂團之一。這次紐約愛樂在Masur和Maazel兩位老大師之後,找上了42歲的Alan Gilbert,的確是個出乎意料的選擇,說是跌破大家眼鏡也不為過。

紐約愛樂選上Gilbert之所以令人意外,一方面是Gilbert頗為年輕,比起前任的Maazel小了接近四十歲。另一方面是他的知名度明顯偏低。他並不是像Masur或Maazel一樣的老大師型指揮,也不是像Gustavo Dudamel一樣,是個年輕充滿話題性的指揮。當然他也有自己的話題性,比如說他的爸媽都是紐約愛樂的小提琴手,(媽媽還在第一小提琴),從小就跟著紐約愛樂長大。不過這是屬於八卦閒聊的部份,跟他的音樂沒什麼關係。

紐約愛樂看上他的原因,可能是在他的活力吧。他上任之後,最明顯的動作就是對現代音樂比重的加強。這點可以從他的開幕音樂會曲目看的出來。新聘的駐團作曲家Magnus Lindberg的新作品世界首演,Messian的Poèmes pour Mi,還有白遼士的幻想交響曲。剛好19到21世紀,一個世紀一首曲子。

紐約愛樂上次在開季音樂會上演出世界首演作品已經是1962年的事了。這次Gilbert在他就任音樂總監的第一場音樂會就排出世界首演,可想而知他會在後面的五個樂季增將不少現代音樂的比重。同時應該也會排出不少20世紀的經典作品,例如Messiaen。

另外他還增聘了Lindberg為任期兩年的駐團作曲家,協助安排了兩套的Contact音樂會,演出年輕作曲家的新作品。這在Masur及Maazel時代是看不到的。古典音樂不能總是演出傳統曲目,當代的聲音也是相當重要的一環。

他目前在紐約的聲勢還不錯,至少紐約時報的樂評相當支持他。或許等這個樂季結束了,會有更明顯的結果吧。

New York Times 2009/09/09: The New Guy on the Philharmonic Block
http://www.nytimes.com/2009/09/13/arts/music/13tomm.html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2009/09/08: He Has an Eye as Well as an Ear
http://online.wsj.com/article/SB10001424052970204731804574387130491962024.html?mod=googlenews_wsj

Los Angeles Times 2009/08/30: Alan Gilbert readies for New York Philharmonic debut
http://www.latimes.com/entertainment/news/arts/la-ca-gilbert30-2009aug30,0,7665547.story

Guardian 2009/09/15: Alan Gilbert's big moment in front of mum
http://www.guardian.co.uk/culture/2009/sep/15/classicalmusicandopera

Playbill 2009/09/10: A New Day Looms on the Horizon: The Start of the Alan Gilbert Era
http://www.playbillarts.com/features/article/8136.html

2009/12/30

孔子書院

要怎麼教外國人學中文?請孔子出馬如何?

孔子書院是就是以教中文為主的單位,當然也附有文化交流的功能。今年四月,石溪大學成立了紐約州第一所孔子書院,被校方視為是2008-2009的重要成果。當然,對增加學校裡面中文教學的質量有正面幫助。

這些一切看起來都很好,只可惜這不是台灣辦的。

孔子書院
http://www.confuciusinstitute.net/

roving mars (2006)

在youtube上找到了這份影片"roving mars"或許可以翻為火星漫遊。這是一部關於火星上的兩部探測車"Spirit"和"Opportunity"及整個完整計畫的紀錄片。

2006年這部影片上演的時候,我是在紐約的IMAX用超大螢幕看的。看完之後,除了震撼還是震撼。一方面是為這個計畫的困難度感到震撼,另一方面則是為他們在火星上的發現感到震撼。

整個計畫至少花了八億兩千萬美金,(引自wiki)。一定會有人問,這些錢花在教育上不是很好?花在醫療保險上也不錯,照顧窮人也很好,花這麼大一筆錢,送了兩台機器車到火星上,到底有什麼用?

這就是科學研究發展最常遇見的問題。花了這麼多錢,到底有什麼用?老實講,光是上火星拍幾張照片,對我們的生活實在是一點影響也沒有。說是滿足科學家的好奇心是一點也不為過的。不過要把這兩台機器車送上火星,所需要的技術能力都要是當今世界上最領先的技術,甚至可能在計劃開始之前根本還不存在。為了這個計畫所以要開發各式新的技術,才能完成這個任務。這些開發出來的技術或許目前只是小規模的用在這個計畫上,不過沒有人知道這些技術會不會有轉移到民間,變成我們日常生活中一部分的潛力。

這個計畫值得嗎?當然值得。不過不是大家都玩的起的就是了。

part 1


part 2


part 3


part 4


part 5


摘星成功

昨天晚上,好久不見的學長忽然在MSN傳訊息給我,說以前部隊的長官升少將了。這是很令人高興的事情,至少我很高興。

第一個反應是,真的假的?因為現在每次升將軍的人數都很少,所以實在不太相信。馬上上網查查看,幾乎沒有錯。再跟部隊的朋友聯絡確認一次,我想應該八九不離十,應該是沒錯了。

跟這個長官在部隊相處了一年,當然,我主要擔任的是幕僚的業務,最後三個月甚至接近是秘書的性質。當然在職務上,我們是長官跟部屬的關係,所以也被修理過不少次,不過私底下,他對我們幾個在他手下的預官都不錯,所以我們基本上關係都還不錯。

所以就算退伍,偶爾還是會有保持聯絡,我也不會忘記每年的六月跟十二月去注意看看有長官的名字在摘星名單上。很高興今年看到了。

2009/12/29

2010 Salzburg Festival 演出綜覽: 歌劇

奧地利的小鎮薩爾茲堡,儘管是莫札特出生的地方,不過音樂演出並沒有想像中的多。不過到了每年夏天,薩爾茲堡音樂結會讓這個小鎮瞬間成為愛樂者的天堂。在我看來,他們每年排出的演出陣容都可以說是世界上最頂級的演出。

他們已經公佈了2010年的節目表。依照慣例,他們把演出分成歌劇,戲劇,跟音樂會三大類別。

2010年的音樂節,在歌劇方面的主題是"人跟神之間的相遇所產生的悲劇"。所以他們排出來的劇目有
Wolfgang Rihm: Dionysus (World Premier)
Christoph Willibald Gluck: Orfeo ed Euridice
Alban Berg: Lulu
Richard Strauss: Elektra
Wolfgang A. Mozart: Don Giovanni
Charles Gounod: Roméo et Juliette
Vincenzo Bellini: Norma

如果從他們的主題看來,真正符合人神相遇的,大概只有前兩部歌劇。不過後面幾部也都是悲劇收場。當然Don Giovanni是喜劇,不過最後Don Giovanni被帶到地獄裡面去,受到懲罰,多少也可以跟這個掛上一些關係吧。

值得注意的是,Salzburg Festival排出了Rihm的世界首演。最近的Salzburg似乎曲目安排有比較創新的感覺,不再只會排出傳統的保守曲目。也注意到要讓當代的聲音出現。

另外一個是加拿大的年輕指揮Yannick Nézet-Séguin,在2010將要演出兩部歌劇,Don Giovanni和Roméo et Juliette。看來他在歐洲樂壇已經正式站穩腳步了。

Salzburg Festival
http://www.salzburgerfestspiele.at/

2009/12/28

Coco Chanel & Igor Stravinsky (2009)

一位是古典音樂界的創新人物,一位是時尚界的頂級大師。兩者的情緣當然是電影最好的題材。

就我個人來說,我對Stravinsky(史特拉文斯基)的認識遠多於Chanel。我對Chanel(香奈兒)的認識不外乎是時尚大師,還有她最著名的香奈兒五號。而Stravinsky在音樂方面,可以說是一位獨一無二的人物。創作生涯幾乎超過六十年,而且風格一路改變,從早期的俄羅斯根本,到後期的新古典主義還有音列作品,幾乎永遠走在時代前端,而且各個風格都有頂級作品。可以說是二十世紀影響力最大的音樂家之一。

第一次看到朋友提供的電影預告是法文版的,然後又沒有英文字幕,所以整個看的一頭霧水。不過大概可以知道兩人是透過1913年的那個音樂史上永遠留名的春之祭首演大暴動結緣的。接著又找到了一份預告片(文後第一段影片),整部預告片幾乎沒有對白。說實在,聽不懂的對白跟沒有對白,其實差不多。後來又看了香港版跟台灣版的電影預告片,終於知道預告片講了什麼(兩者連結都附於文後)。

從電影的譯名大概可以看的出來這部影片在歐美跟中文地區的關注差異。在歐洲跟美國的片名是Coco Chanel & Igor Stravinsky ,Chanel跟Stravinsky是並駕齊驅的。不過香港版的譯名"香奈兒的情人"跟台灣版的譯名"香奈兒的秘密",很明顯是主打Chanel,而直接忽略掉相對較不為人所知的Stravinsky。說實在,如果只看中文譯名,我大概會直接跳過這部片,然後就忽略掉了這麼一段有趣的故事。

感謝友人提供電影預告連結,讓我知道這部影片,因此才有此文。謹此致謝。

Coco Chanel & Igor Stravinsky (2009)
http://www.imdb.com/title/tt1023441/

Coco Chanel & Igor Stravinsky (2009)


香奈兒的秘密Coco Chanel & Igor Stravinsky


香奈兒的情人 (香港版預告) Coco Chanel & Igor Stravinsky (HK Trailer)



Who is Dvořák

Antonín Dvořák寫了新世界交響曲。這個曲子的第二樂章最緩版,就算是不聽古典音樂的人也聽過這段旋律。不過,他的中文名字應該叫什麼?

我用google簡單查了一下,至少有幾種普遍的用法:德佛乍克,德弗乍克,德佛札克,德弗札克,德沃夏克。對我來說,這些譯名通通一樣,我通通都會直接在腦袋裏面翻譯成我要的中文名稱。不過對一般聽眾來說,這就不一定是這麼簡單的事情了。

那哪種比較普遍呢
google的說法是
"德佛乍克" 2640
"德弗乍克" 57900
"德佛札克" 395000
"德弗札克" 23500
"德沃夏克" 7040

所以比賽結果,德佛札克贏了。不過為了避免混亂,我還是用Dvorak好。

2009/12/26

05/27/2000 呂紹嘉與北市交

這是2000年去聽呂紹嘉指揮北市交的演出。三首都是我很喜歡的作品。很久沒聽過北市交的演出,不知道是不是有所改善。


呂紹嘉與北市交
穆索斯基 霍萬齊那序曲
拉威爾 G大調鋼琴協奏曲
德佛乍克 第八號交響曲

指揮 呂紹嘉
鋼琴 Stewart Goodyear

昨天(5/27)的演出是呂紹嘉繼去年指揮nso後再次回台演出. 這次他所排出的曲目第一首便是在台灣屬於罕見作品的穆索斯基的霍萬齊那序曲. 根據節目單所描述, 這是指揮最近所安排演出的作品. 這個序曲主要是描寫莫斯科河的破曉, 而呂紹嘉的演出適當的呈現了河水的流動性, 也點出了這個歌劇的悲劇性格,

第二曲是拉威爾的鋼琴協奏曲, 這個曲子的節奏不好抓, 樂團跟得有些辛苦, 另外樂團的音量時常一不小心就吃掉了鋼琴是比較意外的部分. 這曲聽不出鋼琴的效果因為坐的太遠了…演出結束之後獨奏希望現場觀眾現場給他一個主題由他來做現場即興演奏, 台下的觀眾也馬上給了他一個茉莉花的主題. 在我看來, 這是相對輕鬆的題目, 因為這個
主題在杜蘭朵公主中出現過, 即使對外國演奏家而言也不會是個陌生的東西. 他是以主題變奏的方式現場表演, 演出的極為熱鬧, 而現場的觀眾也不吝於表現出對他演出的喜愛.

下半場是德佛乍克的第八號交響曲. 演出的氣勢夠, 不過問題是弦樂太軟, 缺乏應有的力度, 以致減低了演出的張力.最後安可斯拉夫舞曲46-8, 這已經是音樂廳最常被演出的安可曲目了, 不過昨天的演出卻可以說是最為震撼的一次,充滿了火花和電流, 一路狂飆急衝到底, 比起庫貝立克的演出可說是毫不遜色, 不過在如此狂飆的速度下, 樂團差不多也快散了, 管樂跟不上, 鈸也來不及打, 不過說實在的, 換成NSO這種速度大概也是會散…

今天聽了市交的演出, 對他們的管樂實在是印象深刻, 我終於知道雙簧管爆音是怎麼一回事了, 感覺上他們的水準比起nso就是差一些, 除了單簧管首席之外, 其他全軍覆沒…


請不要噴香水,謝謝

我吃飯的時候通常只會注意到服務跟菜,其他的事情大概就不太在意了。不過我現在發現一件我不能忍受的事情:香水。

我對香水沒有任何排斥。好的香水可以讓周圍的人高興,也是適度的禮儀展現。不過在吃飯的時候,那就不見得是這麼一回事了。吃飯要的是菜餚的色香味,如果弄了很多外來的味道,像是香水味,煙味,那只是讓自己搞不清楚自己吃到的是什麼味道而已。

我前幾天在o's food and wine bar吃飯的時候就遇到讓我頭皮發麻的情形。我吃到一半的時候,隔壁桌來了一對中年情侶。進來,坐下,點了兩杯酒,開始享受他們的浪漫夜晚。很快的,我發現我聞不到我的菜的味道。我只聞到那位女士濃厚到不行的廉價香水味。他們顯然有聊不完的話,因為兩杯酒喝了頗久,大概是到我吃完甜點的時候,幾乎跟我同時離開。換句話說,我有兩道菜聞到的味道就是他們的香水味。

這實在是相當令人失望的事情。看了無數的料理漫畫,幾乎每部都會提到其他香味跟食物的負面影響,這次我終於親身體會到了。

2009/12/24

The Battle of Kerzhenets (1971)

在上網找Kitezh的資料的時候,我找到了這部由俄羅斯導演Yuri Norstein於1971年所拍攝的短片"The Battle of Kerzhenets"。

這部九分多鐘的短片,題材就是Rimsky-Korsakov的歌劇"The Legend of the Invisible City of Kitezh and the Maiden Fevroniya"(見Rimsky-Korsakov: Symphonic picture from Kitezh
)

影片基本上是照著歌劇的故事情節。音樂的部份大概就是直接剪下要用的片段,所以音樂部份有些段落接的並不是很好,不過不會影響這部優秀的作品。

我對這種短片沒有特別的研究,不過感覺上就是帶有濃濃的俄羅斯風味。而許多的場景,感覺有些像是布偶戲的感覺。其實如果真的要對這部戲製作佈景,這部動畫基本上會是個滿不錯的參考。

這部動畫對影片跟歌劇來說,其實都是雙贏的局面。這部動畫簡潔扼要的描述了這部歌劇,而對歌劇想要有個簡單了解的人,這就像是個精華摘要版。對這部歌劇很熟悉的人則是可以從這部短片中獲得新的啟發。

"СЕЧА ПРИ КЕРЖЕНЦЕ" Юрий Норштейн, Иван Иванов-Вано
"The Battle of Kerzhenets", by Yuri Norstein (1971)

O's Food and Wine Bar

上次在Restaurant week吃了O的tapa menu,雖然不錯,不過相當不滿足,因為份量太小了。所以還是要再來一次,試試看他們真正的menu。

說是如此,不過我還是挑有prix fix的日子去。原因很簡單,一樣的錢,可以吃到更多的東西,何樂而不為。

第一道是花菜濃湯配焦糖西洋梨。我實在不知道該怎麼翻這道菜的中文名字。不過這道菜相當有趣。整體調味偏甜的濃湯,喝起來有點像是加熱過的甜巧克力,再加上用糖煮透的西洋梨,還有一點蜂蜜調味,吃起來相當甜美溫暖。而廚師還用了一些basamic vinegar來做裝飾兼調味,而湯裡的培根給出了一些肉味,告訴我們,這的確還是一道濃湯,而不是甜點。

不過其實我最想點的前菜是韃靼牛排...

主菜是Scallop-Crusted Salmon。這個我不知道要怎麼翻成中文。事實上我光看菜名,我知道有干貝也有鮭魚,不過我不知道scallop-crusted是什麼意思。等到上桌之後,終於謎底揭曉。原來是把干貝切成薄片後貼在鮭魚上面,然後一起烤。我不知道為什麼要這麼麻煩,是想用切片的干貝來避免鮭魚的水分散失太快嗎,還是想讓兩者有著水乳交融的作用?不論如何,這對我來說相當新奇。當然味道也不錯。新鮮干貝跟鮭魚怎麼做都好吃。下面墊著煮透的高麗菜絲,還有焦糖化的西洋梨,義大利火腿,還有南瓜作成的醬汁。調味也是偏甜。

甜點是香草舒芙蕾。端上來是冷的,不過蛋奶醬做的相當濃郁,配上酥脆的焦糖外殼,也是相當好吃。

食物部分可以給很高的分數,不過服務部份實在是有些離譜。坐在座位約十分鐘都沒看到服務人員來招呼。接著送上菜單之後,卻沒有送上prix fix的菜單。上湯的時候,拿來的湯匙是沒洗乾淨的,然後每道菜都等了相當長的時間。最離譜的是甜點。甜點如果是熱的,等待還可以理解等待的原因,不過如果是冷的,實在很難了解為甚麼要讓我等上十分鐘。

Caramelized Pear and Cauliflower soup

Scallop-Crusted Salmon
Braised Savoy Cabbage, Pancetta, Caramelized Pears & Acorn Squash Sauce

Vanilla Bean Crème Brulee

O's Food and Wine Bar
www.osfoodandwinebar.com

552 NORTH COUNTRY ROAD
ST. JAMES, NY 11780
(631) 584-4600

2009/12/23

歐洲音樂行

這篇文章是2001年,學校辦了個"歐盟週"的活動。然後好像是有個徵文活動,所以我就把我在歐洲聽音樂會的經歷寫成了這篇文章。

1997, 1998的時候,役男要出國還是一件相當麻煩的事情。要出國一定要用遊學的方法,假借唸書之名行玩樂之實。我也利用這個方法,跑了美國跟歐洲不少地方。在當時,這些都算是相當稀罕的事情。因為光是要唸書這個名目,就不是很簡單的事情。

不過現在不一樣了。現在大學生暑假出國的機會越來越多,也不需要用遊學的名目,可以大大方方的出門,所以這也是時代的進步吧。

要到國外聽音樂會的難度也比過去低了很多。網路的發達,大家都可以在家裡把票通通訂好。當初Salzburg音樂節還有很多音樂會的票都還是要用傳真購票,然後等上好幾星期讓票慢慢寄過來。甚至有些還是要乖乖到現場去碰運氣買票的。

這篇文章雖然是2001的作品,不過裡面講到的內容基本上到現在都還適用。這篇文章基本上提到的都是我實際去過的音樂節。裡面提到的三大音樂節,至今其頂級地位依舊牢不可破。

在這些旅途中,我聽到了許多精采的演出,例如Abbado指揮柏林愛樂,Rattle指揮維也納愛樂,Pollini彈大鍵琴(?!),Messiaen的歌劇... 真是不容易。

很高興那幾年我跑了那麼多地方。現在就算我在美國,我也不敢奢望暑假能夠這樣瘋狂的四處亂跑了。

////////////////////////////////////////////////////////

標題: 歐洲音樂行 1
時間: Sun Nov 25 20:57:16 2001

對喜歡古典音樂的人而言,如果只聽唱片而沒有到音樂廳
去實際坐在裡面聽演出,說實在話,就好像是念了一堆理
論卻沒有實際去做實驗一樣,多少會覺得不甚痛快,畢竟
理論跟實驗總是要一起齊頭並進才能有好的成果出現。不
過在台灣要聽到好的演出總是不太容易,好不容易盼到了
大師的演出卻常常會發生跟期中考或是期末考撞期的悲劇
。許多對音樂癡迷的人遇到這個時候總是會面臨痛苦的抉
擇,最後咬緊牙根,就算是隔天有必修的期末考也是照聽
不誤,只是一不小心便會付出慘痛的代價。不過代價應該
會是值得的,因為課明年還有,大師卻未必再來。當然遇
到這種事情總是大煞風景,不過作為一個學生樂迷,這些
事情總是免不了的,畢竟有得就有失啊。

通常喜歡聽古典音樂的人都會希望能夠有機會到歐洲去實
地欣賞喜歡的音樂家的演出,畢竟古典音樂是歐洲文化的
一部份,要聽最道地的還是要走一趟發源地。現在出國遊
學已經不像過去一樣麻煩,甚至連遊學的名目都可以省了
直接就出國去玩。所以如果能在出國期間順便去欣賞自己
喜歡的音樂會已經不再是件不可能的夢想。下面我就將以
我自身的經驗提供給大家作為參考。

一般而言,古典音樂的演出季節就像學校上課一樣,大約
是每年的九月到隔年的六月為主,七八月則是音樂家們放
暑假的時候。所以一般而言暑假期間絕大多數的音樂廳都
是打烊的。不過音樂廳打烊並不表示他們就要過一個沒有
音樂的夏天。歐洲最多的演出型式就是教堂音樂會。幾乎
每個教堂每星期都會有音樂演出,從管風琴到合唱,種類
也是不少。而且儘管是教堂的演出,一般而言演出的水準
也都相當的高,幾乎不用擔心會有演出荒腔走板聽不下去
的問題。所以夏天的晚上在教堂聽音樂會,的確是個不錯
的選擇。而且更重要的,幾乎都是免費的。

如果不打算僅滿足於教堂音樂會,而想聽聽那些會在唱片
上出現的演奏家的話,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因為音樂家
也是要放假的,他們過暑假的方法就是到許多地方去參加
音樂節,並在當地進行表演。以管絃樂團為例,通常歐洲
的重要樂團在暑假期間都會在歐洲各地做巡迴演出,演出
的內容大概是二到三套不同的曲目。每到一個地方就會演
出一次,所以只要弄清楚樂團的演出路線,大概聽到的機
率相當高,因為這個地方碰不到還會在別的地方再遇見。
要知道演出路線的方法最簡單就是到樂團的網頁去看,省
時又省力。

如果是獨奏家就比較不容易知道他們演出行程。不過還是
可以查查一些重要的音樂節來知道他們的一些演出行程。
仔細比較的話,大概也會發現除非他們在某個地區有做個
主題企劃,不然通常他們也是用一兩套曲目來巡迴演出。

標題: 歐洲音樂行 2
時間: Sun Nov 25 21:03:49 2001


所以回到問題的根本,想聽知名音樂家演出的話最重要的一件事是要先搞
清楚他們會在哪裡演出。前面說過,歐洲的夏天舉辦了許多的音樂節,這
些音樂節就是知名演奏家會出現的地方。收集到所有資訊之後就可以準備
安排行程,準備自己的音樂之旅了。

夏天的歐洲,最重要的音樂節應該是位於莫札特出生地薩爾茲堡的薩爾茲
堡音樂節。每年七月底到八月,這個位於德奧邊境上的小城就會湧入數以
萬計的觀光客來參加這個世界上品質最高的音樂盛會。這個可愛的小鎮基
本上就是靠著莫札特這位天才而聞名於世。基本上能在這邊演出的所有團
體都是我們在各唱片大廠常常聽見的名字,也是對音樂家實力的一種肯定
。演出的種類從歌劇,管絃樂,室內樂,藝術歌曲…等,應有盡有。這個
音樂節是維也納愛樂夏天的所在地,幾乎所有的歌劇演出都是由他們伴奏的。

當然這個世界最頂級的音樂盛會,票價也是最高級。以歌劇為例,最高票
價一張4200先令,約合台幣一萬兩千元,其他演出也差不了多少。此等票
價對學生而言自然是連想都不用想了。不過既然我會在這邊介紹就表示學
生一定有辦法負擔,不然豈不是說了等於白說嗎?他們有針對學生所設計
的套票,票價大約為原來的十分之一,只是要早早登記,因為有全世界有
一大堆人在一起搶票。


如果買不到薩爾茲堡的演出是不是就要望而興嘆呢?那倒也未必。轉個方
向往西到瑞士的琉森(Lucerne)去看看吧。當地的琉森國際音樂節
(Internationalen Musikfestwochen)是管絃樂迷的最愛。每年的八月
中到九月中,世界重要的管絃樂團如柏林愛樂,維也納愛樂等都會到這個
美麗的湖畔小城演出。這是當地一年一度的重要活動,每逢音樂節時刻,
火車站就會掛滿音樂節的歡迎海報,主要街道上自然也是如此,而且為了
優惠外地來的樂迷,所有的音樂會票卷都可以免費使用當地的大眾運輸工
具三天,實在是貼心的設計。

如同前面所說的,這些樂團所演出的曲目大概跟在薩爾茲堡的演出差不多
,不過票價就差很遠。這邊的票價大約跟在國家音樂廳聽外國樂團差不多
,不過選擇之多是國內永遠做不到的。這個音樂節可以在網路上訂票,然
後到演出場地取票,所以相當方便。

如果暑假有機會到英國的倫敦去,又不想去看那些音樂劇的話,或許可以
試試另外一個重要的音樂節,由BBC所主辦的逍遙音樂節(the BBC Proms)
。這個音樂節和前面兩個不太一樣,主要是以輕鬆的氣氛為主,是希望所
有來聽的聽眾都可以或站或坐,甚至四處走動。當然不是所有的座位都是
如此,而是只有最便宜的站票才是。不過站票的位置是在舞台前方相當於
一樓的位置,是離樂團最近的地方。這種方式的站票大概只有英國人想的
出來吧。

不過雖然大家可以輕鬆的聽音樂會,但是節目的選取絕對是世界一流的演
出陣容。主要是以英國本地的演出團隊為主,再加上世界各地邀請而來的
客座演出。票價不算高,不過因為沒有辦法網路購票所以只能到當地才買
。事實上就算是到了倫敦也是很難買到票,因為許多熱門的票都被黃牛買
走了。只要到演出的皇家亞伯特廳(the Royal Albert
Hall)外面去走走,到處都是向觀光客兜售票卷的。遇到黃牛就不要手軟
,用力砍他的價錢就是了,不給你砍沒關係,那就不要買,演出當天再來
找他,他自己起跳的價錢大概就是可以接受的價格了。如果還是不能接受
,那們就請你打開收音機,聽BBC的實況轉播吧。

能夠在暑假出國,不論是遊學或是觀光,絕對是件幸福的事情也是個難得
的機會。喜歡音樂的人如果能夠利用這個機會欣賞幾場高水準的演出,為
自己的旅途增添一些音樂氣息,應該也是會留下很好的回憶吧。

附錄:文章中所提到的音樂節的官方網站
奧地利薩爾茲堡音樂節 http://www.salzburgfestival.com
瑞士琉森音樂節 http://www.lucernemusic.ch/
英國BBC逍遙音樂節 http://www.bbc.co.uk/proms/2001/index.shtml

2009/12/22

Famous Dave's BBQ, Smithtown

中午實在是餓到頭昏腦脹。是該找點東西吃,不過又不想再學校裡面解決。突然想吃BBQ,所以馬上就找了組裡的非洲先生跟我一起到Famous Dave's解饞去了。

美國人如果是說BBQ,通常指的就是烤豬肋排,帶有濃濃的沾醬。不過我今天點的並不是烤肋排。中午的午餐是兩種肉類,加一個玉米瑪芬,半根玉米,還有一個配菜。這樣7.99,算是相當實惠的價格。我又加點了一碗chili,這樣大概連晚餐也一並照顧到了。

基本上大家的chili都差不多,通通都是紅紅鹹鹹的,不過這家店的chili用的不是牛絞肉,而是比較完整的牛肉塊,所以吃起來口感比較好。

我的兩個肉類主菜分別是炸鯰魚條,還有beef brisket。鯰魚條三塊,其實就是一般的炸魚柳。魚肉還算新鮮。而Beef brisket就比較奇怪了。一共四小片,應該不會超過4oz。大小不是問題,奇怪的是味道跟口感。brisket看起來跟一般的brisket沒有兩樣,顏色也是帶有略微的粉紅色,只是吃起來的口感就是不像在吃肉,倒像是在吃corned beef,或是有點類似Saint Patrick day吃的那種corned beef。這跟我想的brisket完全是兩回事。是不難吃,不過很奇怪。配菜的馬鈴薯沙拉很中規中矩,不過可惜每塊馬鈴薯的熟度不均,有些棉軟,有些咬勁十足...

如果不加點湯,這樣八塊錢一份算是相當超值了,至少一定吃的飽。尤其吃五次午餐可以換一份免費午餐,更是相當有吸引力。只是我不知道下次再來吃午餐會是什麼時候。畢竟要從學校過來一趟還是有點遠。晚餐還可以,午餐就太辛苦了。

Famous Dave's BBQ
www.famousdaves.com
716 Smithtown Bypass
Smithtown, NY 11787-5004
(631) 360-6490

Mravinsky conducts Shostakovich 8th symphony, 3rd movement

Mravinsky在Shostakovich的詮釋上,若稱第二,絕對無人敢稱第一。

他首演了Shostakovich的5, 6, 8, 9, 10, 12等交響曲,還有其他的作品,說是Shostakovich最信任的指揮家並不為過。

這段影片應該是Mravinsky指揮列寧格勒愛樂彩排Shostakovich的第八號交響曲的第三樂章。這邊可以很清楚的看到Mravinsky的指揮風格。他的指揮動作很小,大部分都是用右手控制,左手只在少數關鍵地方出現。然後他的右手動作很小,沒有什麼多餘的動作。所以看了他的指揮,幾乎現在的所有指揮跟他一比,通通都像是在跳舞一樣。

在他的手下,列寧格勒愛樂的聲音精準,銳利,動態強大。這些特質,就是演出Shostakovich最重要的關鍵。就算是右手只給一點點訊號,樂團還是可以反映出作出正確的動態強度。所以如果指揮並不一定要用跳舞般的誇大動作才能達到他要的音量。

Mravinsky指揮的Shostakovich,只能說是"典型在夙昔"。


2009/12/21

暴風雪之六: 一百清光光

下完大雪,除非你的社區有請人鏟雪,或是你剛好在學校裡面,不然雪是一定要想辦法弄掉的。除非是不打算出門了。

要等雪化,那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如果不清,過兩天出了太陽曬一下,部分的雪化成水,然後晚上溫度又回到零度以下,這時候這些雪就會變成更恐怖的冰。那時就是想清也沒有辦法了。

所以雪一停,幾乎大家馬上都開始動作。當然也有人沒動手的。要分辨這些人實在很簡單。看到家門口有完整的雪,車子沒有辦法開出來的,這就是告訴大家,我還沒打算動手。

這時就有人會來很和善的敲你的門,很客氣的問你,"一百清光光,好嗎"。

聽說這就是今天早上的情形。只是,我們家樓下的兩個妹妹就直接把他們拒了!!很顯然,他們跟我一樣,從來沒有清過雪。

現在我知道了。一百塊就可以搞定這些雪,實在是便宜的不得了。兩百我都願意出。下次我知道了,下大雪之前,要先去提款機領個兩百塊出來備用。

百元難買早知道...

暴風雪之五: 清理戰場

氣象預報很準,說是十一點會結束,真的十一點之後就再也沒有下雪了。不過接著就是更麻煩的問題:鏟雪。

以前住宿舍,這種問題根本不用擔心。學校會請人來把雪鏟掉,我要做的,頂多就是把車上的雪弄掉,然後把車弄出車位,全部不會花多少時間,輕鬆愉快。

不過現在住在外面,沒有人會來幫你把雪鏟掉,一切都要自己解決。更慘的是,這次是超大等級的大雪。外面的雪量至少有六十到八十公分。雖說只要把車道清掉,不過至少有五十平方公尺的面積要處理,除了傻眼,真的不知道要怎麼辦。

我稍微估計一下,看看車庫裡面的工具。三個鏟子。我實在不知道三個鏟子可以做什麼。雖說愚公移山,不過這個效率實在是低的可以。把它當作是消磨時間的休閒娛樂還可以,真的要把路弄出來,實在不是什麼可行的方法。

還好,再車庫裡面看到了一台好像是鏟雪機的機器。救星來了。不過,我不會用。從來沒用過,也沒有看過。只好自己隨便試試看。先接電線,啟動。只是位什麼機器不動呢?原來還要插入塑膠鑰匙。好不容易啟動了,接著就是開始鏟雪啦。

就算有鏟雪機,鏟雪依舊不是簡單的工作。因為,機器很笨重,不好操作。而且更慘的是,雪太厚了,鏟雪機幾乎鏟不動。而鏟雪機基本上是物理作用,他把面前的雪挖掉,然後噴到外面去。所以鏟多少就會噴多少。不過既然是暴風雪,所以風頗強,然後會把產完的雪吹的到處都是。所以一邊鏟雪,一邊推卡住的機器,一邊還要調整噴雪的方向,不然實在是噴的滿臉都是雪。

鏟完兩輪之後,居然鏟雪機沒油了。只好推回來休息。第二回合,我就找了樓下的兩個妹妹一起動手鏟雪。大家七手八腳,總算也是清出了一條路出來。只是大家都是狼狽不堪。我第一次遇到眼鏡結冰,頭髮結冰。我甚至在懷疑,我的耳朵大概也結冰了。頗為慘烈。

這次算是真正領教到大雪了。我應該考慮下個工作到佛羅里達的可能性...

暴風雪之四

這次的大雪,看來是橫掃幾乎整個美國東北部。

根據紐約時報,這次的大雪大概可以排在紐約史上前十大的名單內。說實在,有沒有在前十大不是很重要,重點是我在現場,我光看外面積的雪我就知道有多慘了。

紐約出發的飛機幾乎都取消,交通一團亂。實驗室的部份,一早就看到有人急著發電子信,說光是鏟雪就鏟到沒完沒了,根本沒有辦法出門。

我在家,不用出門,不過我光是看窗戶就知道有多慘。整個院子都是白的,外面的階梯少了兩階,樓上的天窗整個被雪蓋住,昏暗無比。我很好奇的跑到樓下去開門。不開門還好,一開門發現雪積了大概有四十公分,完全打消走出去的念頭。

有興趣的人可以看看紐約時報的報導
New York Times: Dec 19, 2009: Winter Arrives Early, Blanketing East Coast
http://www.nytimes.com/2009/12/20/us/20snow.html?scp=2&sq=&st=nyt

想看照片的,可以看這邊
New York Times Dec 19, 2009: Major Snowstorm Hits Atlantic Coast
http://www.nytimes.com/slideshow/2009/12/19/us/20091219-winterstorm_index.html

2009/12/20

Shostakovich交響曲馬拉松

趁著暴風雪在家的機會,總是要來做點不一樣的事情。比如說,一次聽完蕭士塔高維契的15首交響曲。

其實很簡單。就把十五首交響曲按照順序,從第一首不間斷的放到最後一首。然後我就邊做事邊聽。就這麼簡單。大概只要十二個小時左右就可以了。

Shostakovich的交響曲創作,幾乎橫跨了他的完整創作過程。從頭角崢嶸的第一號交響曲,幾乎被忘記的二號三號,首演前夕放棄首演的第四號,像共黨宣示交心的第五,到二次世界大戰時的六七八九,接著是掙扎的第十,政治意義強烈的十一十二,還有晚期的最後三首,不但是作曲家的心路歷程,同時也用音樂為當時的蘇聯歷史做了見證。

十五首交響曲,畢竟平常常聽的就是那幾首。不過利用這個機會把其他的作品一次聽完,甚至是一路全部走完,就算是指當背景音樂,都還是有好處的。

暴風雪聽Shostakovich,別有一番風味。


暴風雪之三: 實驗室

這次的暴風雪,附近的國家實驗室星期五就提前發信警告大家,要大家小心防範。

不過對於大型實驗來說,一但啟動就像是工廠開始運轉一樣,不可能說停就停。不過研究人員的安全也要顧,所以只好採用折衷的方法。

其實現在實驗已經接近要啟動的階段,所以已經開始了五人輪值。不過為了這次暴風雪,他們把值班人員縮減成兩個,也就是非必要人員全部都不用到實驗室輪班。這的確相當必要。不然在這種能見度跟零沒有差多少的狀況下,要輪值人員開車進實驗室實在是太危險了。

希望要去輪值的人員大家都安全。

暴風雪之二

今天整天都在家裡等暴風雪,不過白天實在一點也沒有暴風雪的樣子。

早上的確是有不少雲,整個天空灰灰白白的。

到了中午十二點,天空真的開始飄起了雪花。不過量實在是少到可憐,一點也沒有暴風雪的氣勢。

不過到了五點過後,天色一變暗,馬上就開始風雲變色了。暴風加大雪,聽說有可能是百年紀錄的等級。

看著外面欄杆積的雪,現在至少已經一呎厚了。實在很好奇明天早上起來會變成什麼怪樣子。

不專業攝影師

我的傻瓜相機居然讓我變成實驗室的攝影師,實在是始料未及。

其實原本我的想法很簡單,只是想把實驗室的每個步驟用相機拍下來,這樣就可以把整個操作過程做成SOP,讓每個傻蛋都可以馬上上手。

結果我的相機被那個法國研究員看到了。馬上任務就多了一樣,把我們實驗的每個進度都要拍照存證。其實說穿了,有了這些照片,研究員要向大老板報告進度的時候,馬上就有照片可以展示成果。

他們看到我的小相機似乎相當有興趣。當他們聽到這是八百萬像素的時候,反應居然是張大眼睛,以不可思議的口吻說"this is incredible..." 這台相機至少一歲多,在電子產品市場大概等同於骨董貨了,不過在那幾個老研究員的眼裡,跟寶物一樣。

所以我現在進實驗室都要帶著小相機,為每個進度拍照,拍完之後就會看到研究員對著我的照片說"beautiful, beautiful, very beautiful..."

其實裡面都是他拿著樣品的照片...

這個計畫結束,我看也等於是幫他拍了寫真集吧。

2009/12/19

這就是disaster...

今天有大學部的普物期末考。組裡有幾個教授都在教普物,所以考完之後,馬上就要改考卷。

這門課的主要教授是組裡的阿貝教授,所以他們改考卷的地方就在我的辦公室裡面。所以雖然我在我的座位上工作,不過還是可以聽到教授們閒聊的內容...

"改了一半,不到一半的人答對超過一半..."

天啊,這不就表示至少一半不及格...

後來,一個老教授改完考卷過來找我聊天。他知道用英文不好意思,所以用中文跟我聊

"阿貝這個題目出的真好,改起來超簡單。學生通通不會寫,通通鴨蛋..."

這個我知道。當大家都不會寫的時候,大筆一揮也就解決了。題目出的簡單,學生就會用各式各樣的方法寫出各式各樣的答案。那樣改起來就會很~~~~~累。

後來又聽到一個教授很興奮的開口了

"這個傢伙厲害,71分耶"... 這時所有的教授都大為讚嘆,看來這應該是今天最高分的考卷...

後來,大家都走了。只剩阿貝和他的博士後繼續改考卷。隨便翻了翻答案本,三分五分一大堆,實在是慘不忍睹。翻了一下題目,感覺也還好,更何況還附了滿滿兩頁的公式集,實在沒有什麼理由考不好。

阿貝看看我,開口了

"Do you want to see disaster?" (要知道災難長什麼樣嗎)

指指答案本
"these is the DISASTER..."(這就是災難...)

好慘。慘不忍睹...
看來大概要當掉一半了。

還好這群學生不是pre-med的,不然我看要暴動了...

暴風雪之一

當然,暴風雪聽說是星期六中午開始。不過好像已經開始有影響了。

下午問組裡的德國先生BB要不要晚上一起吃牛排,他很高興的說不去啦,要回家收拾行李,準備明天回德國去。不過,明天不是暴風雪嗎?

不過BB說,好像已經已經取消了兩班紐約到倫敦的飛機,不曉得回不回得去。不過,他不是要回德國嗎?搞了半天,原來他是要在倫敦轉機。

到了晚上,收到他的訊息

"飛機取消了,回不去了"
"去年也遇到一次,以後再也不搭DELTA了"
"早知道應該跟你們去吃牛排的"

"應該搭Lufthansa回去啊"

"太貴了.."

果然,窮學生就是這樣,機票挑便宜的買。這下回不去了...

暴風雪預報

原本以為今年不會下雪了,想不到一出手就是一個暴風雪特報。

在美國別的不敢講,至少我這個地方的氣候預報還是相當準。我想原因應該是跟我們這邊地勢平坦,沒有什麼奇怪的地形會影響氣候的變化吧。所以這個暴風雪,我想應該是躲不掉的。

看來這場暴風雪會維持大概一天,不過如果是下到10吋,那也不少了。幾乎有三十公分的厚度。以前住宿舍都有鏟雪車,這次看來要自己鏟雪了...

不過最值得注意的是最後一段。不要出門。出門的話要帶維生用具(survival kit)!

哇... 我還是躲在家好了。

...BLIZZARD WARNING IN EFFECT FROM NOON SATURDAY TO 11 AM EST
SUNDAY...

THE NATIONAL WEATHER SERVICE IN UPTON HAS ISSUED A BLIZZARD
WARNING...WHICH IS IN EFFECT FROM NOON SATURDAY TO 11 AM EST
SUNDAY.

DEEPENING LOW PRESSURE OVER THE ATLANTIC SATURDAY AND SATURDAY
NIGHT WILL RESULT IN THE A PERIOD OF HEAVY SNOW AND HIGH WINDS
ACROSS LONG ISLAND. SNOWFALL ACCUMULATIONS OF 10 TO 14
INCHES...LOCALLY HIGHER AMOUNTS. WIND GUSTS OF UP TO 40 TO 50 MPH
ARE POSSIBLE...ESPECIALLY LATE SATURDAY AFTERNOON AND SATURDAY
NIGHT. THESE STRONG WINDS ALONG WITH THE HEAVY SNOW WILL REDUCE
VISIBILITIES TO UNDER A QUARTER MILE AT TIMES.

ANY MINOR DEVIATION IN THE TRACK OF THIS STORM SYSTEM WILL HAVE A
LARGE IMPACT ON SNOW AMOUNTS AND WIND FORECASTS. AT THIS
TIME...THE BEST ESTIMATION IS FOR THE STORM TO TAKE A FAVORABLE TRACK
TO PRODUCE HEAVY SNOW AND STRONG WINDS FOR LONG ISLAND. STAY
TUNED.

PRECAUTIONARY/PREPAREDNESS ACTIONS...

A BLIZZARD WARNING MEANS SEVERE WINTER WEATHER CONDITIONS ARE
EXPECTED OR OCCURRING. FALLING AND BLOWING SNOW WITH STRONG WINDS
AND POOR VISIBILITIES ARE LIKELY. THIS WILL LEAD TO WHITEOUT
CONDITIONS...MAKING TRAVEL EXTREMELY DANGEROUS. DO NOT TRAVEL. IF
YOU MUST TRAVEL...HAVE A WINTER SURVIVAL KIT WITH YOU. IF YOU GET
STRANDED...STAY WITH YOUR VEHICLE.

&&

古典音樂最美麗的100個作品

這篇文章的內容是我1999年貼的,結果被我在網路堆裡挖出來。這篇很顯然是我從某個德文網站抓到的榜單,是他們號稱最美麗的一百首古典音樂作品。

當然,古典音樂這麼多曲子,總是會有善心人士為大家整理出這種百大名曲,或是百大旋律等等的名單。古典新手要入門的話,這些曲子應該是相當安全的選擇。

這種名單對我來說當然是很好的參考資料。不過我也不會真的就照著這一百首一路聽下去。這種名單多多少少都反映了選擇者的個人偏好,不過如果某個曲子同時出現在類似的幾個榜單之中,那當然就表示這首曲子是很多人認可的重要曲目。

整份名單看下來,我自己大概也只確定聽過七成左右而已。這份名單看起來相當的保守,幾乎重心都在1900年之前的作品。二十世紀的作品大概也就是到德步西拉威爾跟史特拉文斯基而已。我同意他們大部分的選曲都是相當著名的旋律,不過有些選段的確相當特別,例如Dvorak的新世界交響曲,他們選的是第四樂章而不是更有名的第二樂章;RODRIGO的阿蘭費茲協奏曲,選的是第一而不是第二樂章,這些都是比較特別的選擇。

最特別的可能是最後一首,選自Kurt Weill的三便士歌劇的"Die Moritate von Mackie Messer"。這首曲子不但古典歌手演唱,甚至流傳到了爵士樂那邊,算是裡面最特別的曲子吧。

整份名單都是德文,不過應該不會是太大的問題。

////////////////////////////////////////
DIE 100 SCHONSTEN KLASSIKWERKE


Komponist-Werk-Hormuster
J.S. BACH Brandenburgisches Konzert Nr. 3 BWV 1048
1. Satz - (Allegro)

J.S. BACH Orchester-Suite Nr.3 D-Dur BWV 1068
2. Satz - Air

J.S. BACH Weihnachtsoratorium BWV 248
Nr. Chor: Jauchzet, frohlocket ...

J.S. BACH Violinkonzert E-Dur BWV 1042
1. Satz - Allegro

J.S. BACH Toccata und Fuge d-moll BWV 565
Toccata

J.S. BACH 2. Ouverture h-moll BWV 1067
Badinerie

L.V. BEETHOVEN Violinkonzert D-Dur
1. Satz - Allegro ma non troppo

L.V. BEETHOVEN Sonate Nr. 14 op.27 Nr.2 cis-moll "Mondscheinsonate"
1. Satz - Adagio sostenuto

L.V. BEETHOVEN Sinfonie Nr. 5 c-moll op.67
1. Satz - Allegro con brio

L.V. BEETHOVEN Sinfonie Nr. 9 d-moll op.125
4. Satz - Presto

L.V. BEETHOVEN Streichquartett Nr.8 op. 59 Nr. 2 e-moll
3. Satz - Allegretto - Maggiore (Theme russe)

H. BERLIOZ Symphonie fantastique op.14
2. Satz - Un bal

L. BERNSTEIN West Side Story
I Feel Pretty

G. BIZET Carmen
Seguidilla

G. BIZET Sinfonie C-Dur
4. Satz - Allegro vivace

J. BRAHMS Ungarischer Tanz (匈牙利舞曲)
Nr. 5 Allegro

J. BRAHMS Violinkonzert op. 77
3. Satz - Allegro giocoso, ma non troppo vivace

J. BRAHMS Sinfonie Nr. 3
3. Satz - Poco Allegretto

B. BRITTEN Simple Symphony op.4
1. Satz - Boisterous Bouree/Allegro ritmico

A. BRUCKNER Sinfonie Nr. 7 E-Dur
3.Satz - Scherzo

M.-A. CHARPENTIER Te Deum D-Dur Ouverture (Eurovisionshymne)

F. CHOPIN Klavierkonzert Nr.1 e-moll op.11
1. Satz - allegro maestoso

F. CHOPIN Etuden op.10
Nr. 1 C-Dur

F. CHOPIN Walzer
Nr. 6 op. 64 Minutenwalzer

A. CORELLI Concerti grossi op. 6
Nr. 2 F-Dur Allegro

C. DEBUSSY Suite Bergamasques
3. Satz - Claire de lune

C. DEBUSSY La mer
1. Satz - De l'aube a midi sur la mer

C. DEBUSSY Prelude a l'apres-midi d'un faune Prelude
a l'apres-midi d'un faune

A. DVORAK Sinfonie aus der Neuen Welt Nr.9
4. Satz - Allegro con fuoco

E. ELGAR Pomp and circumstance 1. Marsch

G. FAURE Requiem op. 48
4. Pie Jesu (Sopran-Solo)

G. GERSHWIN Porgy & Bess
Summertime

CHR.W. GLUCK Orpheus und Eurydike
Dance of the blessed Spirits

C. GOUNOD Ave Maria
Ave Maria

E. GRIEG Aus Holbergs Zeit op.40
Praludium. Allegro vivace

E. GRIEG Peer Gynt
Sommeranfang

G.F. HANDEL Feuerwerksmusik
Nr.4 la rejouissance

G.F. HANDEL Der Messias
Hallelujah

G.F. HANDEL Concerto grosso op. 6 Nr.8 c-moll
1.Satz - Allemande: Andante

F.J. HAYDN Streichquartett C-Dur op. 76 Nr.3 (KaiserQuartett)
2.Satz (Hymne)

F.J. HAYDN Die Jahreszeiten
Fruhling Nr. 2 Chor: Komm, holder Lenz

E. HUMPERDINCK Hansel und Gretel
2. Akt - Abends will ich schlafen gehen

R. LEONCAVALLO Der Bajazzo Prologo

F. LISZT Ungarische Rhapsodie Nr. 2
Ungarische Rhapsodie Nr. 2

F. LISZT Liebestraum
Liebestraum

G. MAHLER Sinfonie Nr.5
4. Satz - Adagietto

G. MAHLER Sinfonie Nr.1
2. Satz

P. MASCAGNI Cavalleria Rusticana
Finale - Mamma, quel vino e generoso

F. MENDELSSOHN BARTHOLDY Ein Sommernachtstraum
Hochzeitsmarsch

F. MENDELSSOHN BARTHOLDY Sinfonie Nr.4, A-Dur (Die Italienische)
1. Satz

C. MONTEVERDI L' Orfeo
Toccata

W.A. MOZART Sinfonie Nr. 40
1. Satz

W.A. MOZART Klavierkonzert Nr.20
1. Satz Allegro

W.A. MOZART Eine kleine Nachtmusik
Andante

W.A. MOZART Zauberflote
Der Vogelfanger/Der Holle Rache kocht...

W.A. MOZART Requiem d-moll KV626
Dies Irae

M. MUSSORGSKY Bilder einer Ausstellung
Ballett der Kucklein

J. OFFENBACH Les Contes d'Hoffmann
Barcarole

C. ORFF Carmina Burana
O Fortuna

J. PACHELBEL Canon
Canon

N. PAGANINI Capricen
2 Moderato h-moll

G.P. PALESTRINA Missa Brevis
1. Satz Kurie

S.S. PROKOFIEFF Peter und der Wolf
Eines Morgens offnete Peter die Gartentur

S.S. PROKOFIEFF Sinfonie classique op.25
2. Satz - Larghetto

G. PUCCINI La Boheme
Che gelida manina-Si, mi chiamano Mimi

H. PURCELL Dido and Aeneas
When I am laid in earth

S.W. RACHMANINOW Klavierkonzert Nr. 3
1. Satz - Allegro ma non tanto

M. RAVEL Bolero
Bolero

M. RAVEL Daphnis et Cloe Suite Nr.2
Pantomime

N. RIMSKY-KORSSAKOFF Sheherazade
3. Satz - Der junge Prinz und die junge Prinzessin

J. RODRIGO Concierto de Aranjuez
1. Satz - Allegro con spirito

G. ROSSINI Der Barbier von Sevilla
Ouverture, Arie des Figaro

C.-C. SAINT SAENS Karneval der Tiere
Der Schwan

E. SATIE Gnossiennes Nr.1

F. SCHUBERT Forellenquintett
Thema con variazoni

F. SCHUBERT Sinfonie Nr. 8 h-moll Die Unvollendete
2. Satz

F. SCHUBERT Die schone Mullerin
Die schone Mullerin

R. SCHUMANN Kinderszenen
Nr. 1 Von fremden Landern und Menschen

R. SCHUMANN Kinderszenen
Nr. 7 Traumerei

R. SCHUMANN Dichterliebe op.48
Nr. 5 Ich will meine Seele tauchen

J. SIBELIUS Finlandia
Finlandia

B. SMETANA Die Moldau
Die Moldau

J. STRAUSS JR. Wiener Blut
Wiener Blut

R. STRAUSS Also sprach Zarathustra
Also sprach Zarathustra

R. STRAUSS 4 letzte Lieder
Beim Schlafengehen

I. STRAWINSKY Petruschka
Petruschka

I. STRAWINSKY Le Sacre Du Printemps
Das Opfer

G.P. TELEMANN Wassermusik Hamburger Ebb und Flut (Ouverture C-Dur)
1. Satz Ouverture

P.I. TSCHAIKOWSKY Nusknacker-Suite
Blumenwalzer

P.I. TSCHAIKOWSKY Klavierkonzert Nr.1 b-moll op.23
1. Satz

P.I. TSCHAIKOWSKY Schwanensee
Finale

P.I. TSCHAIKOWSKY Eugen Onegin
"Wohin seid ihr entsprungen" 2. Akt, 2. Bild

G. VERDI Rigoletto
La donna e mobile

G. VERDI Nabucco
Gefangenenchor

A. VIVALDI 4 Jahreszeiten
Sommer 3.Satz Presto

A. VIVALDI concerto Nr.2 g-moll
La notte, 2.Satz

R. WAGNER Steuermann, las die Wacht!
Ouverture

R. WAGNER Tannhauser
Lied an den Abendstern

C.M. WEBER VON Der Freischutz 2. Akt - Jagerchor

K. WEILL Dreigroschenoper
Die Moritate von Mackie Messer


2009/12/18

-5

晚上沒試看了一下氣象資料,想不到已經攝氏零下五度了。雖然晚上本來就比較冷,不過看到這個溫度還是嚇了一跳。就算半夜有個零下十度我也不會太訝異。

這種冷天氣,只要是在室內大概都沒什麼問題,畢竟室內有暖氣。到外面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順便看了一下其他的氣象資料。

能見度16公里,只是我可以從辦公室看回到我家嗎?

日出: 7:10AM
日落: 4:26PM
看來我已經快要跟太陽一樣早起了。不過肯定比太陽晚下班很多...


Large Hard-on Collider

根據不可靠內幕消息,LHC的某大實驗差點創下繼磁鐵失誤以來的最大意外。

LHC的啟動日期不斷向後推,從最早的2005到現在的2009,許多的物理學家已經等到不太耐煩了。整天在想的就趕快把LHC啟動,然後趕快取數據寫論文。

LHC一直不啟動,當然也就沒數據可以做事。所以根據不可靠內幕,每個實驗都有人在寫著沒有數據的論文,所有跟數據有關的部份全部留白,一切只等LHC啟動後,直接把數據填上就可以直接出論文。

只是越等越久,就會有些人等到頭昏了,在他們的首篇論文的摘要中,把LHC(Large Hadron Collider)的Hadron的d跟r放反了(hard-on,難搞)。結果,LHC變成"大型難搞定對撞機"。

當然,反正只是草稿,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用上。這份草稿就一直存在資料庫,直到有了數據,大家開始把這份草稿完成。接著整個實驗一起校稿,直到投稿前夕。沒有人發現這個拼錯的字。

還好再貼出去的前一天有人發現了。不然的話,這就不只是搞笑了...

2009/12/17

LHC的首項物理結果

位於瑞士日內瓦的LHC的ALICE實驗,在十二月三日,正式發表首次的物理測量結果,在LHC的四大實驗中拔得頭籌。

不過真正物理界的人大概都知道,這篇文章的紀念意義遠大於物理意義。說的更白的,推出這篇論文的目的甚至是政治因素大於物理因素。

從物理觀點來看,這篇論文沒有新結果。他們所作的是對900GeV的質子束對撞進行測量,只用了少少的事件數(小於三百)。這樣的數量基本上沒有什麼意義。而這個能量也不是新能量,因為以前CERN的SPPS中的UA5實驗也是這個能量,所以可以說是重覆驗證過去的實驗結果。

不過這個驗證依舊是相當重要的步驟。因為物理研究除了發現新結果之外,舊結果要能反覆重現也是相當重要的。如果一個實驗結果不能重現,那就沒有任何的可信度。不能重現的實驗,誰知道這個結果是真的還是假的。

所以這篇論文,與其說是發表物理結果,不如說是他們已經"準備好了"。ALICE證明他們有能力獲得夠質量的數據。

而這篇論文的推出,當然讓ALICE搶了風頭,創下多項第一,某種程度也宣洩了CERN過去一年因為磁鐵故障所導致的延遲所帶來的壓力。至少有個結果可以向出錢的政府高層交代。

無論如何,ALICE這次以史無前例的超高速推出論文,還是相當了不起的成果。這是LHC的一大進展。

詳細介紹可以參考這篇文章:
[Dec 17, 2009]
物理: LHC的第一篇論文
http://www.sciscape.org/news_detail.php?news_id=2468
LHC的ALICE實驗發表了第一篇LHC的實驗結果。

2009/12/16

Rimsky-Korsakov: Symphonic picture from Kitezh

抱著碰碰運氣的心情上youtube逛逛,想不到居然讓我碰上了Gergiev指揮Kirov演出Rimsky-Korsakov的歌劇"The Legend of the Invisible City of Kitezh and the Maiden Fevroniya"的交響組曲。

一般愛樂者對Rimsky-Korsakov(林姆斯基高沙可夫)的認識,大概就是僅止於天方夜譚,和大黃蜂的飛行。如果對他有些興趣的話,或許會多聽他的第二號交響曲,還有俄羅斯復活節序曲,西班牙隨想曲。如果是長號演奏者,可能會知道他的長號協奏曲。這些曲子聽完,說是林姆斯基高沙可夫的專家也不為過了。

不過事實上,Rimsky-Korsakov寫了相當多的歌劇,例如"金雞","沙皇的新娘","沙達可",還有以莫扎特為主角的"莫扎特與沙里耶里"。可以說是俄羅斯相當多產的歌劇作家。

這部歌劇"The Legend of the Invisible City of Kitezh and the Maiden Fevroniya"的名稱實在是超級長,超級難念。要翻的話,就要翻成"看不見的城市Kitezh及少女Fevroniya的傳說"。所以有人直接把劇名直接縮成"看不見的城市"。如果是英文的話,通常看到的都是用Kitezh來代替。

這部歌劇實在是冷門到爆,要不是Gergiev在Philips有留下錄音,這部歌劇大概很難被俄國以外的愛樂者認識,因為基本上找不到這部歌劇的錄音。而就算是我在紐約,我也不期待有機會看到這部歌劇的現場。大都會歌劇院一百多年的歷史,從來沒有演過這部歌劇。唯一的一次是Gergiev帶著子弟兵Kirov歌劇院及整套製作到大都會歌劇院來演出。可惜,那是2003的事情。我還沒到紐約。我看除非我飛到聖彼得堡,不然大概很難看到現場了。

儘管罕見,不過這部歌劇卻是我最喜歡的俄羅斯歌劇之一。原因應該是因為音樂吧。這部歌劇的音樂就像Rimsky-Korsakov的其他作品一樣,充滿著華麗的管絃樂色彩,故事又生動,可以說是俄羅斯歌劇的重要代表作品。

這部歌劇的管絃樂組曲,全部四段,分別是
I. Prelude (序曲)
II. Bridal Procession (婚禮儀式)
III. The Battle of Kershenetz (Kershenetz大戰)
IV. Apotheosis of Fevronia (升天的Fevronia) (Gergiev未演出)

這四個段落其實的確是這部歌劇最重要的四個選段,也可以說是旋律最美的部份。我自己特別偏愛的是第一跟第三段。第一段的序曲有著淡淡的哀傷,淡淡的悲劇色彩,是令人一聽難忘的旋律。而第三段的Kershenetz大戰就算在歌劇裡面也是單純的管絃樂片段。就算不看故事內容,從音樂中,約略也可以聽出這是一段相當悲壯的戰鬥場面。從一開始的騷動緊張,全曲慢慢漸強,逐漸堆疊出真正的大戰。

Gergiev的演出只演出了前三段。Youtube上有另外一個Pletnev指揮Russian National Orchestra所演出的影片,不過演出的是第二跟第三段。都是相當精采的演出。Gergiev火力旺盛,而Pletnev則是精密控制下的激情,各有所長。

最後面附的是Boris Bloch指揮odessa national philharmonic orchestra,演出真正的四段全曲版。只可惜第四樂章被截斷。

我不知道為什麼Gergiev和Pletnev都不演第四段,是因為覺得第四段太長跟前面三段接不上?我也不知道。濉然第三樂章的大戰是相當激烈,不過再那邊結束似乎有些不完整的感覺。感覺有些事情還沒講完的樣子。不過第四段的長度幾乎等於前三段的總和,大概是拖的太長,會有反高潮吧。

Wiki: The Legend of the Invisible City of Kitezh and the Maiden Fevroniya
http://en.wikipedia.org/wiki/The_Legend_of_the_Invisible_City_of_Kitezh_and_the_Maiden_Fevroniya

Rimsky-Korsakov: Symphonic picture from Kitezh (Gergiev) 1/2


Rimsky-Korsakov: Symphonic picture from Kitezh (Gergiev) 2/2


Rimsky-Korsakov, "The Fairy-Tale of City of Kitezh", RNO, Pletnev


Boris Bloch conducts from R.-Korsakov´s "Kitezh" Nr.1


Boris Bloch conducts from R.-Korsakov´s "Kitezh" Nr.2, 3


Boris Bloch conducts from R.-Korsakov´s "Kitezh" Nr.4, part 1


Boris Bloch conducts from R.-Korsakov´s "Kitezh" Nr.4, part 2

cd購買指南

這篇文章是1999年在愛樂社講課的時候寫的講義。主要目的是寫給基本上完全沒有買過古典音樂CD的社員,讓他們知道如何起步的講義。

過了十年之後,回頭在看這份講義,基本概念還是不變的,尤其是"以有限的金錢,享受高品質的音樂,並建立自己的音樂圖書館",對入門的新手來說基本上還是相當有用的。還有一些講錄音的名詞解釋,還有唱片高中低價位的差別,這些都還是很有用的資訊。

只是過了十年,古典唱片界幾乎是改頭換面,裡面大概要改個一半以上。比如說唱片廠牌的部份,DECCA跟PHILIPS合併,SONY跟BMG合併,TELDEC甚至被換了名稱。

唱片行的部份也幾乎都改頭換面了,搬家的搬家,關門的關門,比起以前,盛況是差多了。

音樂雜誌就更不用講了,所有裡面提到的中文雜誌全倒,英文雜誌的Classic CD也倒了...

所以這篇文章也可以順便當成往日榮光的回顧吧。

//////////////////////////////////////////////
CD購買指南


目的:

以有限的金錢,享受高品質的音樂,並建立自己的音樂圖書館。

古典音樂主要廠牌:

首先認識幾家國際大廠:BMG、DECCA、DG (or DGG) 、EMI、PHILIPS、SONY、TELDEC。這些大廠的
唱片台灣都有代理商,較容易買到。

其他還有ARCHIV、ASV、BIS、CHANDOS、ERATO、MELODIA、NAXOS、TELARC、TELDEC
等許多廠牌。但是國內代理進口的唱片並不多也不齊。值得一提的是NAXOS,此廠所
出版的所有唱片皆為超低價版,品質大多具有一定水準,堪稱物美價廉。


高價、中價、低價、超低價

唱片公司對於旗下的錄音常有著不同的價位。基本上大多數的唱片都是屬於高價位
(FULL PRICE)。對於出版已有一段時間(約10年以上)且具有一定藝術價值者,則可能會
再版而以中價版的形式再上市。低價版也是如此。

當唱片重新以中低價版上市時,它的曲目組合可能和首次出版時的曲
目不同。有時同一組合所演出的同一曲目會以不同型式的搭配,在不同的唱片中再
版。這是比較容易造成困擾的,因為你可能花了兩次錢而買到了同樣錄音。

一些常見中低價位的系列:
通常唱片公司的中低價位系列都有一個特定的名稱,如BMG中價的"GOLD SEAL"、
"LIVING STEREO"。DG中價的"THE ORIGINALS"、"GALLERIA"、 "MASTERS"、低價位
的"2CD"、"CLASSIKON"。DECCA中價的"OVATION","THE CLASSIC SOUND",低價的
"DOUBLE DECCA"。PHILIPS中價的"SOLO"低價的"DUOS"


關於錄音:

ADD和DDD的差別:A為類比,D為數位。第一個字母:錄音方式,第二個字母:編輯方
式,第三個字母:壓片/出版方式。

STEREO和MONO:MONO代表聲音沒有分開,兩個喇叭傳出的是一樣的聲音。多半
出現在1959年以前的錄音。


台北市主要古典音樂賣場:

公館一帶:
玫瑰, 大眾

光華商場一帶:
學友, 光華

車站一帶:
佳佳, Tower,玫瑰, 啟元, 大眾



現在目前CD的大略行情:
高價版:340 ~ 380元。(還有更高的)
中價版:260 ~ 290元。
低價版:170 ~ 190元。
超低價:110 ~ 150元。

台北市的CD平均而言以光華商場一帶最為便宜,相當於公館附近商家的金卡價。台北
車站大亞百貨後方的光南大批發及大眾唱片批發價格也頗便宜。若要在省些錢可到重
慶南路上的啟元買水貨,有時可挑到便宜的好東西。Tower和上揚的價格較高,但是裡
面常常有其他地方沒有的唱片。

唱片資訊:

唱片資訊的來源主要有以下幾種:目錄、雜誌、唱片評鑑。

目錄:
這是最直接的方法,你可以從唱片公司的原版目錄中找出是否有你要的曲目及演
奏者。唱片目錄是一年一版,而且每年都會淘汰一些版本,所以98年還在目錄上的的
,可能在99年的目錄上就消失了。缺點是無法得到最新的資訊(這個月出了什麼新片)
,同時唱片行可能沒有進你要的貨。

雜誌:
分為中文雜誌及英文雜誌。中文雜誌主要有音樂月刊與唱片評介,古典音樂、音樂時
代…等。英文雜誌以GRAMOPHONE及CLASSIC CD最容易取得。GRAMOPHONE為世界上最老字號的音
樂雜誌,已有75年以上的歷史。CLASSIC CD的特色在於除了唱片評鑑外,更附了一張
推薦CD的精選集。

唱片評鑑:
一般主要參考對象為英國的Penguin Guide,及日本的唱片藝術五百名盤。Penguin
Guide為世界上最權威的唱片評鑑之一。由三位主筆共同完成,依照演出及錄音好壞
給予一到三顆星的評價,同曲目最優秀者給予三星帶花的評價。

日本的唱片藝術五百名盤是由日本的音樂之友社的樂評人投票,經加權計分後而評
定的。曲目範圍以有市面上十種版本以上的曲目者才列入評鑑。

世界上也有許多的唱片大獎,如法國唱片大獎,荷蘭愛迪生大獎,英國留聲機大獎,
美國葛萊美獎等,也都是可以參考的對象。


給入門者的建議:

可以先從市面上的一些古典音樂入門的專輯開始入手,如滾石所出版的一系列入
門專輯,通常一套在100至200元左右,有CD及導聆手冊。CD內有許多種曲目的精華片
段,可藉此接觸各種類型的音樂。有了認識以後再從自己喜歡的類型開始接觸,逐漸
擴充欣賞領域。

古典音樂有所謂的 "基本曲目",可以從這些基本曲目中開始逐漸擴充自己的收藏。這
些曲目有著不同的版本,但大同小異,可在音樂入門的書籍中或是在BBS中的精華區中
找到,再由前面所提到的方法去選你所要的唱片。

2009/12/15

What are you thinking about?

這個廣告很有趣。不過,德國人的英文沒有那麼爛,至少我遇到的都講的比我好上很多很多...





笑點是,那個德國人把thinking(想)跟sinking(沉船)搞混了。

那艘船要是說SOS就好了...

2009/12/14

Horowitz演出Rachmaninoff Third Concerto (1978)

如果要說有誰是Rachmaninov第三號鋼琴協奏曲最權威的演奏者,我想除了作曲家Rachmaninov之外,應該就是Horowitz了。

當Horowitz在1978年時以75歲高齡,與Zubin Metha指揮的紐約愛樂合作演出Rachmaninov的第三號協奏曲,可以想見,一定是當時最重要的盛事。畢竟在那個時候,他大概是這個曲子跟作曲家唯一在世的聯繫。

拉三不但保有拉赫曼尼諾夫一貫的優美旋律,同時也是技巧最艱難的鋼琴協奏曲之一。不過當Horowitz演奏此曲的時候,實在感覺不出他的技術有受到年紀的影響,依舊風馳電摰的演完全曲。如果不說破,實在很能想像這是出自75歲的老人之手。

Metha指揮的紐約愛樂,在這邊就是完全跟著Horowitz,幾乎從頭到尾都盯著Horowitz的手。是啊,這是全世界最權威的演奏者,當然是聽他的。

感謝DGG發行這個錄音,為我們留下了歷史傳奇的見證。

Horowitz Rachmaninoff 3rd Concerto Mehta NYPO 1978

2009/12/13

05/07/2006 Carnegie Hall: Pollini Piano Recital

只要守著卡內基廳,大概每年都可以等到一場Pollini的獨奏會。

文章裡面提到我對蕭邦的作品沒有特別偏好,這到現在似乎還是沒有改變。我還是不會主動去買Chopin的CD,音樂會裡的蕭邦演出曲目也不會是我去票的主要理由。我對蕭邦沒有特殊偏見,只能說是個人喜好的問題吧。

蕭邦有這麼多的鋼琴作品,隨便都可以排出無數的組合。只是這些曲目要如何搭配,都是一們相當大的學問。這個組合,就直接反映出了演奏家的品味。

文章後面提到拍手的問題。這是永遠的難題。永遠無解。

標題: POLLINI
時間: Mon May 8 13:14:57 2006

我很少聽蕭邦的曲目,尤其是現場音樂會,幾乎只要看到蕭邦就跳過去。
不過大概一年還是會有一次機會讓我破例,那就是POLLINI。當然,POLLINI
不管演什麼曲目我都會去聽。上個樂季(2004/10)也是半場的蕭邦,這個樂季
(2006/05)也是半場的蕭邦,只是下半場不同。上次是德布西的前奏曲第二冊,
這次是李斯特。

這次的上半場在我的感覺是可以分成兩部份,每部份各有一組夜曲再加一首敘事曲
或波蘭舞曲。我的感覺是POLLINI彈蕭邦可以說是相當的克制,或者說是不濫情,
說的更白就是冷靜。當然技巧是無懈可擊,但是感情就是相當的含蓄,
感覺這種樣式的蕭邦應該是我喜歡的樣子。

下半場的李斯特也是分為兩部份,第一部分是由四首短曲所構成,這四首我連
曲名都沒有聽過,現場一聽感覺都是沈緩的曲子,跟我想像中李斯特就是超技炫技
的刻板印象完全不一樣。當然像HYPERION錄了李斯特的鋼琴作品全集,一共有七
八十張CD,大概可以想見李斯特的作品之多,自然風格也不可能只定於一型,
所以此番也算是長了見識。其中Richard Wagner—Venezia 這的卡內基廳首演
還是POLLINI在1989年的演出,所以這首可能是POLLINI的獨門曲目。當然,
重點是下半部的b小調奏鳴曲。這首曲子的難度相當高,不過在pollini手下,
所有困難的部份全部都易如反掌,讓人感覺不出技巧的難度,就這麼一氣呵成。
在某些段落,我甚至有那種pollini在傳道的感覺,就這樣被他說服了。

在兩個半場之後,讓人訝異的是pollini安可了五首曲子。對,五首,彈了接近30分鐘,
幾乎等於又是一個半場。他很不吝嗇給安可曲,上次四首,這次五首,而且都不是
給個兩分鐘的短曲敷衍了事,甚至可以給你一首五六分鐘的曲子。他的謝幕很有趣,
如果是回禮就是站在舞臺中央,如果是要安可,那就會直接快步走到鋼琴前面,
這時就會看到很多觀眾急急忙忙從出口又趕回來聽。感覺他在安可曲的時候就放的
比較開,第二跟第三首曲子就是火力全開,讓聽眾大呼過癮。

音樂會結束當然還是簽名會,就是簽他那套新的夜曲。簽名會只簽cd,所以我就沒去了。

這個音樂會也讓我發現,獨奏會的觀眾跟管絃樂音樂會的觀眾很不一樣。
我在紐約聽過的管絃樂音樂會不下二三十場,基本上都會等到指揮手收了才開始鼓掌,
但是今天的音樂會幾乎都是最後一個音一彈出來就開始拍手了,讓我覺得很奇怪。
掌聲一出,pollini想要製造樂曲的餘韻,也就一點辦法也沒有了。
而且觀眾的掌聲也會出現在奇怪的地方,像上半場第一組夜曲應該要演完才鼓掌,
結果第一首演完馬上就有人鼓掌了,所幸第二組夜曲這種事情就沒有再發生。

這告訴我們什麼?就是鼓掌是個很難的學問,你不能要求全場兩千多個人都這麼
有能力來分辨何時該鼓掌,何時該安靜的聆聽。太難了。只要不是太離譜,
對我來說,我是一點也無妨的。不用對聽眾太苛求,

10/31/2004 James Levine Conducts Boston Symphony Orchestra

2004的萬聖節,台灣同學會到Boston去玩。大家後來跑去附近的鬼城Salem,不過我跑到了音樂廳去聽James Levine。

這是我第一次聽Levine指揮管絃樂團曲目,也是到目前為止我唯一在Boston這座著名的音樂廳的惟一一場音樂會。聽完這場音樂會,我就變成Levine的樂迷了。尤其是那首有如火山爆發的春之祭,大概到現在還是我第一名的現場經驗。

只是這場演出有夠久,八點開始,走出去就已經十點半了。光聽就很辛苦。

/////////////////////////////////////////
BSO在2002年小澤征爾離職之後,音樂總監的寶座一直空著,寧可讓老牌指揮海丁克
擔任榮譽客座指揮來暫時度過這兩年,為的就是等待新的音樂總監JAMES
LEVINE。LEVINE和慕尼黑愛樂的合作關係到今年結束,隨即接下了波士頓交響的音
樂總監之位。今天聽的曲目是他的這個樂季的第一套曲目,當然他出任BSO總監後的
第一場音樂會是以馬勒第八做為開場,以這種曲目開始合作關係,的確是不簡單。但
是今天曲目之所以重要是因為這是他們定期音樂會的第一套曲目。這是樂季套票系列
的開始,也是真正樂團的重點。今天的曲目是LIGETI的LONTANO,莫扎特的第三十九號
交響曲,荀白克的五個管弦樂作品,和史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看起來是以二十世紀
作品為重,不過配上了莫扎特,倒是非常特別。當初他在慕尼黑就是排這種古典和
現代作品混合編排的曲目,搞的有些聽眾不適應,現在到了波士頓,看來似乎也有
如此感覺。不過照他的說法,他自己很喜歡莫扎特,百演不厭,不過這種組合的確
是特別。

波士頓廳的音響效果也是世界聞名,以我的感覺,似乎也是很乾淨的,不過我坐的
位置是在旁邊的包廂區,可能會有些不準吧。而這個廳特別的部份是不禁止照相。
基本上美國的音樂廳都不給聽眾照相的,不過波士頓交響廳似乎沒這個限制,所有
的觀光客可說是要怎麼照就怎麼照,不像卡內基廳,一拿出相機就會有服務人員過
來善意勸說。不過說實在的,演出結束依舊是閃光燈一堆。

LEVINE的樂團擺位是一二小提琴分置在舞台兩邊,大提琴在第一小提琴旁邊,而低
音大提琴又在大提琴後面。這是十九世紀時樂團擺位的主要方式,聽說是可以突顯
各個弦樂聲部。另外LEVINE是坐著指揮的,這點倒是相當罕見。

第一首的LIGETI可說是一首非常特別的曲目。整個曲子就是在玩音色的變化。用上
了整個管絃樂團,但是演奏出來的卻是類似音塊的東西,幾乎沒有旋律,只有各種
樂器的音色變化和音量變化。是相當特別的一個曲子。美中不足的是波士頓的觀眾
,全長大概十二分鐘的曲子起碼有一百聲以上的咳嗽,完全破壞音樂的感覺,可能
是天氣變冷而且聽眾一般都是年紀較大的緣故吧,不過這種咳嗽法也真是絕無僅有
了。

第二首的莫扎特,LEVINE把所有的反覆全部都一五一十的做完了,不過儘管如此,
一點都不會有冗長的感覺。這曲子就充份聽出波士頓交響的特色了。他們的弦樂聲
音相當漂亮,就是那種有光澤的聲音,感覺就像是天鵝絨般的音色,相當順耳。而
LEVINE的指揮相當有活力,就像是歌劇般明快,甚至有費加洛婚禮的感覺。可以感
覺到充滿生命力的莫扎特,無怪乎許多音樂家喜灣歡莫扎特的音樂。這邊的觀眾也
很可愛,第一樂章想必是相當的感動了這群波士頓聽眾,一結束立刻就是如雷的掌
聲。這已經不是我第一次國外遇到在樂章之間鼓掌的情形了。上次POLLINI的演出
也是如此。以前我會搖搖頭,相當不以為然,不過我現在的想法是,這是觀眾真誠
的反應,演出的好的確值得鼓勵。不過我還是不會拍手就是了。

下半場是荀白克的五首管弦樂作品。這是我第一次現場聽到這個作品。相當具有戲
劇性,相當震撼。其實十二音列的作品一般都不怎麼好聽,因為合聲就不怎麼動聽
。但是這個作品現場聽起來相當的刺激,主要原因當然是樂團好,聽起來就放心,
第二是指揮厲害,戲劇效果佳。

最重要的重頭戲當然就是春之祭了。這首曲目對BSO而言幾乎已經算是基本曲目,所
以基本上不需擔心樂團會有失手的問題。而LEVINE在這首也放下了指揮棒,以雙手
直接掌控。全曲我只能說這不只是春之祭禮,幾乎就是火山爆發一樣的猛烈。幾乎
是全場緊迫盯人,我的感覺是BSO幾乎是操到動態的極限,讓人喘不過氣來。而
LEVINE的演出戲劇效果特猛烈,聽起來也就特別過癮最高潮處甚至撼動了整座音樂廳
。甚至有些需要法國號咆哮的部份,LEVINE就直接叫法國號整個把號口舉起來,就
像馬勒第一號的結尾一樣,一共出現了三次。而定音鼓可以說是畫龍點睛的重要功
臣,根本就是樂團的動力火車頭,營造瘋狂祭典氣氛的主軸。在我聽過現場的春之
祭中,甚至包含我聽過的所有錄音,這絕對是第一名。最後樂團在結尾的幾小節有
些散掉,而且不是全樂團同時抵達終點,不過就我感覺,這就更像最後狂亂的結束
,不會有人去計較最後的收尾,只會留下白熱的印象。

波士頓交響今天的演出證明了他全美五大樂團的地位及實力,對我而言,那狂熱的
春之祭則是永難忘懷的經驗。下次聽春之祭將是明年一月,布列茲指揮倫敦交響。
想必風格將是完全兩樣。

04/25/2004 NSO演出Don Giovanni

簡文彬在NSO音樂總監任內演出了不少歌劇,我聽過的至少有Don Giovanni還有Tristan。

簡文彬喜歡在音樂廳演歌劇,當然這次的演出也是這樣。這個演出最特別的就是那個高到不像話的舞台,然後把樂團擺在後面,完全顛覆歌劇院樂團擺位的作法,也不是音樂會演出歌劇的樂團擺位。講的更白,就是完全外行的百法。

歌劇要怎麼導演都可以,只是不能忘記,這是"歌劇",而不是"戲劇"。音樂還是根本中的根本。這個演出的導演忘了這回事。

標題: 唐喬望尼
時間: Mon Apr 26 21:51:05 2004

音樂廳又演歌劇了, 尤其這回愛樂社也不少人進了音樂廳去看,
我想總是要留下一點紀錄吧.

我在國家音樂廳看過兩部歌劇, 一部是林望傑指揮的韓賽兒與葛利特,
另一部是簡文彬指揮的崔斯坦, 就是這次的舞台設計最奇怪,
怪在這是個不適合演出歌劇的舞台設計.
一進音樂廳, 最大的特色就是舞台, 甚至可以說是特別. 為什麼呢? 因為舞台實在很高,
大概有兩公尺高以上的一個平台, 佔了舞台的一半左右. 舞台上還有片大佈景,
掛了個月亮跟太陽, 作用很簡單, 當光打在月亮, 就表示晚上到了, 打在太陽,
當然就是白天了. 有了這兩個大佈景, 我的感覺就是樂團大概整個就不見了,
整個埋在舞台後面, 難不成變成拜魯特, 樂隊的聲音統一從背景跟舞臺中間的小縫冒出來?
這種佈景的另外一個問題是指揮站在歌手後面, 換句話說指揮不曉得歌手在哪裡,
歌手基本上也看不到指揮的動作, 所以拍點真的就是靠默契, 歌手和樂團分家是理所當然,
對上了只能說天佑演出者吧.

接下來是導演. 這次的導演是賴聲川, 最特別就是另外擺了一對中產階級夫婦,
說實在, 我並不清楚這兩位出現在舞台上的意義是什麼. 不過並不表示這兩位就很輕鬆,
倒也是幾乎全場都出現在舞台上就是了. 一進音樂廳就看到這兩位坐在舞台上,
坐了很久很久, 大概是坐的無聊了, 放了幾種音樂後, 終於決定今天要聽don giovanni.
說實在, 這種開場的確是滿特別的, 有點像很久很久以前micheal jackson的一首歌,
一開始像是轉廣播, 轉了好幾段(其中還有一段是奧曼第指揮的展覽會之畫)
之後才開始正題.

這部戲的床幾乎可以說是整部戲的重點, 當然這齣戲本來也就是如此. giovanni和anna
一開始就上床, 不過看起來像是你情我願, 不太像是後來劇情所描寫的
"他用力的把我推倒..." 不過不重要, 重點還是床, 還有那件giovanni所穿的長大衣,
正面是紅色的睡袍, 反面是黑色的長大衣, 一邊是花花公子, 另一邊就是個壞胚子.
另外一個常常跑到床上去的就是zelina. 這次的zelina說是變成了個小蕩婦,
是出乎我意料之外的, zelina跟giovanni是半推半就, 跟masetto可就是主動出擊,
跟以前我看過的純真小可愛演出方式完全兩樣. 不過這也就是歌劇的趣味,
同樣一齣劇, 遇上不同的導演, 便會出現不同的演出風格.

而歌劇, 尤其是舞台演出, 除了唱以外, 演也是非常重要的. 因為我們看到的是戲,
而不是只有一堆詠嘆調. 卡拉揚以前曾經說過, 重要的部分是宣續調,
之前並不能理解涵義為何, 不過仔細想想的確是如此, 尤其是這部對白逗趣的歌劇,
更是如此. 在我的看法, don giovanni和leporello算是真的在演,
而不是只是把對白說出來, 可說是非常好.

音樂的部分當然最大的問題就是歌手與樂團間的配合. 說實在, 遇到這種舞台,
歌手與樂團的節奏搭不上幾乎可說是必然的, 演出中也的確出現了許多次這類的問題,
的確是對演出造成影響. 幾個歌手唱的都不錯, 不過我一直覺的zellina和
masetto音量太小, 有聽不清楚的感覺.

我想這次的演出以台灣的演出水準應該算是不錯的. 舞台不錯, 服裝不錯,
歌手演技稍差, 音樂尚可, 以nso重金投資而言, 可以了.
不過想到這堆佈景花了那麼大的功夫, 卻只演出個兩場, 似乎太可惜了些.
未來似乎也沒有再演出的計畫, 或許我會比較喜歡林懷民上次的tosca,
一桌兩椅簡單的佈景, 或許可以比較容易再次演出吧.

廣告: 悲劇中的悲劇

雖然這是很久的廣告了,不過還是讓人印象深刻。

2009/12/12

Planets, Conducts by Paavo Jarvi

去年在辛辛那提聽到Paavo Järvi指揮辛辛那提交響演出的行星組曲,現在終於變成CD上市了。

看起來是相當不錯的好評。只是現在唱片業景氣太差,這張CD也將是Telarc和CSO/Jarvi的最後一張專輯了。

要把這張錄音買回來做紀念嗎?如果掉到一張五美金就買回來做紀念吧。

The PAAVO Project: CSO, Telarc finish on top, 10/22/2009
http://paavoproject.blogspot.com/2009/10/cso-telarc-finish-on-top.html

All Things Considered: 11/21 Cincinnati Symphony Orchestra, 11/22/2008
http://chinhaochen.blogspot.com/2008/11/1121-cincinnati-symphony-orchestra.html

古典音樂簡史

實在很難想像,我當初居然敢用兩小時的時間來講這個這麼大的題目。而且還講了不只一次。實在超級大膽。

其實就算以現在我比較挑剔的眼光來看,這份講義寫的還是滿不錯的。簡單,清楚,基本的重點都講到了。對於給古典音樂新手的快速參考,還是滿好用的。

/////////////////////////////////////////

標題: 古典音樂簡史
時間: Sun Aug 15 00:30:31 1999

古典音樂簡介

前言:
第一部份簡單介紹音樂風格的大致轉變,所涵蓋的時間範圍大約是從西元
1700年到1900年間。以音樂的形式來區分應為巴洛克時期、古典時期、及
浪漫時期為主。除此之外尚有於浪漫派後期出現的國民樂派及1900年以後
逐漸成型的現代樂派。第二部分則是介紹各時期的幾位重要作曲家的音樂
風格。主要以德奧地區的音樂家為主。

第一部份 音樂的演進

巴洛克樂派及古典樂派

巴洛克時期一般是指1600-1750年之間的時期,約可分為三期,代表性作曲
家依前後順序為前期的蒙特威爾第,中期的普塞爾,晚期的巴赫、韓德爾
及韋瓦第。在這個時期,除了古代的風格外,同時發展出了如歌劇、清唱劇
、奏鳴曲、前奏曲、協奏曲等新形式。音樂方面主要為複音音樂及賦格等複
雜的形式,而音樂風格也以繁複、華麗為主。


而古典時期則開始走向主音音樂及旋律性高的音樂。由於作曲家們的努
力開創,產生了奏鳴曲式,使作曲家能容易的由簡單的幾種樂器譜出優美的
旋律。後來海頓、莫札特、貝多芬便活用奏鳴曲式創作出許多樂曲,而貝多
芬更進一步的改革奏鳴曲式。

浪漫樂派

浪漫樂派的時間大略上是從1820年至1900年。這是一個開創性的時代,誕生了
許多重要的音樂家,包括韋伯、舒伯特、孟德爾頌、舒曼、李斯特、蕭邦、布
拉姆斯、華格納等,也完成了許多重要的作品,成為目前音樂廳中的主力曲目
群。這時候的音樂走向跳脫了古典時期的傳統,相較於古典時期是更為注重樂
曲的內涵而非形式,而且勇於表現自己、表達想法,充滿個人化的風格。同時
音樂與文字產生了緊密的結合,更充實了音樂的領域。

這時候的演奏也帶有極大的個人風格,認為音符是死的,需要透過演出者的詮
釋才能正確表達,為了演出效果甚至可以更動原譜,包括貝多芬的交響曲在內
都被動過手腳,以表示「對貝多芬的尊崇」。這種透過個人主觀見解而修改前
人作品的事可說是屢見不鮮。

國民樂派

在浪漫派後期,歐洲各地出現了一群民族主義者。他們在作品中加入了民族音
樂的精神或旋律,這些音樂不但在國內受到熱愛,也是在外的異鄉遊子最好的
慰藉。也因為音樂中溶入了多樣的民族色彩,帶給了音樂一股新的力量。這時
期的代表作曲家有捷克的史麥塔那、德佛札克,俄國的柴可夫斯基,芬蘭的西
貝流士,挪威的葛立格…等。

現代樂派

進入二十世紀後,音樂家們開始對傳統的合聲感到厭煩,逐漸產生了十二音、
無調、複調等合聲形式,而作品的創作也逐漸走向實驗性的音樂,逐漸的成為
主流,也漸漸地不易為大眾所接受。而音樂家們也開始探討音樂的本質,尋找
人跟音樂之間基本的關聯。現代樂派前期的重要作曲家有荀伯格、魏本、貝爾
格、史特拉文斯基,二十世紀中期有法國的梅湘、布列茲、德國的史托克豪森
、美國的約翰‧凱吉…等。



第二部分 著名音樂家簡介

巴洛克時期

巴赫(Johann Sebastain Bach, 1685-1750),被尊稱為音樂之父,在當時是被
低估的大師,死後才逐漸為人所認識。他的音樂簡樸而具有生命力,同時具有莊
嚴的氣質。他著有極多的宗教音樂,如受難曲及清唱劇,也留下了許多鍵盤作品
,其中的平均率曲集更被稱為鋼琴曲中的舊約聖經。


韓德爾(Georg Frideric Handel, 1685-1759)較巴赫早數個月出生,也是當時
的大作曲家,主要活動地點在英國。他在英國創作了許多的義大利文歌劇。他也
使用英語的宗教歌詞來創作,所以很得英國人民的喜愛,最著名的作品便是「彌
賽亞」。他也留下了許多管絃樂作品,以皇家煙火組曲及水上音樂組曲最為膾炙
人口。

古典時期

海頓(Franz Joseph Haydn, 1732-1809)一生主要的創作都和古典曲式的發展(交
響曲、弦樂四重奏…)緊緊相連。他的音樂帶有幽默的特質,常常用音樂和聽眾開
玩笑。他一生創作了一百多首交響曲,被尊稱為交響曲之父。在弦樂四重奏方面,
他在後期的作品中作了許多實驗性的嚐試。他也創作了許多宗教音樂,最重要的作
品有神劇「創世紀」及「四季」。

莫札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1791)為音樂史上最具天份的作曲家。
他的音樂自始至終都是給人開朗愉快的感覺,彷彿是天使的樂音一般,但是有時會
流露出淡淡的哀愁。他的作品有六百多首,絕大多數都可稱為傑作,尤其是晚期的
作品更可說是為經典曲目唱名。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不
只是個音樂家,更是個藝術家。他的音樂融合了卓越的作曲技巧及對生命的思考,
成為人類心靈最高的發展。他的音樂風格從早期的古典風格,到英雄交響曲時期的
個人氣質形成,到晚期的深邃莊嚴,具有相當大的轉變。他用音樂來表達他的想法
,勇敢的對音樂形式加以改革,做出超越時代的音樂,雖然不見得為當時所接受,
但是最終仍是得到世人的接受與讚賞。

浪漫時期
浪漫時期的第一位大作曲家應該是韋伯(Carl Maria von Weber, 1786-1826)。他
不僅是當時重要的作曲家,同時也是當時最重要的指揮家。他在作曲方面以「魔彈
射手」成為浪漫時期德文歌劇的的奠基者,指揮方面則以嚴格的訓練,為樂團打下
了好的基礎,並參與了各項演出事務,使演出無懈可擊。

舒伯特(Franz Schubert, 1797-1828)也是浪漫樂派最早期的大作曲家之一。他具
有與生俱來的音樂才能,在短短的31年中創作了900多首樂曲,正如他告訴友人的「
我就是為了創作而來到了這個世界」。舒伯特的音樂中大多充滿了樂天開朗的氣氛而
且旋律優美。他最大的貢獻在於藝術歌曲方面。他將德國詩人席勒、歌德等人的詩配
上音樂,讓詩唱歌,使音樂說話,使二者相得益彰。

孟德爾頌(Felix Mendelssohn, 1809-1847)的音樂天賦幾乎可說是莫札特以後的第一
人。他富裕的家庭帶給他完善的音樂教育及各方面的培養。他的作曲才華在16歲時便
已從弦樂八重奏及仲夏夜之夢序曲中顯露出來。他的旋律是全然的甜美,極易為人所
接受。除了作曲方面的成就外,他也同時兼具指揮家的身分,首演許多作品,並重新
使世人認識巴哈的價值。

舒曼(Robert Schumann, 1810-1856)是浪漫派初期最具創新風格的一位。他早期的
創作幾乎完全脫離古典的曲式如奏鳴曲、弦樂四重奏等,而是以幻想曲等形式表現出
原創的風格,後期則回歸如交響曲等古典形式,但是仍然具有獨特的創新風格。此外
他同時也是當時最重要的樂評家之一,對音樂有極高的鑑賞能力,並且能慧眼識英雄
,提拔後進如布拉姆斯等。

李斯特(Franz Liszt, 1811-1886)以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鋼琴演奏技巧聞名於當代。
他大幅的開拓了鋼琴的演奏技巧,並寫了很多音響華麗、技巧艱深的鋼琴曲。後期轉
型而以作曲為主,大膽開啟了新的音樂形式,如交響詩的創立,成為偉大的創新者。
他也是當時活的最久的大音樂家之一,使他在生命晚期幾乎成為樂壇的大家長。

布拉姆斯(Johann Brahms, 1833-1897)被認為是貝多芬以降最重要的交響曲作者。
雖然身處浪漫時期,但是基本上內心是傾向巴哈及貝多芬的。一般而言他的曲風較
為厚實,音響較為陰暗。出聽時較不易為人接受,但是一旦能夠掌握住他內在的浪
漫,便很難拒絕他的誘惑。他律己甚嚴,對自己的作品總是要求嚴格,像第一號交
響曲直到1876才問世,可見其重視程度。

華格納(Richard Wagner, 1813-1883)無論在合聲或結構方面,都是一位創新的作
曲家。他最大的成就表現在歌劇方面。他運用了許多的主導動機作為貫穿音樂的重
要元素,使得整部音樂成為一個完整而連貫的有機體。他的音樂通常形式巨大,合
聲雄偉,具有強烈的氣勢。他的「尼貝龍根的指環」四部曲可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
者的大作,也是他最重要的作品。

國民樂派

柴可夫斯基(Peter Ilyich Tchaikovsky, 1840-1893)是俄國大作曲家。他的作品
融合了俄國的民歌旋律及浪漫派的豐沛情感,充滿了綿延不絕的優美旋律,為世人所
喜愛。但是在他優美的旋律背後,總是流露出一股淡淡的哀愁。他編寫過三部芭蕾舞
劇,成為各地不可或缺的劇碼。而他的小提琴協奏曲、鋼琴協奏曲及最後三首交響曲
更是聆樂者的基本曲目。

德佛札克(Antonin Dvorak, 1841-1904)是捷克大作曲家。他具有天賦的旋律性,再
將波希米亞的民歌精神融入音樂中,使他寫出了充滿波希米亞風的音樂,成為捷克遊子
在異鄉的情緒寄託。後來赴美任教,更加入美國的音樂素材,創造出了第九號交響曲
(新世界)、大提琴協奏曲、第十二號弦樂四重奏等經典曲目,在世界各地上演不衰。


地鐵站中的演奏者

林肯中心旁的地鐵站(66th Street, Line 1),有位吹薩克斯風的先生。只要我去看演出,下去坐地鐵的時候一定會看到在裡面吹奏。

在紐約的地鐵站中演奏並不稀奇。特別的是他會根據今天林肯中心演出的曲目,來決定吹什麼曲子。是的,是林肯中心。從紐約愛樂,到大都會歌劇院,例如是歌劇詠嘆調,管絃樂選段等。簡單的說就是上面演什麼,他就跟著吹什麼。當然,紐約愛樂跟大都會歌劇院散場的時間幾乎保證是錯開的,所以他有充足的時間針對散場的群眾來選擇吹奏的曲目。

所以當我聽完演出後進了地鐵站,他大概知道大都會歌劇院剛演完歌劇,很快的,他就開始吹出了"死屋手記"的序曲的主要主題!

這部歌劇實在是冷門,就算常聽古典音樂的人也不見得知道這部歌劇,不過他居然準備了兩頁的譜,而且還是手抄的,的確是用心準備。不知道他是不是特別為了這次的演出去準備的。

只是有多少人會注意到呢?

2009/12/11

There is hope. There are people who get it.

在facebook上,總是可以看到大家的一些留言,其中一句是這樣的:

"There is hope. There are people who get it."

翻成中文的話,或許可以翻成"希望總是存在。總是有人可以得到它。"

希望是要爭取的,而不是每個人都得的到的。

2009/12/10

World's Most Extravagant Meals

美國的Forbes雜誌(富比士)挑出了十道全世界最豪華的套餐。當然,聯合報有著仔細的中文報導,基本上跟原文所介紹的差不多。我就是看到聯合報的介紹才會去翻原文的。

這份名單中,我只對兩樣有興趣。第一個是拉斯維加斯Fleur de Lys的5000美金一個的漢堡。這個漢堡有神戶牛肉,黑松露,鵝肝等高級材料。這個漢堡的材料再貴,也絕對不會超過五百美金。真正收你5000美金的原因是因為還有一瓶1995年的Petrus。這瓶Petrus在網路上可以很簡單的查到價錢,從1500到2400美金不等。這才是這頓漢堡值錢的原因。

另外一個是Thomas Keller的French Laundry。這家米其林三星級的餐廳,九道菜的Tasting Menu索價240美金。如果我沒有看錯的話,這是這十道佳餚中最便宜的。這個主廚在紐約也有一家同樣三星級的餐廳,Per Se,基本上菜餚跟價格也是跟French Laundry同樣等級。

所以,想不到米其林三星的享受居然是最便宜的。這實在是有些匪夷所思。不過仔細想想,這裡面提到的許多道菜,都是標榜用最貴(不一定是最好的組合)的材料來製作食物。在我看來,這比較接近是燒錢的動作。

另外一個感想就是,酒才是最貴的。吃飯其實再怎麼吃也吃不了多少錢,不過一瓶Petrus網路叫價1400美金,在店家開一瓶至少2000起跳。就算是1400,都可以在French Laundry或Per Se吃上五次了。五次基本上已經可以吃完所有他們菜單上的菜了。

不過對有錢人來說,這些都不算什麼。這篇Forbes的報導,在我看來,是告訴那些有錢人去哪邊吃飯的。這些有錢人會注意到的大概是除了價錢以外的所有文字部分。

後記: 這篇文章我實在不知道要不要放在"我吃故我在"的標籤裏面。理由很簡單,這些除了French Laundry之外,大概都不是我會(想)去吃的...

Forbes 120/03/2009: World's Most Extravagant Meals
http://www.forbes.com/2009/12/03/most-extravagant-meals-lifestyle-travel-dining-travel-channel.html

Forbes In Depth: World's Most Extravagant Meals
http://www.forbes.com/2009/12/03/most-extravagant-meals-lifestyle-travel-dining-travel-channel_slide_2.html

聯合報 12/10/2009: 16萬元漢堡套餐 最奢華美饌
http://udn.com/NEWS/WORLD/WOR4/5300021.shtml

冬天到了

早上起來,又黑又濕又冷,外面下著大雨。想不到,在半夜的時候居然下了今年的第一場雪。

院子裏的草坪白色的一片,看來昨天下的雪量還不少,甚至車上都有一兩公分的量。不過地上就少多了,或許是被正在下的大雨沖走的吧。

下雪了,冬天正式到了。

AQ Kafé, New York

看歌劇之前,跟朋友到附近的一家小咖啡店吃晨午餐。我自己平常都是在68街附近吃,不過既然有當地同學帶路,當然是再好不過。尤其當我聽到是要吃斯堪地納維亞式(ok,就是北歐)的咖啡店,實在是躍躍欲試。

在紐約我只確定我吃過一次北歐菜,,印象中是在Park Avenue上的北歐文化中心吃到的。不過那個比較像是開給員工的小餐廳,所以當我聽到是北歐式的咖啡廳,當然就更好奇了。

這家店的店名一看就很北歐: AQ Kafé。為什麼這麼說?因為他們用的字是Kafé,而不是一般的Café。我甚至直覺這家店大概跟瑞典有些關係。一進門,這家店就給我一種很北歐的感覺。寬廣的空間,明亮的光線,木頭製的桌椅,的確是有那種調調。只是,重點還是食物。我大致翻了一下菜單,其實看不太出來跟北歐的關連。不過我還是點了一個我沒有看過的菜: baked egg。我吃過煎蛋炒蛋荷包蛋,不過我沒有看過baked egg。我原本在想會不會是跟烘蛋類似的東西,不過後來證明,根本是不同的東西。

Baked egg端上來的結果,原來是把三個雞蛋完整的打在小平底瓷鍋中,然後灑上燻鮭魚,羊奶起士,還有紅洋蔥之後,整個拿進烤箱進去烤。所以端上來的時候,有點類似荷包蛋的質感,蛋黃也是半熟的,不過卻沒有荷包蛋的那麼多水分。整個鍋也沒有放任何油脂,所以吃起來相當清爽。這也算是開了眼界了。說實在,這比Egg Benetic要好吃多了。至少吃起來盤面乾淨許多。

整個brunch套餐還有附一杯咖啡跟一杯橘子汁,索價13.95,在我看來是可以列入固定菜單的地方。他們也有prix fixe的晚餐,價格看來也頗為實惠,看來我以後到卡內基廳聽音樂會,又多了一個可以吃飯的地方了。

Brunch Prix Fixe $13.95
Served Saturday and Sunday 11-4pm
Orange Juice or Mimosa and your choice of one item from above.

Orange Juice

Baked Eggs: Three eggs baked in a casserole dish, served with fresh baked bread
Smoked Salmon, Goat Cheese, Red Onion $8.95

Coffee

AQ Kafé at 1800 Broadway / Columbus Circle
between 58th and 59th streets
New York, NY 10019
http://www.aqkafe.com/

2009/12/09

Down by the Salley Gardens, by William Butler Yeats

我第一次聽到這首歌曲,是由假聲男高音Andreas Scholl演唱,吉他演奏家John Williams伴奏的版本,於2005年的Last Night of Proms的演出版本。

嚴格說起來,這首詩是被改編成愛爾蘭民謠。但是不同的演唱者就有不同的風格。像這邊演出的版本(Scholl/Williams),就是用古典的聲樂演唱法來演出的,跟用民謠式的演唱法就是完全兩樣。

後來學弟又多附贈一個由超級瑞典男高音Nicolai Gedda演唱的版本。雖說Gedda是正統派的男高音,不過這邊聽起來,他的唱法比較接近一般的民歌手。

這首曲子是少數我一聽就很有印象的曲子。事隔多年,終於在youtube上再次發現。

Down by the Salley Gardens, by William Butler Yeats

Down by the salley gardens my love and I did meet;
She passed the salley gardens with little snow-white feet.
She bid me take love easy, as the leaves grow on the tree;
But I, being young and foolish, with her did not agree.

In a field down by the river my love and I did stand,
And on my leaning shoulder she laid her snow-white hand.
She bid me take life easy, as the grass grows on the weirs;
But I was young and foolish, and now am full of tears.


Wiki: Down By The Salley Gardens
http://en.wikipedia.org/wiki/Down_By_The_Salley_Gardens

Andreas Scholl at the BBC Last Night of the Proms


Andreas Scholl - Down by the Salley gardens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rDdRLDaZtE

Nicolai Gedda "Down by the Salley gardens"


敲鍵盤

我的生活就是敲鍵盤,無窮無盡的敲鍵盤。

我的手指在鍵盤間移動,出來的不是聲音,而是一串一串的文字,一個一個的符號,一行一行的程式。

如果敲電腦鍵盤跟敲鋼琴鍵盤一樣有趣呢?

好久沒有彈鋼琴了。

2009/12/08

Go Go Curry, New York

日本人很愛吃咖哩,不過我一直沒有在日本吃過咖哩。後來有次紐約時報介紹了這家Go Go Curry,我就去試了一次。說實在,跟我想像的不太一樣。不過這次在我找不到我想知的餐廳,又要準備趕火車的情況下,我決定再去試試看這家Go Go Curry。

這家Go Go Curry的"Go Go",發音的相當於是日文的55。55有什麼特別呢?這是洋基隊的日本球員松井秀喜的背號。沒錯,這家店的店長是松井的球迷,無怪乎店名就要跟松井的背號一致。店面不大,不過幾乎所有的牆都貼滿了跟松井有關的減報。裡面所有的菜單也幾乎都跟棒球有關,比如說咖哩飯的大小就是用幾壘安打來算,甚至他們放滿各種材料的特大號咖哩,就叫做滿貫全壘打Grand Slam。

滿貫全壘打對我來說太多了,我只要一個普通的豬排咖哩就可以。豬排夠酥,肉的厚度也還可以,但是不能跟豬排專賣店的豬排相提並論,不過至少也有五六分樣了。他們的咖哩看起來是棕色的,相當濃稠。如果單吃的話,稍為鹹了些,也略帶一些酸味,甚至有點類似辣醬油的那種感覺,至少這不是我很喜歡的味道。到底有多日本,我也不知道。說不定這就是日本人喜歡的味道。不過當配上白飯一起混著吃的時候,鹹味跟酸味就被中和掉許多,吃起來倒也還可以。只是說實話,感覺沒有什麼咖哩味。

不過從價格($7.5)跟份量(中)來看,這家店走的是便宜大碗的走向。在紐約這種地方,一份咖哩飯只賣七塊多,實在是便宜。味道也還過得去,所以沒什麼好挑剔了。

New York Times: 09/05/2007 For an Unusual Curry, Follow the Gorilla
http://events.nytimes.com/2007/09/05/dining/reviews/05unde.html

New York Times: 11/05/2009, City Room: Buy Me Some Curry and Cracker Jack
http://cityroom.blogs.nytimes.com/2009/11/05/give-me-some-curry-and-cracker-jack/?scp=1&sq=go%20go%20curry&st=cse

Go!Go! Curry
http://www.gogocurryusa.com

273 West 38th Street
New York, NY 10018

2009/12/07

12/05/2009 MET Opera: From the House of the Dead

楊納傑克(Leos Janacek)的最後一部歌劇"死屋手記"(From the House of the Dead),也是楊納傑克最後的作品。在世界首演79年之後,終於在大都會歌劇院登台。這次的演出不但是這部歌劇的大都會首演,同時也是指揮Salonen跟導演Chereau的大都會首演。

2009/12/05

12/04/2009 New York Philharmonic: Salonen conducts Bartok, Ravel & Debussy's La Mer

Salonen這幾年頻頻回到紐約愛樂來指揮。這次利用在大都會歌劇院指揮楊納傑克歌劇"死屋手記"的空檔,再次回到紐約愛樂演出三首20世紀的經典作品。

Salonen在洛杉磯愛樂就以指揮20世紀作品聞名,所以這次排出的Bartok,Ravel跟Debussy果然不負眾望,四場演出再開演前一刻居然近乎全部賣完,四場剩不到40張票,連買學生票的機會都沒有。可見紐約的愛樂者還是知道什麼是好東西。

星期五的演出是在上午11:00舉行。當然,這個時間大家幾乎都在上班,能來的幾乎都是老先生老太太。這場音樂會也是我聽過最慘烈的音樂會之一,台下的熱鬧程度不輸給台上。現在大概是冬天到了,咳嗽的頻率多到不可思議,幾乎每15秒就有一次咳嗽,而且是毫不掩飾的咳。樂章之間就更不用講了,根本是以fff的音量咳嗽齊奏。在演出下半場的協奏曲的時候,第一樂章結束時,還有人是咳在樂團結束後一拍的,我實在很想跟那位先生說,你要不要乾脆咳在拍點上算了。

不但咳嗽,還有掉節目單的,掉包包的,演出一半走進來找座位的,演出一半聽不下去走出去的,真是要什麼有什麼。

上半場由Bartok的"給鋼琴鋼片琴打擊及弦樂的音樂"開場。這首曲子是我最喜歡的曲目之一,不過我之前也只聽過一次現場而已。這首曲子有趣的地方就在於弦樂分成兩個樂團相互對抗,再加上中間的鍵盤及打擊樂器,三者相互對話(對抗?)。第一樂章跟第三樂章都是慢板,Salonen的作法是冷靜的慢慢推展音樂,讓每個聲部都可以發揮出來,慢慢走向後面的高潮。而快板的二跟四樂章則是用生動的節奏來取勝。Salonen的指揮看起來相當舒服,甚至可以用優雅來形容。所有的動作都是這麼流暢。而紐約愛樂則是展現相當高的技術水準,尤其是弦樂團的合奏,實在是精準。這正是這個曲目所需要的。如果沒有那些台下的咳嗽伴奏,這個上半場將會非常非常成功。感覺演出完畢之後,Salonen大概不是很高興,因為近乎是被咳嗽聲鬧場到底,草草謝幕兩次就結束了上半場。

下半場的第一首是Ravel的鋼琴協奏曲。這當然也是20世紀的經典曲目。獨奏家是我沒有聽過的法國鋼琴家David Fray。簡歷看起來洋洋灑灑,更重要的,這是他在紐約愛樂的協奏曲首演。我的感覺是他的技巧應該不錯,至少我大部分的音都聽的清清楚楚,節奏也好,只是沒什麼音色變化,至少我完全聽不出來。所以我大概也很難留下什麼印象。而紐約愛樂在這首曲子的表現似乎比較接近公事公辦,甚至法國號還有罕見的難聽音色(不是錯音,而是吹的難聽),有些出乎意料之外。整體來說,Salonen還是相當照顧獨奏,不時回頭看看獨奏,確保節奏還在一起。

音樂會以Debussy的"海"作為收場。Salonen給出了今天最好的演出。德布西把海定位成交響素描,而Salonen就是讓你在音樂廳裡面"看見"海的功臣。整個演出生動靈活,一切都在他的完美控制之下,海浪的平穩寧靜到波濤洶湧,全部活生生的在耳邊出現。紐約愛樂在這邊也給出了最高水準的演出,聲音華麗飽滿。光是這首的演出就值得整場音樂會了。

後記: 簡單查了一下David Fray的資料。他有個有名的丈人: Riccardo Muti...

New York Times: 12/04/2009, Without Undue Fuss, Bartok, Ravel and Debussy
http://www.nytimes.com/2009/12/05/arts/music/05salonen.html?ref=music

Bartók Music for Strings, Percussion and Celesta
Ravel Piano Concerto in G
Debussy La Mer

Esa-Pekka Salonen Conductor
David Fray Piano


Robot Policeman

英國對美國的機械戰警(Robocop)終於做出了回應...


Robot Policeman - Big Train - BBC Comedy



這樣的裝備,被打爆也只是剛好而已...

2009/12/04

Mohegan Sun, Connecticut

康州的Mohegan Sun號稱是全球第二大的賭場。利用感恩節,還是進去嚐個鮮。

我的賭場經驗只有08年在西班牙開會的時候,旅館隔壁就有家賭場。那時候玩輪盤小試手氣,歷經兩小時沒輸沒贏,我想這就表示上天不想讓我輸錢,然後我就在此撤退。

Mohegan Sun之所以號稱全世界第二大,我想主要是因為它有三個主要的賭博區域,還有餐廳,購物區,會議廳,旅館等等,這些設施加起來的確是相當不少。

這次到了Mohegan Sun,我的首選目標還是輪盤。原因很簡單,輪盤是我唯一可以準確算出機率的賭博。不過事實上,輪盤的位置還不多,而且最低下注金額大多是15美金起跳,這對我來說,還是多了些。我只願意玩五元起跳的,所以這種賭桌相當少,最後的結局就是根本沒有玩到輪盤。

反倒是玩的最多的是吃角子老虎,這也是唯一最後讓我贏錢的項目。我到現在還是搞不清楚我是怎麼贏錢的,就按幾個鈕,忽然我就贏錢了。

賭場的空氣並不太好,因為沒有禁煙,不過菸味到沒有想像中的重。大概是怕嚇跑不抽菸的客人吧。

賭場裡面最多的機器是吃角子老虎,下注金額從一元一直到半分錢都有,說穿了,這種機器是打發時間用的。一次半分錢,,一美金能玩兩百次,輸贏能有多少錢?更有很多的老人,我看大概是常來,所以有點數卡,我就看著他們脖子上掛著卡,然後直接連在機器上,看起來就像是人跟機器合在一起,然後看著他們呆滯的眼神,說實在,的確有些恐怖。

另外看人賭桌面遊戲,例如輪盤,說實在也會大大減低賭博的欲望。就看著他們隨意壓數字,幾百美金的籌碼馬上就消失,看到這種情形,一般人大概也不會有想下場的念頭了。

所以賭場有趣嗎?我也不知道。我想我還是會再來,不過可能樂趣就會少些了。

2009/12/02

Distracting Boss

老闆不想發薪水給員工,就要有些特別的招數...


Big Train - "Distracting Boss" all 3 sketches


這個老闆顯然手段相當高明...

2009/12/01

The best events worldwide: Taipei National Concert Hall!!

早上收到了十二月號的Gramophone,在The best events worldwide(全球精選音樂會)中,居然看到了台北的國家音樂廳也列名其中。

他們推薦的是十二月十日,由Stephen Kovacevich鋼琴獨奏,Gunether Herbig指揮國家交響樂團的演出。演出貝多芬第七號交響曲及布拉姆斯第二號鋼琴協奏曲。光看演出陣容,這的確可以說是台北可以排出的最好的演出陣容之一。

我又順便看了一下他們推薦的其他音樂會,紐約,柏林,維也納三大音樂重鎮通通沒有音樂會入選。所以這份名單,大概是反映了主編的個人偏好吧。

不過無論如何,這至少是大幅提高台北再國際古典音樂界能見度的一個好消息。

蓮蓬頭掛了

在美國,有時候自己動手還是有必要的。比如說,浴室的蓮蓬頭掛了。

浴室的蓮蓬頭可以自由轉角度。當然,三個室友每個人喜歡的角度都不太一樣。自然美次洗澡的時候就會轉到大家喜歡的角度。剛好,到我手上的時候,給我轉壞了。

其實蓮蓬頭也是有水,只是水會從另一邊跑出來,也就是說直接噴到牆上。這樣是沒辦法洗澡的。

我試著東轉轉,西轉轉,沒有成功。試著要拆,好像也沒有成功。這時我就在想,連一個蓮蓬頭都不能搞定,我看實驗物理學家的招牌也可以砸了,我又不是搞理論的。

仔細觀察了以後,發現其實很簡單,蓮蓬頭也不過就是旋上去而已。換句話說,先把舊的拆了,再去買個新的來裝也就結了。所以先把舊的拆下來,再到walmart買個新的蓮蓬頭,花了十元。回來再用兩分鐘裝上,問題就搞定了。

蓮蓬頭十元。換蓮蓬頭兩分鐘。洗熱水澡的感覺,無價。

後記
後來學弟看到了,給了我這段影片作為回應